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领土不断缩减,河西走廊也被吐蕃人占领,随后,吐蕃人又把西蜀定为了目标。因为西蜀十分富庶,只要能够拿下西蜀,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物资,还可以对唐朝的关键地区——关中地区实现合围之势,那么,想要覆灭大唐就不是难事了。于是,吐蕃人纠集了南诏一起攻打蜀国,唐军数次战败。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在丢失了大片土地,很多百姓流离失所之后,韦皋临危受命,贞元元年(785)到贞元十七年(801)的17年中,韦皋多次出兵吐蕃,或用智取,或用武攻,击退了一次次吐蕃军对边境的侵犯,最终大败吐蕃,俘获了吐蕃首领论莽熟,一举平定了边境的战事,保卫了西蜀的安全。韦皋因功加封检校司徒、兼中书令。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这个韦皋是唐朝京兆万年县人,相传在韦皋满月的时候,韦家人大摆筵席,没想到酒席上来了一个胡人和尚,其相貌之丑陋,简直难以入目。韦家的下人就让这个胡人和尚坐在了院子里面的破席上面,没过多久,奶妈就抱着韦皋出来了。没成想,这个胡人和尚居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几步走上了台阶,胡僧对还是小宝宝的韦皋说了一句:“别来无恙么?”韦皋似乎听懂了胡僧的话一般,对着这个胡僧笑。大家都非常奇怪,于是在韦皋母亲的一再追问之下,这个胡僧才说韦皋是诸葛武侯的转世,以后要庇护蜀地的。当即,韦皋的父亲就问胡人和尚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而胡人和尚也表明韦皋确实是诸葛亮转世,以后还要坐上统帅之位。因此,韦皋父亲便把武侯作为了韦皋的字号。果不其然,以后韦皋的发展果然如这个胡僧所言,韦皋在长大成人以后做上了西蜀的统帅,并且,在西蜀地区足足镇守了二十一年。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十九岁的韦皋以"声嘉美、博诸艺"的才能和良好的出身,正式步入仕途,被任职为建陵挽郎,并被派遣到华州当参军,辅佐州刺史管理行政的事情,又升职为使府的监察御史。后来因为辅佐德宗皇帝还都有功劳,韦皋被任职为左金吾卫将军,成为大将军,后来又在贞元初年担负剑南西川节度使,成为了封疆大吏。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古代西南地区交通不发达,仅有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和米仓道等几条主要道路与中原地区连接,大多数地区山高地僻,处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韦皋担任西川节度使后,"开清溪道以通群蛮,使由蜀入贡",接着又开凿了石门路,使得雅州、清溪关、通海、宜宾馆、威宁等地也有了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局面。他开凿的清溪道仍是今天川滇的主要交通线,可以从云南出发,经攀枝花、会理、雅安、邛崃直达成都,大大方便了西南地区人民的出行。

在韦皋的推动下,西川地区所产的蜀茶"南走北越,北临五湖,岁产数百万斤",大大推动了西川地区的经济发展。西川地区也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成都的蜀锦早在战国时就闻名天下。蜀锦质地厚重,艳美华丽,历代一直都是贡品。韦皋镇蜀时,大力支持发展丝织业,使得成都很快恢复了每年进贡春彩十万匹的能力。在士兵婚丧之时,韦皋都以蜀锦织成的新服赏赐给士兵,用这种奖励行动去刺激丝织业的发展。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还有远近闻名的乐山大佛,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海通禅师主持工程,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韦皋出镇蜀地二十一年,执行联合南诏、东蛮打击吐蕃的战略,保障了西南边陲的安定,韦皋还对西川的商业进行了规划,一方面为商人们开辟商道,另一方面鼓励全国的商人来蜀进行贸易。韦皋镇蜀时,西川的丝织品、茶叶、药材既可以通过北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销往西域,又能通过南丝绸之路销往印度和南亚地区。推动了唐与南诏及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流 ,“功烈为西南剧” ,韦皋对蜀地的贡献也堪比诸葛亮 。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十七日,韦皋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唐宪宗为之辍朝五日,追赠韦皋为太师,谥号"忠武"。"忠武"这个谥号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对武将最高的褒奖,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荣耀。诸葛亮、郭子仪的谥号也是"忠武",可见唐朝政府对韦皋治蜀功绩的肯定。

宋朝史学大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韦皋的评价是:"在蜀二十一年,士卒乐为之用,服南诏,摧吐蕃。府库既实,时宽其民,蜀人服其智谋而畏其威,至今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祀之。"

在金庸先生的大作《鹿鼎记》中,钦差大臣韦小宝巡视扬州,知府吴之荣设了一个"簪花宴"宴请韦小宝。席间那些地方大员对韦小宝阿谀奉承,将韦小宝说成是唐朝的"韦忠武王"之后,给韦小宝脸上大大的贴了金。这位"韦忠武王"就是唐朝的韦皋。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与韦皋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号为"女校书"。她早年丧父,迫于生计,委身于成都的教坊之中。她在一次酒宴中与韦皋相识,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写就《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从此薛涛成为韦皋的红颜知己。韦皋经常将薛涛接入府中,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薛涛写出的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大为叹服,上书请朝廷任命薛涛为"校书郎",虽然因为历史上没有过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一职,未能得到朝廷的批准,但这段千古佳话却被流传至今。

他被称为诸葛亮转世,韦小宝也以认他作祖为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