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9點建議,非常實用

開學前,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9點建議,非常實用


小學低年級,既是幼小過渡階段,也是義務教育的起始奠基時期。

在這個時期裡,家長要格外重視孩子的健康、習慣和學習。

新學期即將開啟,孩子們準備返校,筆者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準備了以下10點建議:

1.保證孩子每天吃早餐

回校後,孩子每天早上要上四小時左右的課程,還要參加升旗儀式、早操、晨跑等。

早餐吃好吃飽,是孩子保持體力充沛、精神煥發的必要前提之一。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併為孩子準備營養健康的早餐。

如有需要,還可以為孩子準備小點心、小麵包等,在課間及時補充能量。

2.給孩子挑選適用的文具

上陣士兵不能沒有武器,學習時,孩子也要帶齊必備的文具和書籍。

為了讓孩子集中於課堂內容而不是走神分心,建議家長為孩子挑選簡約且實用的文具。

記得給孩子準備一個水杯,提醒他們多喝水,尤其是在大量運動出汗之後。


另外,不要讓孩子養成使用塗改液或修正帶的壞毛病,提前規範孩子的做題習慣。

3.幫孩子準備一套衣服

天氣慢慢回暖變熱,孩子們在體育課上運動出汗後,喜歡立刻回教室吹風扇、吹空調。

由於孩子的免疫力較弱,如果不及時更換溼透的衣服,他們很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建議家長提前為孩子備一套衣服,讓孩子上學時一併帶到學校去。

而對於那些在教室午休的孩子,家長不妨為他們備一件薄外套,謹防著涼。

開學前,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9點建議,非常實用

4.監督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課堂聽講是孩子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而課後作業則是查缺補漏的必要環節。

放學後,家長應督促孩子按時完成當天的作業、及時回顧所學內容。

在這過程中,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進度等,以便及時予以指導和糾正。

不僅如此,家長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複述、思考和歸納總結等能力,避免孩子“死讀書”。

5.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健康比學習更重要,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孩子要想學得紮實、考得理想,不僅要刻苦努力,更要掌握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此,家長要讓孩子做到:先學後玩、做好錯題收集、積累好詞好句、閉卷寫題(不要邊翻書邊做題)等。

養成好習慣,孩子的成績不愁提不起來!

6.糾正孩子的錯誤坐姿、握筆姿勢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姿勢問題需得到家長和孩子的高度重視。

為避免孩子形成駝背、含胸的壞毛病,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坐姿。

在此之後,家長應教給孩子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並監督孩子形成習慣。

與此同時,家長還要為孩子配備合適身高的桌椅、光線充足的燈具。

7.督促孩子每天運動鍛鍊

身體是一切的前提和本錢,要想學習好,孩子必須擁有健康的身心。

除體育課外,孩子的課堂及課後學習大多以端坐的姿勢進行,運動量遠遠不能達標。

對此,家長要督促孩子做好每天的運動鍛鍊,放學跑步、飯後散步、睡前伸展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孩子運動後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出現中暑等不適症狀。

開學前,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9點建議,非常實用


8.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充足,既有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也有助於孩子專心、高效地開展學習。

據國務院《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的決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長建議為10小時左右。

開學後,家長要結合孩子的作業量、完成時間等,為孩子設定一個儘可能早的入睡時間。

此外,家長也要做好示範,制定合理的作息計劃,和孩子一起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9.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的成長無法重來,家長切不可忽略對孩子的陪伴。

家長不僅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更要提高陪伴的質量:

待在孩子身邊玩手機、看電視並不是陪伴,停下手中活認真聽孩子說、看孩子做才是真正用心的陪伴。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被重視,才能擁有滿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以上是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9個建議,各位家長要仔細閱讀、努力做到。

讓我們成為孩子的引路人,指導孩子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