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地產形勢有多複雜?

2020年當然是地產冷週期的一年,也就是總體不會熱。對比同樣屬於冷週期的去年,今年的形勢極為複雜,可謂前所未有。

首先是宏觀方面的問題。

這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疫情的影響問題了。

從本國的情況看,發揮了舉國體制和全民動員的優勢,十四億人堅毅隱忍,終於在2月下旬出現拐點,估計到3月底,就連武漢也能基本打贏殲滅戰。所以就如鍾南山院士所言,4月份我們基本可以度過這次疫情。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一切像當年薩斯過後那樣恢復正常。因為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形勢極為嚴峻。臨近的韓國還在猛增,大邱市的床位已經不夠。而意大利幾乎可以稱為肆虐,並傳播歐洲,還有個形勢更為嚴峻的伊朗,也在轉播中東區域。


今年的地產形勢有多複雜?


尤其是後兩個國家的人們,大街上大部分人不戴口罩,很多人以流感視之,給了病毒瘋狂傳播的通路。所以,短時間內,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怕是還要在很多國家擴散,只怕今年上半年整個世界不得消停。

所以從全球看,這次疫情和國內一季度基本結束的樂觀狀況不同,不是個短期的事,從全球看,如果能在上半年結束,估計就是謝天謝地了。而很多經濟領域,比如航空、外貿、會展、旅遊、航運、金融等等,都會造成巨大沖擊,當然會拖累世界經濟。

當然,房地產是個國內的經濟,基本上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所以只要國內把住外來傳播的關口,受到的衝擊會比上述產業小很多。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些產業的從業者,自然不敢大宗消費了。

而疫情本身會引發兩種需求,一個是剛需打工人員會深刻認識到必須在所在城市有個自己的房子,否則會被城市和小區甚至房東拒之門外/另一個是有錢人在家裡待得時間太長,會發現自己房子的不足,產生很多換房的需求。

這兩個人群就是今年的剛需和改善的機會所在。當然,這都需要鈔票作為支撐。

其次,從調控政策的放鬆情況來看,也沒那麼樂觀。

從最近的幾個事情看,無論是央行和銀保監會的再次聲明,還是河南駐馬店或者廣州這兩個地方實質性的放鬆政策的半途夭折,都表明一個現實:房住不炒是基本國策,是不能變的鐵律,短時間內不會因為其他而受到干擾。即便有疫情,也不能動搖。


今年的地產形勢有多複雜?


很多地方的所謂放鬆政策,其實也是一種試探,但是隻要不越線,一般不會有人管,只要越線,馬上當頭一棒打回去。去年的開封的教訓沒有吸取,於是駐馬店再次被河南省政府約談,這樣的信號已經夠明顯不過了,相信沒有那個城市會再冒出來了。

唯一的優勢地方政府在拿地款等方面會有寬限,還有落戶方面也會對中心城市有所寬限,這些當然會起到緩解的一部分作用,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今年開發商會很缺錢。

這個缺錢如果在下半年不能解決,可能會要了很多開發商的命。

這是宏觀的局勢,而說到青島本地的局勢,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局。

一個是土地出現持續放量。一個區域本來日子挺好過,供求關係也不緊張,但是一旦賣地多了,就是激烈拼殺,對開發商銷售能力是個巨大的考驗。青島去年和今年的持續賣地,讓很多區域競爭加劇,自然也會讓很多開發商被邊緣化或者淘汰掉,這是個比較殘酷的過程,這也會讓部分不開眼的購房者一起埋單。

另一個是福利房紛紛出來了,尤其是賣地方面,近期的幾個市區地塊的住宅部分之中,人才公寓直接佔了一半。要知道這個是要打八折的,直接和商品房形成競爭,並吃掉一部分利潤,所以讓很多拿地的開發商愛恨交加,糾結萬分。其實這也會讓很多青年或者剛需或者高學歷者糾結,是等著買人才公寓呢,還是買商品房呢?

城陽據說推出了共有產權的房子,不知道和哪些開發商的哪些樓盤合作?如何定價?這個政策也得看具體標的和具體執行來評判,但如果執行,必然為市場增添變數。

所以,疫情儘管沒有結束,已經迎來曙光。外國的疫情形勢儘管嚴峻,但對本國地產影響不是那麼大。

最大的問題在於,因為疫情的影響,對於需求方而言市場只會總量變小,而對於開發商這個春天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會擠壓到夏天甚至秋天,所以會在時間上集中搏殺。

而青島房地產市場因為土地的加速出讓,和十萬套人才公寓的加速推行,讓很多區域樓市的供求關係會在今年下半年加劇這種去化壓力。

比如有人統計了今年膠州有110多個盤要上市爭奪市場,而去年賣了2萬套,今年很難超過這個量,因為臨沂人來不了那麼多了。那怎麼辦?是不是需要提前動手放一部分血?

所以,今年的春夏之交,就看誰能搶到先手了,這很重要,就看決策者們腦袋清醒不清醒了。

當然,從購房者的角度,或許就是入手的機會,只不過你得把宏觀和微觀都看明白。百忍老師一再強調,你千萬買房的時候看清楚開發商的底細,這個比房價漲跌更重要。因為房子是預售制度,到時候交不了房,你就守著個爛尾樓痛哭吧。


今年的地產形勢有多複雜?


最近百忍老師經常有人找,因為他們買了前期的各種問題開發商的房子,無人搭理,沒法交房,沒法辦證,已經在漫漫維權路上了。

想規避風險,來問房圈一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