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那這樣對於考試的人來說公平嗎?

我們的愛JH


同工不同酬的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同一家公司同一種崗位,不同薪酬。比如,都是保安,工資不一樣。

第二,男性和女性的工資不一樣。

第三,同樣的性別,同樣的工種,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能力,工資不一樣。

當然,同工同酬是不絕對的,它是相對的。比如,有些人,性別相同,崗位相同,學歷相同,年齡相同,能力相同,但是,由於對公司的貢獻不同,所以工資有一點差異。

所以,臨時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絕對不是要搞平均主義,而是要根據多種要素來定薪,這樣才能顯示公平性。

1、崗位定薪

如果臨時工與正式工都是同一種崗位,那他們的崗位工資一定是要一樣的。比如,同樣是客服崗位,他們的崗位工資都應該是3000元。

2、能力定薪

雖然每個人做的都是同一個崗位,但是,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比如,公司去招聘一個行政人員,本來行政崗位的工資是3000,但是,由於招進來的人,有的工作經驗已經5年,有的工作才1年,有的做起來很熟悉,有的則還需要別人帶,那他們之間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能力不一樣,工資就不能一樣。工作5年的人,可能會比工作1年的人,工資要高。或者可以反過來,工作1年的人,可以比工作5年的人工資要高,根據他們的能力來定。

只有根據不同的人的能力來定工資,才能彰顯公平性。

3、績效定薪

也許崗位工資是固定,能力工資是固定的,但是每個人的績效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的績效工資也是不一樣的。雖然有些人在面試的時候,能力很強,但是他們的績效未必好!因為績效包含多個要素,比如你的態度,你的能力,還有一些人際關係等。

對企業來說,當然希望員工的績效越高越好!如果員工績效不好,那對企業來說,這個員工的利用價值是很低的。


因此,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不是絕對的同工同酬,它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每個人的能力、績效等。對於正式工來說,如果做出好的績效,那企業是可以給高工資的。但是,如果臨時工也可以同樣做出高績效,也應該給出高工資。


但是,同工同酬這點,不是單靠崗位這個要素來定的,還會考慮每個人的學歷、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的要素。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我認為是公平的,以下主要從兩個點來說這件事。

首先說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這件事,“同工同酬”是大家一直倡導實現的事,如今能實現,那是再好不過了的事,所以同樣的工作,正式工能幹,臨時工也能幹,那就應該給予臨時工和正式工同樣的待遇,才能彰顯公平,如果正式工幹同樣的工作拿的錢多,而臨時工幹這份工作,卻拿的工資少,這很明顯就存在著歧視和壓榨;對於臨時工來說有失公允,一定程度上也有剝削的意味。

然後我們再來講同樣的崗位能僱傭臨時工,對於考試進入體制的人公平嗎?

這依然是公平的,之所以能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是通過考試進入體制的人所提出的,為什麼會提出呢,因為覺得自己通過千軍萬馬的複習考試,經過層層選拔才進入到體制內去,而臨時工可以隨便進來,並且還和自己同樣的工資;顯然這是一種仇富心態,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為什麼說這樣是公平的,因為無論是考試進入還是臨工進入,這屬於兩種類型的招聘方式,雖然方式不同,但是設置的門檻高度差不多是一樣的,比如考試進入需要的是本科學歷,那麼臨工的學歷也不會比你差,比如該崗位需要什麼技能,考試進入需要滿足的技能,臨工一定也是具備的,可以說無論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他們屬於同等學力,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經過考試;但是別忘了,考試進入的還是有優勢的,臨時工說解除合同就解除了,一點賠償都不用給,而考試進入的屬於合同工,不能隨便解除,即便是解除還是層層審批,並且還有高額的賠償。

所以總的來說,即便是臨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但是在其他待遇和保障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仍然是考試進入的職工福利待遇更優厚一些。

感謝閱讀,我是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筆記簿杏豆


筆記簿杏豆


臨時工和正式工如果能夠同工同酬,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們要注意“同工同酬”這個詞。

同工同酬的意思既是指同樣的工作要付同樣的報酬,也是指同樣的工作崗位應當一樣的待遇。

臨時工和正式工,從崗位角度講就完全不是一類的。比如,機關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和編外合同制人員,在很多人看起來他們實際上,也就是接接電話、承辦文件而已,乾的東西大家都一樣。可事情的本質呢?機關事業單位這項工作的崗位是為在編人員設置的,國家指定的崗位是在編人員的。這些崗位的設置都是有法定的職責,比如說負責某項行政權力、做好某項事業性服務等等。當這崗位人員退休或者調出,出現空缺的時候,機關事業單位就會對外公開招考。符合條件的人可以公開應聘,經過筆試、面試、體檢等一系列嚴格的條件才能進入相應的編制,從事具體工作。可以說這個崗位就是為應徵上的人設置的。

編外合同制人員是怎樣來的呢?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一些臨時性工作或者其他用人需求,亦或者某些工作不需要由編制人員來處理,因此才向社會招聘的編外人員。過去我們也知道這些編外人員對外公開招考並不規範,多數是通過走關係等方式進入的工作崗位。財政給他們的待遇是按照招考時需要的社會服務價格來明確的,很多地方的編外人員經費中甚至包含了企業和個人的社保公積金費用。這些工作一般都是些很簡單的工作,像保安、保潔、窗口服務或者接聽電話等等,所以設置的待遇水平一般不高。

我們所謂的同工,感覺是在單位一起工作時間相同而已。工作的崗位職責和任務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行政執法工作,必須要求在編人員牽頭辦理。這一方面是為了凸顯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國家的要求,畢竟國家設置了那麼多行政執法崗位編制,不可能出現連牽頭辦案的人員都沒有。

現在最大的問題,招用的時候是很明確的,但是用工的時候卻不規範。由於一些編制人員調動或者臨時性工作,很多具體的事務都是由編外人員承擔上的,漸漸的固定下來之後,崗位也不會變動。因此,就會出現所謂的工作相同,待遇不同的情況了。實際上在一些國有企業或者大型企業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簡單的工作通過服務外包方式獲取的勞動力非常便宜,但是原有的單位正式工又不能解除,只能形成了現有的待遇差異。

這種情況下,要想舉證非常困難,而且很多人往往為了工作的穩定而主動放棄了維權。

不過,國家也在不斷推動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嚴格規範借調和吃空餉的現象,明確一個蘿蔔一個坑,具體的崗位有具體人負責。這種情況下,慢慢的用工方式就會回到正軌。加強人員崗位工作管理以後,編外人員就應該去幹編外人員的工作,也就不會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了。


暖心人社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曾經我與我學生的一次對話。我的這位學生叫穗穗,是做服裝加工行業的。她曾跟我聊過,夏季是工廠趕做手工羊毛衫的旺季,但每到這個時候,工廠的人手都不足,這個時候只能找一些人“幫忙”,也就是所謂的臨時工。而“幫忙”人的價格其實要比工廠正式員工的費用要高一些,而且她們也確實很“搶手”。

於是我問她,為什麼不自己多培養一些呢,這樣不就能省下一筆開銷了嗎?但是穗穗卻說,也就忙這一個多月,沒必要自己招。

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我猜想,介意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的人,多半是正式工人吧。臨時工,是具有臨時性的,換句話說就是非常的不穩定,在旺季的時候可能分身乏術,但是到了淡季,可能就無事可做了。

但是正式工就不同了,你在一個穩定的平臺內工作,有成長和晉升的空間。你一邊在為公司創造價值,一邊在公司汲取營養,不斷學習成長。但是臨時工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他有所謂的“能力”,但是卻無法保障這種能力能夠一直被使用。所以,還是好好考試吧,這一定是正確的選擇。


周思敏禮儀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因崗位而已!我個人臨時工做起,目前合同制、環保所副所長、有人說我是鎮歷史以來破格提拔第一人,整個環保所工作人員10月份之前環保所八人工資待遇第一(倒數)。就近期工作,我9月初至今,七點前下班不超過十天!


用戶5350483839


羽毛的意見簡單粗暴,與其在這裡考慮是否公平的問題,不如拿這些時間和精力去幹點別的,要不然,你一輩子都要去為“公平”兩個字糾結,一輩子都是不公平的那一個。

目前來看,逢進必考,不考試的臨時工沒辦法和正式工相同待遇

儘管從2012年起,各大機關事業單位嚴控編制,不允許再增編進入,但很多單位仍然面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別小看這個不允許增編的規定,這就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違規進人,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總的編制就那麼多,只有老人退下去了,才有可能空出編制,年輕人才能進來。而逢進必考,逢考必嚴,那個曾經靠關係就能幹掉筆試第一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基本上所有的統一招考都是交給外包機構,不允許單位內部人員參與,總得來說,真的已經很公平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單位真的很缺人手,沒辦法,只能招臨時工,但保證臨時工工資的經費,多半也是單位自籌,因為地方財政是不負責這部分開支的。而前幾年很多單位還有點小金庫,現在全都沒了,所以,臨時工其實也是越來越不好招,很多單位為了這個問題,也是費了很多心思和口舌。

反正,目前在我們區範圍內,基本上不存在臨時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問題,但歷史問題不算啊。

歷史問題導致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這個就得看開點

我聽過的最荒唐的一件事是這樣的,A美女的母親在10多年前是一個shangfang戶,由於她所在轄區的領導沒有辦法,後面就和她談,要怎樣才能息訴罷訪,A美女的母親直接提了個意見,給A美女安排工作。

當時的領導的確答應了,前提是那個時候機關單位進人還不是逢進必考。等A美女進了單位以後,各種風流韻事頻頻發生,紅袖善舞,憑著自己的姿色和豁出去的勇氣,幾年時間,就捯飭了一個正科。

A美女現在的地位,在基層單位幾乎是無人能撼動了,新來的人都不知道這段歷史,只有幾個老人知道,也只是作為私下的談資,畢竟A美女還是他們的領導。

所以,這種事,作為考試進去的人,你就得看開點,你一沒有背景關係,二沒有進獻自我的勇氣,就別跟別人比了。你越是想不開,越是和自己過不去,社會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誰又能當得了包青天呢?

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了

今年6月1日,《新公務員法》頒佈,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實行了職級並行,多年前一直被詬病的基層公務員又苦又累。待遇又太低的問題得到了一些改善。也就是說,曾經如果是科員,一輩子都是科員,幹得再多退休以後也是科員待遇;現在就不一樣了,即使一輩子沒有晉升,等到一定年限,也可以享受高一級別工資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人一些信心。

都說公務員不好乾,要麼情商高,要麼心大,其實這句話真是話糙理不糙。其實我們大多數都不善鑽營,在體制內搞不好各方面的關係,也是很難往上爬的,那麼,不如干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對得起自己拿的那份工資,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信任,其他的交給時間。

心大一點,不攀比,不計較,你的幸福指數,其實比體制外的很多人都要高多了。我是從體制外進來的,我知道外面的環境也不好混,與其去花費更多的時間埋怨,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充實起來。你自己過得好了,自然就不會盯著不公平現象想不開了。

關注@李羽毛兒 一個能替你解憂,教你賺錢的小羽毛!

李羽毛兒


一直覺得“同工同酬”理所當然!沒想到,從“考試的人”的角度看,還確實存在“不公平”的可能性。只是,這裡必須把問題做一個澄清——

並不是“同工同酬”不公平,也不是“臨時工”這個群體,付出同等的勞動就應該“理所當然”的比考進來的正式工拿的少;而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個別憑藉關係進入體制的臨時工沒有同工卻同酬,是不合理的。

首先,“同工”應該“同酬”。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們去點一份盒飯,同樣的店鋪、同樣的原材料、同樣的口味,總之一模一樣!但是,一個是小學畢業的廚師做的,25元一份;一個是本科畢業的廚師做的,35元一份,會不會選擇35元的呢(前提是盒飯是一模一樣的)。

恐怕,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25元一份的吧。本科畢業的廚師先別哭,雖然上學需要時間成本、學費成本、還要付出諸多心血,但是,人們在買“盒飯”的時候,看的是盒飯的質量而不是什麼人做的。話句話說,“上學、考試”的成本,跟“盒飯”、跟“買盒飯”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讓買盒飯的人多支付成本。

所以,從公平的角度說,如果正式工、臨時工提供的勞動從質量到數量上都是一樣的,有什麼理由不同工同酬呢?

而且,我國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因此,如果單純從身份界定上看,題主認為自己是考進來的,就應該比臨時工收入多。那麼,不客氣地說,這屬於基本的價值觀就有問題,“考進來”就不合理。

其次,真正不公平的是“不同工卻同酬”和“同工卻不同酬”。

在實際操作中,雖然事業單位逢進必考,但還是存在大量的編外人員。

有一些是真正幹活的,甚至比很多正式編制的幹得還要多、還要好,卻得不到同等的待遇,這就是典型的“同工卻不同酬”,這一類是大量存在的,即便看起來薪酬相同,但在福利待遇、晉升發展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身並不公平。

但還有一些,是通過關係進入事業單位,是某些人為之打開的“特權之門”,所以,很可能在工作能力、態度、實際交付成果方面並不合格,卻藉著“同工同酬”的藉口實實現“不同工卻同酬”,這才是讓十年寒窗苦讀、通過激烈競爭上崗的學子心寒的類型。

最後,遇到“不同工卻同酬”怎麼辦?

如果是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這個面試題,我想答案的思路可能是:先不要主觀臆斷,需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在尊重“同工同酬”的基礎上,如果確實有違規操作,那麼,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向上級進行如實的反應;最後,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不過,如果現實遇到這類問題,可能就複雜的多了。其實,沒必要非要跟“臨時工”這個身份較勁兒,就算單位沒有一個臨時工,難道就一定保證公平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分配,應該怎麼辦?

1.作為普通員工,首先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別人做的不好並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的理由,而且,工作能夠帶來的不僅僅是收入,還有經驗能力的積累啊。所以,千萬別因為環境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蹉跎了自己的歲月。

2.如果你決定通過正常的渠道進行反應,那就收集好相關證據,這本身也是權力,我當然支持,只是,風險也確實有,自己衡量哈。

3.事業編制也不是終身制的,如果實在接受不了這樣的氛圍,選擇離開也不是不可以。這就是重新的職業規劃了,只要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當然也是支持的。

4.以上3條都是從個人角度出發給出的建議,格局並不大,但如果我們胸懷格局更大,希望探討一下用工方面的制度設計呢?其實,薪酬設計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不是簡單的同工同酬能夠表述的。需要綜合考慮,包括
1)從工作本身來看:需要區分工作的強度、複雜度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崗位不同,薪酬是不同的。

2)從具體從事的人的角度看:需要考慮業務技能等級、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潛力(這裡一般會考慮從業者的學歷、資質等),勞動力價值本身就包括勞動能力的潛力,不完全等於付出的勞動,也就是,在支付薪酬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看前面我們說的拿份盒飯的(開頭的例子只是為了更直觀而已,實際的薪酬設計沒那麼簡單)。

3)如果時企業的話,還會看這個人可能帶來的資源,比如帶著訂單入職時,肯定有更多的薪酬談判的空間。

所以,如果你覺得目前薪酬設計不合理,也不妨多看看薪酬設計的基礎,沒準會換個視角來看待這件事呢。


為好優姐姐


按勞分配,同工同酬,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是勞動者憑自己能力取酬的原則,也是勞動關係發展的方向。同工同酬,在所有情形下都是正確的,同一崗位同一待遇,不分年齡、身份、民族、性別,也不分地域。

單位設崗,如果都能在同一類崗位認真負責地工作,能完成工作任務,考核合格,證明都能承擔得起工作責任,就應該獲得同樣的報酬。不能說有人是招聘進來的,有人是分配進來的,有人是通過其他途徑進來的,而只有你是考進來的,只有你進入單位的程序最艱難、最公平,那麼你就應該享受比別人更高的收入和待遇。進入崗位的手段不同,只代表了過去的一個過程,對工作好壞並沒有什麼直接影響。在每一個階段認真努力工作,才是決定發展的關鍵因素。

考進來只代表了一段經歷,不能因為自己文化程度高,專業資質更厲害,就可以躺著不用幹活,靠著以往的經歷就可以換飯吃。高分低能的現象並不少見,理論和實踐想結合,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後天更多的努力。如果起點比別人高,掌握的知識比別人多,還拿著和別人一樣的工資,自怨自艾,更應該問自己為什麼後天不再努力,而不是嚷嚷不公平。即使別人是“拼爹”,你是拼自己,也不是你抱怨的理由。抱怨換不來公平對待,只有一直努力向上,出路才會更廣。


職言管語


題主,你的思想站在你的立場很正常,優越的人哪怕是做同一份工作,待遇都必須比別人高。

然而,如果不同工同酬,既得利益者如果是政策制定者,那麼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們會………,最終的結果就是階級對立。

官僚階級和非官僚階級。

新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打破階級對立。

所以,題主你的思想實現起來很危險。

總結:

同工同酬好處:用人便宜,遏制腐敗,保障大眾,提高用人素質,保障就業率,提升經濟……………等等。

至於壞處:有編人員不高興。


山丘15455385


臨時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工同酬,對正式工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一、臨時工只是從事一些臨時性、輔助性工作,並不能代替正式工。


在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臨時工,是為了輔助正式工開展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是一些簡單的工作,比如辦公室工作、機關黨建等。而一些重要的工作,臨時工是無權進行的。


公安系統的輔警,就是臨時工的代表。根據規定,輔警平時外出開展執法工作,必須有正式警察帶隊,這樣,才能合法。如果輔警單獨外出執法,這是嚴重違法規定的,程序不合法。


因此,臨時工,並不態完全代替正式工來開展工作。對於一份具體工作,雖然工作並不難,也不累,不管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都能夠做好,也能做得很優秀,但是,由於身份不同造成的差異,使得臨時工無權從事一些工作。


從這一點來說,臨時工是永遠也無法替代正式工的,同工同酬不會實現。


二、臨時工和正式工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同酬從何談起?


眾所周知,在行政事業單位,權力和責任是相對等的。你行使權力,就必然要承擔責任。


臨時工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代替正式工行使權力,是正式工的幫手。臨時工行使的權力,來自正式工。當臨時工在行使權力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應該承擔責任的時候,通常是需要正式工來具體承擔這份責任。問責、受處分,應該是正式工。


因此,臨時工作雖然工作了,但是責任和壓力卻是在正式工的身上。同樣的工作,不相同的責任,如何能夠同工同酬?


三、招聘臨時工,就是為了節省成本,方便用人。同工同酬了,勢必增加成本。


單位之所以招聘臨時工,就是為了緩解正式工不夠用的矛盾。之所以通過使用臨時工來解決用工荒,就是因為臨時工成本低。一個臨時工的成本,通常是比較低的。就我單位的臨時工而言,單位每個月花在臨時工身上的錢,差不多是5000元,這已經包括了所有的費用。這5000元,勞務公司留一部分利潤,到臨時工手中的錢,就很少了。


作為一個正式工,人工成本是比較高的。我到手的工資是4400元,五險一金扣了1000多元。在五險一金方面,單位還要多支付1500元左右的成本。當然, 還要包括一些培訓費等等,正式工的成本是比較高的。


在單位不能自主招聘正式工的前提下,使用臨時工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既能節省成本,又能解決問題。


四、公平問題,很難界定。


現在,很多臨時工的招聘,並不是通過託關係、找門路能夠解決的。現在通用的做法是,通過人力資源公司,公開選聘一些臨時工。臨時工招聘的程序和公務員招聘是相同規定,內容相同,程序嚴格,要求一點沒放鬆。


同樣是考試進入的,即使是同工同酬,那也不存在公平問題。都是公平競爭進入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是不可能的,幾乎不會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