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三天不聽拉魂腔

吃飯睡覺都不香”


柳琴戲

一招一式

一舉手一投足

韻味無窮


非遺溯源


柳琴戲

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起源於清乾隆年間

距今約二百多年

皂河人代代珍藏,代代傳唱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柳琴戲,由流行民間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結合而形成。在沒有被稱為柳琴戲之前,又稱“拉魂腔”。

  柳琴戲的表演具有粗獷、熱烈、樸實健康的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其唱腔婉轉悠揚,動人心絃,而且包涵諸多古聲古韻,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2006年

柳琴戲

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皂河古鎮


“皂河

一直是柳琴戲的舞臺”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柳琴戲

發源於皂河古鎮

每到節慶日

柳琴戲表演

作為特色民俗活動

可謂是集文化民俗於一體的“旅遊大餐”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乾隆行宮古戲樓上

韻味十足的柳琴戲表演

實現了

歷史與現實的融合

傳統與現代的對接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一段段鮮活的故事在戲中鋪展,情節張弛有致,唱腔優美圓潤,《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情之所至”、《小包公》的人物風采、《喝面葉》的精彩劇情......在古戲臺上,在皂河古鎮,都有著精彩的演繹。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走進皂河古鎮

我們還能欣賞古色古香的風景


龍王廟行宮(乾隆行宮)


硃紅大門,簷角神獸

華麗彩繪,牌坊石雕

……


  踏入龍王廟行宮,只見古戲樓、鐘鼓樓、怡殿等古建築韻味悠悠,彰顯皇室行宮的氣派;御碑亭的御碑上,刻著乾隆皇帝下榻此處所題寫的御筆詩文,百年歲月過往,依舊能將留存著歷史的印記向眾人呈現……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陳家大院


  踏入陳家大院,參觀老爺房、少爺房、小姐房,宅院建築古雅精緻,令人只覺昔日大戶人家在此生活的情景彷彿浮現在眼前,著實耐人尋味!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合善堂


  在明清時期,江浙一帶集鎮上常見善堂,是當時官府設立的公益和慈善機構。皂河古鎮上的合善堂,便是宿遷湖濱一處保護完好的善堂,始建於清代早期,頗具年代感。


走進皂河古鎮

我們還能品嚐正宗地道的美食


趙家老店內,鍋蓋一掀

一碗皂河糝湯

肉香油香混著蔥香肆溢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皂河葉家貢餅是一絕

一口香脆的乾隆貢酥

融匯著時光的味道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宿遷非遺 | 鄉俗如歌,帶你讀懂柳琴戲的魅力


不愧是本地的網紅美食!


待疫情散去

陽光明媚之時

暢遊宿遷

N種小美好等你來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