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路人甲不止一次說過釣魚是個入門容易但很難精通的活動,為啥很難精通?很多人都給自己找理由比如說自己出釣的頻率比較低所以經驗不夠豐富。但很多出釣頻率很高的人也屬於“菜鳥”級別,甚至一些剛學釣魚幾個月的釣友也能超過他們。為啥呢?因為很多時候釣不到魚都是自己不注重基本功或者一些不起眼的細節造成的,而不是什麼調釣不合適,水裡沒魚之類的。立春之後又到了釣魚的旺季,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幫新手釣友改掉一些不起眼但很影響漁獲的毛病。

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沒魚咬鉤就持續打窩(補窩)

打窩後沒魚咬鉤怎麼辦?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釣友都是沒口之後忍不住打窩(補窩),不僅是新手釣友就連一些釣齡比較長的老釣友都是如此。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要看情況。我們補窩的目的是留魚和持續誘魚,但是當你前面打窩了一直都沒魚咬鉤,後續補窩還有用嗎?特別是有些釣友在後續打窩的時候也是和一開始打窩一樣,動靜很大,窩量很足,這樣反而容易嚇跑魚。尤其是現在水溫比較低,發窩時間比較慢的時候,如果耐心不足,沒口就打窩很容易造成魚不敢進窩的現象。特別是熱門釣點,大家捱得比較近,你啪啪砸窩旁邊釣位都會受到影響。實在要補窩可以用鉛皮帶窩,餌料粘顆粒之類的,儘量減少干擾。

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沒魚咬鉤就懷疑人家的餌料更牛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人家上魚你不上魚的時候,一旦別人上魚自己沒口就會懷疑自己的餌料不如人家。事實上沒口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可能只是人家比你來得早一個小時,人家窩子裡上魚了而已,說不定你再等半個小時也會有魚咬鉤。也有可能人家提前打窩了,你沒提前打窩,發窩速度當然比人家慢。另外就是釣位的問題了,自然水域水底這麼複雜,說不定隔一米水底的地形就天差地別,別看兩個人只隔了3-5米,魚情就會出現很大差異,別人有口你沒口也就不奇怪了。(大家也遇到過你有口人家沒口的事吧,道理也差不多)

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沒魚咬鉤的時候會以為自己的裝備不行

這點主要體現在浮漂上,特別是自己用的浮漂比較便宜的時候會下意識的想是不是自己的浮漂不給力。比如說用9.9包郵的浮漂時浮漂出不來頓口,但是看到人家一個頓口一條魚的時候會懷疑自己的浮漂是不是不夠給力?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反正我當年是被自己的這個想法坑了不少錢。其實只要一個浮漂質量過關(不吃水,同心度高)就能出現清晰的頓口,之所以別人有口你沒口多半都出在其他原因上。比如說調釣不合理,餌料的味型和狀態不給力甚至是浮漂的漂型吃鉛量沒選好也有可能,反而在材質上或者價格上區別不是特別明顯。比如說一套阿盧週年紀念漂要三千多,真的就比你一套幾十塊的多上魚?不存在的。

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除了這些,還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說特別喜歡找別人要配方。尤其是看群裡有人發漁獲的時候,總習慣問一句:在哪裡釣的,用的什麼餌料?其實很多時候人家告訴你餌料了你去釣的時候也不一定釣得到魚,特別是不在同一個地方的時候,因為魚情沒有可比性,並不存在一份餌料全國各地通殺的。即使你倆在同一個地點,你第二天去魚情也有可能不一樣,照搬餌料是不靠譜的。

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釣法不如人,而是這些壞習慣

最後:其實影響魚口的一些壞習慣有很多,以上這些只是比較嚴重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路人甲想提醒新手釣友們,想要釣得比人家多並不是靠某個釣技釣法就行了的。網絡上分享釣法的文章那麼多,有幾個看了文章以後釣技就突飛猛進隔三差五就爆護的?還是要多釣,都總結,多反思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這樣釣技才會提升得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