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颜承烈


淮安名人——颜承烈

颜承烈,字绍武,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从1908年起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终身不懈,直至1914年为革命捐躯。
颜承烈早年在本地私塾读书,后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回乡不久,即任淮安县北乡地方团董。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颜承烈耳闻目睹,深为愤怒,言行处事,力主正义,因此遭到地方恶吏劣绅的反对。当时,淮安北乡马厂镇有一个举人,叫孙步魁,帮助一个有钱人以谋杀案诬陷一个佃农,并勾通当时淮安县令陈继藻,致使被害者沉冤莫白。颜承烈知道后挺身而出,直接与孙、陈诉讼,为冤者辩白,直至陈维藻被革职,孙举人被革除功名并投入牢狱才罢休。
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颜承烈毅然加入到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同盟会,与范传觉、熊成基、韩恢、伏龙共同策划革命于苏皖一带。
宣统元年(1909),赵伯先(名声,镇江人)于南方集合海内同志创举大业时,颜承烈即偕韩恢走粤,随赵伯先奔走呼号,力谋起义,以期一举而事成。结果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骈首就义。颜承烈痛诸先烈被惨杀,愈加激奋,不久,遂返淮扬,与韩恢、伏龙等共同组织清、淮、涟、阜、泗、沭等地志士,准备策应武昌起义。


当时,淮安以刘伶台王梓森家与苏嘴李生寿家为秘密机关所在地。王梓森家贮有制造炸弹、枪弹的火药,从清江派来的军械师陆朝宾,就在王家日夜赶造枪弹。陆由于过度劳累,精疲神倦,在操作中,竞误触火线而引起爆炸。陆当场尸碎命丧,受伤者数人,以致暴露。事后,清吏一直追查到苏嘴,团董管某令民团包围搜查李生寿家。当时,没来得及转移的李德标被捕,民团从他身上搜出颜承烈的信,视为证据,立即乱刀把李砍死。至此,颜承烈拟在淮安策应武昌起义之举未能实现。
颜承烈在清江获悉这一不幸消息后,随即登舟南下参加光复镇江之举。镇军都督林述庆委他为第五标二营管带。他随臧在新师北伐,连克清、淮,直抵徐州。颜率师至高作时,突遇数倍于己之敌。他身先士卒,奋战三日,敌军全溃。当时驻徐州的冷御秋师长给他记了首功,并擢为一等参谋。
嗣后窃国大盗袁士凯篡权,阳为共和,阴谋专制。孙中山到沪集议,颜承烈出席会议,筹划另立政府,并组织袁军,复委颜为江北讨袁军第一师师长兼右路司令。颜回徐州待命行动,事为袁逆侦知,即令张勋举兵南下。讨袁军因众寡悬殊,江北失守,退到金陵(南京)。孙中山先生复委颜为宁军第三军参谋长,与韩恢同临前线,指挥作战,与敌军苦战二十七天,终因粮尽弹绝,孤城无援,于民国二年八月二日弃宁退沪。

袁逆迭次通缉颜承烈(悬赏一千元、五千元、直至一万元),令江北护军使蒋雁行设法缉拿,势必得之而后已,并查封颜的房产、田地、店铺、糟坊,所有资财洗劫一空。
颜承烈处此逆境,气不稍馁,仍图蓄锐再举,适值孙中山先生在东瀛电召,颜与伏龙毅然前往。颜为江北总代表,在日本参加组织中华革命党的会议。
颜由日返沪后,首先争取袁逆军队,再是接收从日本运回的枪弹,经努力从事,颇有成效;然后赴扬州令皇甫兰坤、郑仁甫两营长暨团长李生寿、邱子斌、赵云龙等秘密赴海、沭、涟、泗、盐、阜、清、淮集结所部,克日占领。部署完毕后,颜由扬返沪,道经镇江,被上海伪镇守使郑汝成的侦探逮捕。郑于民国三年八月二十四日电陈伪都督冯国璋。冯旋即电复,指明颜为结党图谋革命之要犯,罪状累累,应即执行枪决。冯并电陈伪中央,袁逆记郑汝成一功。
颜承烈被囚时坚贞不屈,曾留有示儿遗言:
示儿一
逐利追名从来不求;
旧恨新仇到此都休!
示儿二
半耕半读继承先业,
一心一意光复河山。

示儿三
吾生宏愿未遂,
中华雷声已起。
烈士就义前被解至上海高昌庙西炮台刑场,执刑官问:“汝有何言?”烈士昂首以答:“吾生宏愿未遂,中华雷声已起。”刑官以掌击桌,狂吠:“执行!”颜承烈遂英勇就义。
民国十年左右,当时中央军政部曾令饬淮安县为烈士建祠立碑,惜未实现。
烈士为振兴中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人站了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雷声过去,祖国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安息吧。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