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警醒-要为凡事做好准备,即或是令人震惊的事


安东尼.肯特


  185年以来,圣经学者一直专注于马太福音25:1-13,为要明白当耶稣忠心的子民在等候祂复临之时,祂对他们的期望是什麽。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整个历史中,这段经文始终都是本会的思想与见证的中心。在此我们将带来一篇对明白这个关键的圣经故事的有思想深度且实用的指引。这篇文章源于2017年3月在美国马里兰州斯潘塞维尔复临教会分享的一篇讲道。——编辑


  2011年4月29日,你在哪里?


  你或许还记得……那天有一个英国皇家婚礼。我不得不告诉你——那一天,在全世界的许多地区,电视上似乎没有别的!


  谁是新娘?凯特.米德尔顿。


  谁是新郎?威廉王子。


  但是,谁是婚礼上的明星呢?皮帕.米德尔顿!她是新娘的妹妹,是伴娘。


  耶稣曾讲过一个比喻,其中的十个伴娘是这个秀场的明星。


  说实话,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比喻,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坏”比喻,而是因为其中充满了惊讶。要为令人震惊的事而作好准备。最好要镇静,作好准备!在一些翻译版本中包括这个警告:“要保持警醒!”


  圣经以很精练的话——只有13节经文,马太福音中170个希腊原文字——就刻画出了这个非凡的画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记住其中很难的对话和所激起的情绪——例如恐慌、焦虑之类的情绪。当我们阅读这个比喻时,我们自己在因自己的笨拙而感到尴尬。


  青少年酷爱用“哎呀,那是怪怪的!”来形容一件特别尴尬的事。这个比喻描述了亘古以来最为怪怪的事件。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著灯,出去迎接新郎”(太25:1)。


  “那时”


  我们想知道“那时”是什麽时候?在马太福音24章中,有一个关于耶稣复临前世上将要发生之事的形象的描述。


  马太福音25章描述了耶稣复临前教会内发生的事情——在耶稣紧密的跟随者之间,就是那些在祂婚姻筵席上的人。这个比喻是关于二十一世纪的门徒训练的。


  这个比喻在开篇时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与时间有关的短语:


  “天国好比(天国好像)”


  在之前的马太福音13章中,有一系列的比喻都是以“天国好像……”为开头的。


  麦子和稗子


  芥菜种


  地裡藏宝


  贵价的珠子


  撒网


  但是马太福音25章中的这些比喻是独特的。当耶稣讲述这些比喻时,马太是以将来时态记录的。它们乃是在描述在耶稣复临前夕,教会所要发生的事情。


  因某种理由,这个比喻被许多基督教人士大大地忽视了。事实上,一位作者论到所有的学者写道:“显然,有些学者不关心这个比喻,因此这个比喻常被遗漏或轻视。”1


  并且倘若我们真地诚实的话,我们中也有许多人并不关心这个比喻。


这个比喻有个尖锐之处。这个比喻如此尖锐,以致它在一开头就有一个警告的信息:


  “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第2节)。


  这个比喻看似很令人惊讶、震惊,因为它有一个总结,预备读者能为给他们预备的惊讶做准备。2它更像某个电视或影片内容中出现的警告:“建议观众自行判断”。


  耶稣所讲述的这个故事中第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方是关于新娘的,或为更精确地说,谁是新娘?故事中并没有特殊提到新娘,但新娘是有的。


  更进一步说,这个比喻并不称作“姗姗来迟的新郎的比喻”,或是“半夜来临的新郎的比喻”,而是我们所熟知的“十个童女的比喻”。伴娘是关注的焦点。


  这本身也说明瞭这位伟大的讲故事的人耶稣的某些特点。祂的目的从不在祂自己身上,而是在别人身上。甚或是在祂的婚礼上,祂也把重点放在了别人的身上。


  另外,也没有提到任何宾客。确实有一个身份不明的“半夜的呼声”在宣告新郎的到来,但整个故事的焦点却是在伴娘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比喻是无处可藏的。只有一个选择:这个比喻的读者只能是伴娘。


  再一次,倘若我们诚实的话,看似性别并不是这裡的议题。这裡所描述的特徵并不仅限于年轻女性。这十个人的特徵显明在全人类、所有国籍和所有文化中。


  在十个童女中,有五个是聪明的,或如一些解经家对她们的描述“深思的”3或“明智的”4。


  其馀的五个则被形容为愚拙、不明智、粗心的,甚至有许多解经家说他们是愚蠢的。


  如果当我们读到这个比喻时,我们试图认为“哦,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思想怀爱伦所写的话:“这个比喻已经并将要一字一句地应验。”5


  于是,真实的比喻开始了:“愚拙的拿著灯,却不预备油”(第3节)。


  那些灯是什么?


  据最权威之一的解释是:“这裡的灯不是小型、手提式的希律时代的、只能发出微光的灯,而是火把。”“在较贫困的村庄中,这些火把可能是由带油的布条缠在木棍上而製成。”6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火把在被重新缠上更多带油的布条前,只能燃烧15分钟。”7


  关键是这些灯很亮,但却不持久。这个亮光的作用不在于给新郎在黑暗中照亮,好让他能找到正确的路。“这个亮光是为一个隆重到来的场面而设置的:新郎将被照亮,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他荣耀的时刻,他要上路去迎娶他的新娘。”8


  许多人用壮观的烟花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与此类似,伴娘也要用她们所能聚集的最亮的光来迎接新郎。“聪明的拿著灯,又预备油在器皿裡”(第4节)。


  一些学者确信:火把是配有盛油的器皿的。比喻中没有清晰地讲明那些愚拙的童女是没有带器皿,或是更可能的是,她们带上了器皿,却没有事先盛满油。9


  故此,倘若她们带了器皿,她们器皿裡面装的也只是之前使用过后所剩下的少许油。他们没有作准备。


  这些配备的盛油器皿或罐子是经过设计的,好让这些灯或火把能实际蘸到盛油的器皿或罐子裡,使火把上能有充足的油。这些布料将吸收油,像海绵被浸泡一样,或许比饼乾泡在牛奶裡更好。


  “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著了”(第5节)。


  在我们所分享的那么多有关伴娘的信息后,我们得到了第一个有关新郎的细节。因此,我们要问:“这位新郎是谁?”


  新郎的身份是很明显的。所有的事都指向了耶稣。这个比喻的内容是无可质疑的:很明显,新郎是耶稣。


  我们也被所描述的迟延的事所吸引了。它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我们不禁会把自己带进这个故事中。我们在等候这位新郎,不是吗?我们在等候耶稣复临。我们就在其中!你我都在这十个人之中。


  “倘若新郎能按她们所预期的来到,那么所有的童女就都能为新郎的到来作好准备,但是新郎的迟延是很正常的,她们应该预料到;这便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警告,即耶稣应许的复临也许会迟延——或许对那些期望天国会立刻降临的耶稣的第一批门徒是这样,当然也有那些对耶稣没有在西元70年圣殿被毁时复临而感到失望的人。”10


  虽然降临或许会迟延,但还是必然要发生的。耶稣应许祂必带著能力和极大的荣耀回来!


  “她们都打盹、睡著了。”那些聪明的,预备好的人不是超人,或超级英雄。创造主在设计人体时就是在疲乏时要睡觉。要谨记:赐给人类安息日供人休息的正是这同一位新郎。


  这节经文在此很坦率。她们睡著,并不是因为她们已放弃了他们的信心或信心变得冷淡了。童女的睡著——全部十个人——是人类正常生活的节奏。我们不能因她们在半夜睡著就给她们定罪。这些正直的人还能在什么时候睡觉呢?在半夜睡著并不是罪。


  “半夜有人喊著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 ”(第6节)。


  我们大多数人都暗自想知道:“什么事件是从半夜开始的?”


  感谢现代科技,一些体育迷会观看在半夜开始的体育项目,但只因为这个体育项目是在世界的另一边、在主办地是合理且“期待”的时间进行。


  活动约在半夜结束,或我们如此假设。婚礼和派对常常在半夜时结束。我们中也有些人会熬到半夜来迎接新年,但明智的人会在此之后马上去睡觉。


  有任何人曾参加过在半夜才开始的婚礼吗?你会在半夜去参加教会董事会议吗?其他宗派可能会有半夜崇拜,但不是复临信徒,因为我们是相信健康改革的信徒!


  被译为“半夜”的这个词实际上在希腊原文中是不太精确的:这个词更像是“在夜晚的中间时段”或“进入晚上很久”11。


  但无论是在几点——在一个瞬间的宣告下——呼吁十个童女要行动起来,即或是在半夜。她们之前可能会很困倦,但不是现在!


  但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时光的流逝看似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火把的熄灭从愚拙的童女没有带油时就已经注定了。”12


  像我一样,你可能会想到在一个多世纪前,在一次巨大灾难中沉没的伟大的远洋客轮“铁达尼号”……除了铆钉之外,船上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最高质量的。建筑工人只能得到质量低劣的铆钉。因此,要把各部分固定在一起的铆钉,并没有把各部分固定在一起。在那种情形下,问题不是铁达尼号会不会沉没,而是何时会沉没。


  现在来到了故事的决定性时刻:呼声响起了!


  对于复临信徒来说,这个短语充满了深奥有力的寓意。作为一个盼望耶稣在1844年复临的馀民来说,“半夜呼声”的概念一直是我们历史的中心,甚至我们给杂志命名为《半夜的呼声》。


  “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第7, 8节)。


  几年前,我在斯洛文尼亚举办佈道会。我抵达后,感受到了时差对我的影响。我在白天努力地工作,站在人前讲道确实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在睡觉的过程中,我知道我会睡得很香。就在我上床睡觉前,我得到了一个奇怪的提示:给你的手机充电。我看了看我的手机,看到手机还有一半的电,心想那些电就足够了。我明天晚上再充电吧!于是,我上床睡觉了,并睡得很香。次日早晨,在佈道会上讲了几个小时道之后,我的手机突然响了,并且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父亲——在澳大利亚,远在千里之外——去世了。


  我很快就发现只有一半电的电池没电得是那么快。正当我要说话,要被安慰且要安慰家人时,我的手机没电了。我必须要制定紧急的旅行计划,但我的手机却一点电都没有了。


  让我们再多说一些这个比喻的关键人物:


  “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那五个被我们称为“愚拙的”都认识新郎。他们不只是知道他而已,他们认识他。他们在等候他,支持他。更进一步说,他们与那些被我们称为“聪明的”有关係。他们不是好争辩的或带有破坏性的。他们并没有携带灭火器或水或防火沙桶。他们无意要阻止或妨碍。事实上,所有该有的装备他们都有;他们有灯!但是他们却缺少了那个重要的成分:油。用一个更为熟悉的比喻来说就是:他们有车,却没有汽油。


  他们在这整个的计划中只有一个工作,就是短暂的职任。就如打击乐器在整个管弦乐队中一样——三角铁或鼓只能在正确的时刻敲打一下——演奏者必须与鼓和鼓槌这两个要素相协调。但是现在我们有鼓槌,却没有鼓!每个人都在等著那果断的一击——管弦乐队的其他演奏者在等著它;指挥者在期待它;就连观众也在期望它。然而却无声无息。


  两週前,我在聆听我们教会的风琴演奏者弹一首我熟悉的优美乐曲,来结束那次的崇拜聚会。我知道他要演奏的那个低音谱子,因此,我边坐便等著,于是他演奏了那个曲子。在那个时刻,你会感到那首乐曲不只是入了你的耳,而是进入了全身。


  但是我们都知道事情没有如期而至的希望破灭的沮丧。我们因那些没能达到我们合理要求之人所说的没有价值的解释而感到局促不安。你也知道太多未准备好的学生企图尝试的路子,他们会说:“我的作业被狗吃了!”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这不只是缺乏计划,而是纯粹地疏忽。”13


  借用旧约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们)都是哑巴狗,不能叫唤”(赛56:10)。


  众所周知的复临教会佈道家马可.芬尼论到这个时刻,他写道:“所有的童女都活在上帝国度的边缘;是的,他们在半夜都睡著了,但是那些愚拙的似乎在事情发生之前的白天也在睡觉。”14“愚拙的童女相信他们过去的经验,以为他们已拥有了所有他们属灵生活的必需品。基督徒愚蠢的顶点乃是忽略个人心灵的培养,并相信一切都还好。愚拙的童女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心灵。”15


  怀爱伦写道:“愚拙童女所代表的一等人并不是假冒为善的人。他们重视真理,他们曾经拥护过真理,他们也曾与相信真理的人亲近,可是他们自己却未曾顺从圣灵的运行。他们还没有掉在那磐石──基督耶稣上,”16


  他们处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他们是有关联的;他们拥有所有正确的装备。但他们缺少了什么。


  “‘不’,他们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裡去买吧!’”(太25:9)。


  或许令我们有点震惊的是,那些聪明的童女没有分油给他们。他们似乎都没有检查一下他们是否有多馀的油。或许他们不用看也知道他们油的状况。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的车裡还有多少油。我们知道我们的房贷或银行账户的状况。


  但是,我,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属灵的油表,正如我们知道我们车子的燃油表数值一般呢?


  我还记得我曾带领过一组青少年查经。我渴望听到他们对这个比喻的观点,因此,我们一起诵读了这个比喻并共同讨论。


  我问他们有关聪明的童女没有分油这件事。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回答强调说:“既然愚拙的童女有足够的机会获得充足的油,那么聪明的童女为什么需要分给他们油来危及到自己去参加筵席呢?聪明的童女为什么就应该为他们而冒险失去天国呢?”


  这点说得很好!这个赌注太大了!


  更确切地说,童女所使用的那种灯或火把,使他们实际上无法分油。把一个轮胎裡的气分给另一个轮胎也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正如在考试期间借别人笔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一位作者做出了这样有助益的观察:“考虑周全的人并没有责备那些疏忽的人,也没有定他们的罪。”17他们没有花时间这样做。任何事都不能使聪明的童女偏离他们唯一的目的: 点燃火把,迎接新郎!


  “他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第10节)。


  因此,愚拙的童女半夜出去要买油。我们可以想像他们到了各种地方。比喻的内容使人很难想像有什么店铺会在半夜开门卖油。或许他们会去寻求帮助,疯狂地去拜访熟人,设法、甚或是恳求要借些油!


  正在那时,新郎来了。


  与长时间的迟延相比,筵席开始得却非常迅速。不但筵席开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门还关上了!


  这使你想到了什么?


  前一章,耶稣在另一个故事中提到了关上的门——挪亚时代(太24:37-39)。


  这是显然是极为重要的。


  “其馀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太 25:11).


  圣经没有说明愚拙的人是否买到了油,因为它已不再重要。他们可能来时带了许多东西,但一切都太迟了。火把的所有目的都已结束。那个盛大、胜利到来的场面已经结束了。


  正如体育教练有时所说的:“你可以回到一个地方,却无法让时间倒流。”


  “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第12节)。


  在第11节中,愚拙的童女请求——或许是恳求——开门。但是却没有人给他们开门。甚至新郎都没有出来和“其馀的童女”说话,但很明显,他是隔著关闭的门跟他们说的话。  一位作者提醒我们:伴娘角色的主要资格之一乃是他们必须是新娘或新郎的未婚朋友或亲属:“没有配备油这个相对微不足道的失误乃用来代表一种在根本上错误的关係;他们不是耶稣真实大家庭的一份子。”18


  新郎却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


  这是最令我们不安的时刻,但却是我们最应该仔细聆听的时刻。


  “有些属灵的决定只能被形容为愚蠢。成为基督徒这项决定将被一些人——但不会是太多人(接近这个比喻的意义)——形容为一个愚蠢的决定,”19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第13节)。


  因此,我们来到了耶稣比喻中我们应汲取的实际教训。


  换句话说:“要保持你的信心。保护、维持并培养你的信心。”


  我们藉著保持警醒而盼望。当我们盼望时,我们就活在喜乐的期望中。在怀疑者看到我们警醒时,这点会遮盖住我们可能会感到的尴尬。


  当我们警醒时,我们渴望耶稣的复临;当我们警醒时,我们向耶稣祷告,也藉著祂祷告;我们默想耶稣。我们沉浸在祂裡面。


  当我们警醒时,我们查考圣经,并渴望聆听耶稣的话语。当我们警醒时,耶稣便自然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在每个十字路口和我们人生的弯路上陪伴我们、注意我们、引导并保守我们。


  当我们警醒时,我们的观点、价值观和异象就更接近耶稣的观点、价值观和异象。


  故此,我要引用耶稣自己的话作为结束:“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25:13)。



参考文献:

1 Klyne R. Snodgrass, Stories With Intent: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Parables of Jesus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8) p. 505.

2 比喻的重要内容和实际故事的开头都从第3节开始(John Nolland, The Gospel of Matthew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Text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5, p. 1005)。

3 Frederick D. Bru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 2: The Churchbook Matthew 13-28,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4), p. 544.

4 R. T. France, The Gospel of Matthew, NIC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7), p. 948.

5 《复临评阅与安息日宣报》,1890年8月19日。

6 Craig S. Keener,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9), p. 596.

7同上,第596页。

8 Nolland, Matthew, p.1004.

9同上,第1006页。

10 Keener: Matthew, p.597。

11 Nolland, Matthew, p.1007。

12同上,第1006页。

13同上,第1005页。

14 Mark A. Finley, Revive Us Again (Nampa: Pacific Press, 2010), p. 49.

15同上,第53页。

16怀爱伦,《天路》(又名《基督比喻实训》或《隐藏的珍宝》),原文第411页(第二十九章,第9段)。

17 Bruner Matthew, p.548.

18 France Matthew, p.950.

19 Brune Matthew, p.5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