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是由國際數學聯盟(IMU)主辦的國際數學界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會議 ,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首屆大會1897年在瑞士蘇黎世舉行,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共舉行了28屆,其中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家大會2002年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會議是數學家們為了數學交流,展示、研討數學的發展,會見老朋友、結交新朋友的國際性會議,是國際數學界的盛會 ,它是全球性數學科學學術會議,被譽為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開幕式上,由國際數學聯合會領導人宣佈該屆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獲獎者名單,頒發金質獎章和獎金,並由他人分別在大會上報告獲獎者的工作 。從1983年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始,同時頒發獎勵信息科學方面的奈望林納獎(Nevanlinna Prize);從1998年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始,同時頒發高斯獎(Gauss Prize);從2010年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始,同時頒發陳省身獎(Chern Medal)。

每次大會一般都邀請一批傑出數學家分別在大會上作一小時的學術報告和學科組的分組會上作45分鐘學術報告。“一小時的學術報告”是由組委會特別邀請,由做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介紹重要研究方向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代表了近期數學的最重大成果與進展。這份邀請歷來被全球數學家視為殊榮。

在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華人數學家被邀請做一小時報告的人有以下幾位:


陳省身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48),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1),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85),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9),意大利林琴科學院外籍院士(1988)。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陳省身是20世紀的偉大幾何學家,在微分幾何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是Gauss,Riemann與E.Cartan的繼承者與拓展者。證明了一般的Gauss-Bonnet定理;建立微分纖維叢理論,並引入陳示性類,由此創立了整體微分幾何;引進了幾何的G結構,研究其等價問題;創立了複流形上的值分佈理論;為廣義的積分幾何奠定了基礎等。


丘成桐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哈佛大學數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3),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獲菲爾茲獎(1982)、克雷福德數學獎(1994),美國國家科學獎(1995)等。

丘成桐教授解決了Calabi猜想,與R.Schoen合作解決了正質量猜想(或稱Einstein猜想),與鄭紹遠合作解決了實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邊值)問題並對凸超曲面問題——Minkowski問題給以完整的證明。


蔭堂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蕭蔭堂,1943年出生於中國廣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哈佛大學William Elwood Byerly 講座教授。蕭蔭堂主要從事多複變函數論與復幾何研究。


田剛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 解決了一系列復幾何、幾何分析及數學物理中的重大問題。在Kahler-Einstein度量研究中,完全解決了復曲面情形,並發現了該度量與幾何不變理論中穩定性的緊密聯繫。與人合作,建立了量子上同調理論的嚴格的數學基礎,特別是證明了量子上同調環的可結合性。解決了辛幾何中著名Arnold猜想的非退化情形,以及接觸幾何中Weinstein猜想的穩定情形。在高維規範場數學理論研究中,建立了自對偶Yang-Mills聯絡與標度幾何間的深刻聯繫,給出了用標度閉鏈對該種聯絡進行緊化的途徑。


彭實戈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第一位被邀請作一小時報告的全職在中國大陸的數學家,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概率論、控制論與金融數學。建立了一般隨機最大值原理,解決了隨機控制理論中長期未解決的公開問題;創立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建立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建立動態非線性數學g期望(又稱作Peng期望)理論,促進了概率論的發展;創立了非線性期望下的G-正態分佈和G-布朗運動的隨機分析理論基礎,是對1933年科爾莫哥羅夫建立的概率論公理體系的基礎性的重要推廣;並將上述成果應用於研究動態金融產品定價和風險度量,以彭實戈院士為第一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九五”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數學”這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彭實戈院士現為國家973計劃“金融風險控制中的定量分析與計算”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


張益唐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張益唐,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平湖市,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

1978年張益唐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2013年5月,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

張益唐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的前提下,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重要問題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陶哲軒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

陶哲軒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代數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數學家 。

陶哲軒在應用數學研究領域也很有成就,如與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信息獲取指導理論(即:數字壓縮成像技術),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在信息論、信號和圖像處理、醫療成像、模式識別、地質勘探、光學和雷達成像、無線通信等領域受到關注,並被美國《技術評論》雜誌評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術” 。

2015年9月17日,陶哲軒宣佈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這是個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


項武忠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1980年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先後任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訪問教授。1982—1985年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項武忠是著名的拓撲學家,在低維拓撲學方面建樹頗多,成就卓著。


張聖容

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做過一小時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張聖容對於調和分析及幾何分析做出重大貢獻,並且開創了「四維保角幾何」的新領域。對數學發展造成深遠影響,對於理論物理的進展也提供了關鍵性的分析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