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绵阳游仙千亩“粮王”唐以全的春耕

  目前正值小春作物保产稳产的关健时期,在绵阳游仙区仙鹤镇柏林场帽儿山(小地名),翠绿的麦田里,身背施药机的工人们正在为小麦防虫治病。

讲述绵阳游仙千亩“粮王”唐以全的春耕

  “今年我种植了1800亩冬小麦,目前已经到了怀穗(抽穗)期,预计5月10号左右就能成熟收割。”67岁的全国种粮大户唐以全告诉记者,这1800亩小麦,其中1000亩是与五粮液集团签订的弱筋酿酒小麦供应,剩下的800亩产出也早已被制种公司订购。

  “目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现在还剩400多亩没打完。”唐以全介绍,年前他发现部分地块的小麦出现了黄锈病和白粉病症状,若不及时治理将会因为小麦叶片损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减产。连日来,在严控疫情的情况下,他带领女婿和工人们通过分散施药作业,已经有效控制住了病虫害。

讲述绵阳游仙千亩“粮王”唐以全的春耕

  记者在唐以全的麦田里看到,两名工人一组,间隔四米用背负式施药机进行施药作业,6分钟就能打完一亩地。“喷头离小麦30公分”“施药要求很严,下雨不能打、刮风不能打、日头太大也不能打”......唐以全一边向女婿叮嘱用药配比,一边传授施药经验。

  “我年纪越来越大了,2016年就把读完大学在外工作的女儿和女婿给劝回来了,慢慢教他们。”唐以全告诉记者,目前,女儿和女婿已经上手,特别是女婿,各种农业机械和烘干设施已经能熟练操作,唐以全现在只用在技术层面指导一下。

  “我现在每天都是5、6点钟起床,开车在地里转一圈,种了一辈子地,一天看不到就心慌。”一提起粮食,唐以全就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少,从年前到现在没有下过几场雨。他有30亩左右的麦田因为地理位置不好难以灌溉而大概率颗粒无收。不过今年他又多承包了100亩的夏湿田,土壤含水量高,小麦长势特别好。

  “一增一减,还有增产呢。”唐以全笑着说,初步测算今年小麦能收600吨,比去年增产80吨,按照种植计划,他今年还将收获600吨稻谷和300吨玉米。

讲述绵阳游仙千亩“粮王”唐以全的春耕

  即便已经有了8台农机与专门的烘干房,这位“粮王”还乐于奔忙在麦田之中。他已经逐渐把一些农活交给年轻一代去做,女儿女婿也以新的专业知识,让这片麦田不断兴盛下去。(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畅 实习生 梁雨杨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