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为何不选择次子福全,而选择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呢?

顺治皇帝在位十八年,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由于结婚早,他的妻妾为其生下了8位皇子,我们先来看下他的这些儿子们。

顺治帝为何不选择次子福全,而选择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呢?

其中早夭的就有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八十九天)、皇四子荣亲王(数月),顺治晚年才生尚为年幼的皇子有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顺治十四年生)、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顺治十六年生,七岁殇)、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顺治十七年生,二十岁亡)、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顺治十七年生,八岁殇)。

剩下能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其实就只剩下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顺治十年生)和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生)。

根据“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那么年长的福全更处于优势,从生母的族属来看,福全生母董鄂氏是满人,玄烨生母佟氏是汉军旗人,这样似乎福全又胜了一筹。

顺治帝为何不选择次子福全,而选择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呢?

然而《清圣祖实录》记载,顺治十六年,玄烨带着福全及常宁向父皇问安,顺治帝就问他们长大后的志向,福全答“愿为贤王”,玄烨则答:“待长而效法父皇,黾勉尽力。”顺治帝对玄烨“于是遂属意焉。”

《清史稿》的记录为:(康熙帝)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顺治帝)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从这些记载来看顺治以康熙为继承人似乎看重了的贤能,不过这应该是嗣君出于先帝之意的溢美之词,也是史官对皇帝的溢美,这种记录可谓老生常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康熙帝并未得顺治的钟爱,顺治帝甚至动过立自己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为帝,说明上面的那段话只不过是后世史学家的阿谀之词。康熙自己晚年也曾回忆说过:“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顺治帝为何不选择次子福全,而选择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呢?

顺治帝钟爱的是董鄂妃生下的皇四子,虽然他生下数月就夭折了,还没来得及起名,顺治帝追封为荣亲王,并称他为第一子,在荣亲王的地宫中,有一块墓碣石,上面刻有:“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可见他是多么受到皇帝的喜爱,这种喜爱也伴随着子凭母贵。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未回到正题上,就是为何康熙会被顺治看中呢?

一者就是孝庄皇太后反对顺治帝的立安亲王岳乐为帝的建议;

其次就是因为康熙帝曾出过天花且活了下来,而他的兄长福全尚未出过天花,当时天花的死亡率极高,满人中很多人因天花而死,对这种病闻之色变,所以为了清朝的统治还是选一个能抵抗天花死亡的君主。

顺治帝为何不选择次子福全,而选择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呢?

另外还有汤若望的建议,根据魏特《汤若望传》就有这样明确的说法:“当时促成这一决断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了,而那位年长的皇子(福全),尚未出过天花,时时都得小心这种病症。”

总的来说康熙帝能登上帝位首先是竞争者少或死,另外就是健康的身体,不管如何康熙帝的功绩还是值得说的。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开创了“康永乾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