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道德的标准是什么?

金玉满堂141708398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道德起源的实验。


实验者将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的上头挂着一串香蕉。不过,这串香蕉挂在一个事先装好的自动装置上。实验者一旦发现有猴子去拿香蕉,就会马上向笼子喷水,使得五只猴子浑身都变湿。 一开始,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实验者向笼子里喷水,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另外几只猴子尝试后,也都是同样的结果。于是,猴子中间存在了一个默认的事实:不能去拿香蕉,否则所有人都会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者释放了其中一只猴子,放进了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一看到香蕉就本能地想要去拿,结果,它被另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因为那四只猴子知道,它去拿香蕉,一定会害得它们被水淋湿,于是动用武力制止了猴子A的行为。猴子A反复尝试了几次后,一直都被另外的四只猴子打,最后放弃了拿香蕉的想法。


这一次,实验者将另外一只原本存在的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B。这只猴子B进入笼子之后,和猴子A的反应一样——立刻去拿香蕉。当然,情况就像之前的一样,其他四只猴子也揍了猴子B。而且,之前多次挨打的猴子A下手最重。猴子B和猴子A一样,反复尝试了几次却依旧被打之后,它也就放弃了拿香蕉的想法。 实验者陆陆续续地换走了笼子里最初的五只猴子,全都换成了新猴子。可是,大家都不敢去拿香蕉了,它们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拿香蕉,只知道拿香蕉就一定会被揍一顿。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就是一个族群吸取教训之后,约定俗成的规矩。道德源于人类在生存发展中面对问题时所积累的教训。像猴子一样,人类认为出轨是不道德的。为什么呢?因为出轨多,会破坏家庭,扰乱基因的纯洁性,甚至引起斗争。人们在多年的经验总结之后,得出了忠诚这样的一个道德。道德其实也是一种功利主义。


道德的标准其实从道德的起源就可以推出来:首先,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是不道德的。其次,损害少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也是不道德的。真正的道德就是尽量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商业风尚人物


承蒙邀请!帕累托最优就是在公共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社会道德不是人类用来获取和享受的“利益资源”,而是人类在获取和享受“利益资源”的同时所产生的“责任和义务”……道德评判的约束力是“社会公共道德谴责”,它只有上升为“法律规范”才会具有强制履行社会义务的“暴力约束”……所以,所谓的用“帕累托最优原则”去评判约束“社会道德标准”实际就是用“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去履行“社会道德义务”。这是错误的……因为道德规范是属于人类公共产品部分,是平等遵循拥有的“社会规则”,而不能配置给私人成为私有化个人独享或掌控的“权力和利益”。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换句话说,社会道德是人类社会自发形成的“平等遵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规矩”,而法律则是人为强制执行的“遵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暴力规矩”。所以道德和法律的“规则规范标准”不能适用于帕累托“资源配置最优原则”,它仅仅是人类社会在资源配置中“约束人们遵守公平正义社会关系规则”的公共规矩平台而已。如果公共规则产品平台被私有化垄断或掌控操纵,这些人就会成为“奴隶主、皇帝、官僚、垄断资本家和美国”……全文结束,谢谢赏阅和评论!


竹筒夫子的钢笔


道德是有标准的,但是这个标准谁也说不完。

首先是,对这个社会上的亲人和所有人,没有丝毫的,事,物,不劳而获,和坑崩巧取,也没造成商还害,又没进行过阴损阴谋歹毒的手段,对他人的人前途命运,事,物,劳动所得,进行潜规,占有,谋取的,尊重他人革命,不利用邪恶的和迷信的对他人进行洗脑灌汤的,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爱互护儿童不对所有儿童进行阴损图谋不轨的敲诈勒索的,不得智害人得势害人得利害人得谋害人得钱吃人的,以正做事以正得物以正交友以正劳动的,有爱要大爱爱大众,有恨要恨罪恶对大众的侵犯和剥削压迫 ,坑绷拐骗,阴损祸害,没有过没干过贼心鬼胆家狼外狐的,做到这些也就是刚刚达到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三分之一标准吧。

所以道德这面旗帜不是谁都拿过就能举得了的,更不是,钱大,势大,地位高的,就敢到人前讲道德的。有一些人他们的,钱,权势利地位根本就都是蹂躏破坏了一切道德底线所得到的,就是一肚子,男盗女娼,还恬不知耻的在学生面前大众面前,人五人六的讲道德?这样人纯属是贼鬼宠性下的道德垃圾。所以说道德从来不言语道德是懦弱的,愚蠢的玩艺,他的底线是随便牛鬼蛇神翻越的。


7799胡杨


什么是道德?它的标准是什么?

道,就是做为群居物种的人类,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在族群内部,人们为了稳定和团结所达成的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的共识。这些共识为族群的文明建立发展,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稳定社会秩序,提升族群生存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德,就是个体的人,他所在思想认识上,行为规范上遵守“道”这个共识的好坏的程度。遵守得好,叫有德;遵守得不好,叫缺德。

道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拿两性关系举例来说,在原始社会,生活资料有限,平均分配,部落之间主要的竞争是人口,所以两性关系是自由的群交。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在当时是宽松的。

随着生产力提高,私有财产产生,人们为了保护各自的财产,实行男松女严的家庭婚姻制度,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也随之男松女严。

当今社会,女人获取财富和男人一样了,家庭地位也就一样了。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也平等了。

可以预见,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时候,婚姻制度会消失,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将再次回到原始的宽松状态,现在相较封建社会已经宽松不少了,比如婚前性行为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框架下是绝对不允许的。

另外,道德标准还受到族群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条件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社会的稳定与否等影响。

总之,一个人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遵守道德规范,做个有德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从容地生活。否则你要倒霉,比如你是一个女人,在封建社会乱搞男女关系,严重违反当时的道德标准,碰触封建社会的基石,当时的社会压力会让你成为齑粉。





坦儿tt


嚯!还真不少人去发表见解。

谁知道什么是道,又什么是德。

古代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里的刚和从大概就是“道”吧。而从和德得就是现在所说的“德”吧。古三圣贤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制定了道德标准。于是人们就茫茫然的跟从。也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自然是天下一片大好。夫妇有序,人伦有道,挺好的呀。后来有人说他落后了,于是打破了。结果是人们既不知道“道”也不知道“德”了。

现代人还想使用这两个传统字来约束人,那已经是老黄历了,没人听了。

但社会上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那么社会要乱套的。所以有些人又把传统的东西拿出来。但那已经是老黄历了,没人听了。

怎么办呢?于是就征求征求大家伙的意见,再制定一套吧。对,你们没有听错,我说的是在制定一套吧。

谁能说清楚什么是道德呀,实际上它就是一套规则,人和人之间的规则。

我们在这里谈也没有用,这件事还是留给统治者吧。因为他说了算。


破立2016


什么是道德?做人诚信,做事公正,待人宽容,为国尽忠,为子尽孝。走正道,尊法纪。

时代不同,道德标准不同。

封建社会,要求人们做到:仁、义、礼、智丶信。

新中国成立后,要求是: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今天,习主席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顽皮的小老头


道德,一个至始至大至极的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之问林林总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提纲契领问在自然、问在社会、问在人类,由此形成了哲学的世界观,历史的社会观,人类的价值观;迄今为止,西方世界的“实用”意识形态,以“点燃他人希望的特质”为合理、现实的人生观,(现实的即是合理的,合理的即是现实的。)主导着全球体系;在中国,约距今三仟年,一部总结中华民族前史的《道德经》,和炎黄民族始终左右,如日月光明,为中国保驾护航。

随着中国的崛起,东西方之争成为全球治理的焦点,未来的人类向何处去?世界之中国问,归结到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问中华民族究竟是一个什么国度。

在国内,主义真理主导的国力强盛,在“人心”“民意”舆情中,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结,感受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生存生活,以中国人天生的政治禀赋,提问社会《道德》。

(未完待续;欢迎述评。)


胡湘闽


人的道德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个人给自己定的行为守则,是用来自律的。不是拿来指责别的人的。

道德跟自由是一体的,有一个存在,另一个一定在。要么都不存在!

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欲望的结合体,绝对自由,在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自由只是相对自由。对人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有两种形式,自我约束,(道德)让别人来约束。(法规)

不能自我约束的,没道德的只能用法规约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是自由的,你必须自我约束,有道德才能有自由。人不自由就会失去道德,因为他的道德不是发自内心的,是虚假的道德。

以道德约束自身,为圣贤。

以道德约束天下,为贼寇。

道德本身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主选择,尊重他人在这一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才是最高道德。

什么是道德绑架?

一件事,你不愿意去做,或能力不支持去做,不做也不违规违法,但别人却要求你去做,通常拿所谓道德标准来要求你,这就是道德绑架。

一旦道德被绑架,就会被无耻小人塞进卑劣念头。打着道德的旗号,慷慨激昂剥夺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本质上是最下流无德的。

胡适说: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詹三疯2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文明的价值判断。 

一,道德有绝对性。比如追求“真善美”这三样东西,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不论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这一点不会变,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可以说它有绝对性。

二,道德有相对性。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解释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不同的利益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他们会对“真善美"作出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解读。

比如,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道德标准,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绝对的道德权威,尊守这种规定的人就是善,就是对,就是美,反对的人就是恶,就是错,就是非,但到了新中国之后,它就成了历史垃圾,特别是封建社会代表等级制度的“三纲”与现在民主共同制代表平等制度的“民主自由平等"是死对头,必须抛弃,我们要选择新的道德标准,那就是民主自由和平等。

东西方国家对真善美的道德标准解释也会不同。比如对待裸体艺术的态度上,西方人认为裸体艺术是真的、善的、美的,我们持肯定态度。中国人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是丑的,恶的东西。


飞飞猫说话


道德,中国有《道德经》。其中分道经,德经,各称道德经。我就向人提问过,为什么没叫"德道经"?敢简单的理解,道是道路,德即得到。依道而行就能得到。论如,一个人想从南京到上海,不论你采取步行,骑自行车,坐客车等等,只需依沪宁路行,他的目标都能实现。不依道,选择任何方式都不能实现愿望。这也是"道家“顺势而为的意思吧。所谓"道"就是规律,是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个循环过程的不可人为改变的自然而然的运行路径。"德"就是人类依这事物之道作为,顺从其路径办事的行为就是美德。这个"德"有人"德",就是成人之美。也有自然之"德",就是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