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发现息肉或者切除息肉后,还要怎么做?

医学小侦探


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可分为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等不同临床类型,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其中腺瘤最有可能发生癌变。肠镜是发现肠息肉最常用的检查,及早发现肠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健康人从50开始就要开始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是否有肠息肉?

①长期大便出血或多次化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次数或形态改变的人需注意是否有肠息肉或其他肠道疾病病变;

②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等其他癌前病变的人也应当注意随访肠镜;

③有肠息肉或结直肠癌家族遗传史的人也应当注意,建议从40岁开始就要进行肠镜筛查。

肠镜发现息肉后怎么办?

肠镜发现息肉后,一般内镜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病理活检结果等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分次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以及手术切除等。一般经过治疗后息肉复发率与普通人差不多。

肠镜切除肠息肉后还要怎么做?

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休息、减少运动、观察大便的量、颜色、形态及有无腹痛,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一般在手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吃米汤之类的流质,2~3天开始吃牛奶、稀粥等无渣的半流质,然后逐渐由稀饭、面条等软食转变为正常饮食,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最后根据病理的良恶性程度,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随访肠镜,一般有6个月、1年、3年、5年不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肠镜发现息肉。

肠镜是针对大肠内检查的最直观方式。

肠镜可以对小的、不复杂的息肉样病变进行直接切除。

为什么发现息肉要进行切除?

肠息肉是一种广泛的称位。是未经病理诊断前的一切肠黏膜异常生长组织的描述性诊断。

肠息肉大肠多发,男性多见。

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

但因未经病理诊断前,无法从外观及病史上去判断息肉的具体性质。

建议发现肠息肉建议及早切除。以达到大肠癌预防治疗的目的。

肠镜发现息肉或者切除息肉后,还要怎么做?

经肠镜检查或治疗后,特别是经肠镜切除息肉的患者。

一、需要依据息肉的大小及切除的深浅禁食一段时间。至少6个小时,然后改为半流食(也就是喝稀粥)。而且3天内不要吃刺激性饮食及高脂饮食,少食多餐。

二、经肠镜检查或息肉切除的患者需要对排便进行观察,有无血便或便血,及具体的血量及血便次数。

三、经肠镜检查或息肉切除的患者短时间内不建议剧烈运动。

四、依据具体病情制订复查时间,半年、1年、2年不等。

五、听从医生建议,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建议: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机灵不太懂


肠道息肉是肠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变,从息肉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而从息肉的类型可以分为增生性的息肉,炎症性的息肉,腺瘤性的息肉等等。

一些较小的息肉多不会引起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有大便带血,腹泻,便秘等症状,可以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如粘液便等,一些带蒂的较大的息肉还可以从肛门脱出,需要和痔疮等疾病进行相应的鉴别。

当肠镜发现息肉或者是切除息肉之后,由于肠镜检查是属于一种有创的检查,所以肠镜结束之后应该适当的禁食,避免食物进入肠道后导致吸收不良引发腹泻的症状发生,4-6小时之后,患者应该从饮食上做起,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对于一些内镜切除了息肉的患者来说,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动和禁食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

息肉切除后的患者可能在短期内会有大便颜色变黑或者是粘液便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粪便对于息肉切除后对黏膜的影响所导致,但是如果有鲜血便或者是持续性的腹部疼痛的话,还是应该积极的告知医生,进行治疗。

息肉切除后,应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肠镜的复查,明确息肉有无复发的可能性和肠道黏膜的恢复情况,这个时间段应该由医生来定,一般在6个月左右。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做了手术病灶没有根除一年半左右都会复发,建议服用息福欣、根除病灶、使息肉慢复发不复发


小小小小小飞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