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農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農業的利潤到底高不高,看起來似乎不低,比如大棚蔬菜價格都很高,尤其是一些特色水果和時令水果以及特色養殖等等,價格更是高得嚇人。

但是,一旦做起來完全就變了。許多大棚僅僅只使用了一兩季就荒棄了,許多特色養殖也根本賣不上預期的價錢。許多投資農業的都賠得一塌糊塗。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農業的利潤去哪兒了呢?

一、農產品並不完全是市場定價

和其它產業不同,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並不是完全市場化,尤其是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因為牽涉到民以食為天這個根本性問題,每個國家都不會完全市場化,都會強力進行宏觀調控,在確保供給的數量的同時,價格還必須比較平穩。

比如糧食,播種、除草、施肥、收割、晾曬……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最終一斤糧食卻換不來一瓶礦泉水。縱觀國際糧價都是如此,甚至比國內糧價更低,就是這個道理。

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農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再比如豬肉,有經濟學家曾經開玩笑說:“一頭豬就綁架了CPI”。我們中國人在肉食方面主要以豬肉為主,尤其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買大量豬肉。正因為如此,只要豬價一露頭就得打壓,一方面是出臺更多的生產領域補貼,另一方面投放儲備肉,甚至是進口補充,必須把價格穩定住。否則,對其它物價就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同時產量一旦上去了,豬價穩定了,補貼也就取消了,許多擴大生產的投資者的預期利潤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是賠錢。

二、人工成本太高

許多農業產業,如果不算人工成本,利潤看上去確實很高。

比如花椒,這幾年花椒的價格偏高,品種好的一畝地可以賣七八千上萬元,普通的也可以賣四五千元。許多農戶都大量的種植。但如果除去人工成本,真正的利潤並沒有多少。

以我們當地去年為例,從樹上剛採摘下來的花椒一斤十元左右(這是這幾年價格近乎最高的),正常人工費每斤2—3元。但如果是低產量的地畝,人工費就會更高,甚至是一人一半。

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農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如果是流轉的土地,除去人工費、化肥、澆地、土地成本等等,真正的利潤並沒有多少。

這還是利潤高的花椒,如果是前幾年大量推廣種植的矮化核桃,僱人就肯定賠錢了。

所以,許多年紀大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也不敢種植太多,就自家的三四畝地栽上花椒,地是自己的,自己幹活也不計人工,行情不好最多賠一點力氣。

三、風險不可控制

農業的風險也很高,旱災、洪澇、冰雹、霜凍、病蟲害等,算好的利潤一次不可控自然災害就沒有了。

比如,一場倒春寒就會導致核桃、蘋果、花椒等經濟作物大量減產,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絕收。一次冰雹可以讓蘋果、梨等一夜之間疤痕累累,本來能賣幾塊錢一斤最後只能以幾毛錢的價格處理給果汁廠。一次禽流感甚或是傳聞就會導致家禽價格下跌銷路受阻。

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農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雖然現在有一系列的農業保險,但許多農民還沒接受。

四、不宜儲存、儲存成本高、損耗大

和工業品不同,銷售遇到問題可以把產品庫存在倉庫,農產品就不行,別說一年兩年,有些幾個月都不行。而且,冷庫投資大,技術要求也高,成本大。

農產品的損耗大,尤其是蔬菜,一顆白菜到最終的消費者手中,可能已經被剝了幾層皮。就是乃儲存的糧食每年的損耗都在百分之七。

雖然農業的風險大,利潤低,但是農民朋友仍然在堅守著,這就是我們可愛可敬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