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可不可以标准化?

一切随缘61513303


标准化实际上是一种权威的共识,中医中药肯定可以标准化,而且一直在走向标准化。

1、古代中药用量是几斤几两几钱几分,而且南北各地及不同朝代的用量也不同,现在都用克(g),这就是用量单位标准化。

2、古代同一种中药有多个名字,同一个名称也可能是不同的中药,现在以中医院校教材及国家药典为标准,标注别名,这是中药名称的标准化。

3、古代经络走向及穴位名称也比较紊乱,现在已经有了世界经络穴位标准图。

4、中医各科病名、证候名及诊疗标准等,国家有关部门已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些标准既是规范,也是进步,而且为中医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然,由于中医药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标准化的难度很大,很多方面灵活性较大,有的标准还只是"参考标准",有待继续研究。


易郎中


中医中药的标准化一直在进行中,六经八纲都可以算作是标准化努力的一部分,我一直将治病比喻我打仗,正邪交战嘛,所以战争那时候能标准化,中医药估计啥时候能标准化。

目前能做的或者在做的有几点:1、症状名称,药命的标准化,比如我的笔名“冲玉子”就是一位对人很有帮助的常用中药的别名,很多中医生或者中医爱好者的不一定知道。这块容易做但是做得不够好。

2、常用药物药对的有效性判断,制造标准颗粒剂,这方面现在只有单味药的,日本港台都有复方,我老师傅元谋教授就常用回锅肉来比喻现在的单味颗粒剂,肉是肉,蒜苗是蒜苗,豆瓣是豆瓣,不是分别炒好装在一起就是回锅肉

3、信息处理的综合,方案的优选,现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看到了希望,我曾经想将我跟诊的一千多个方子做症药的大数据分析,但是数据量还是少了一些,统计偏差较大,我还专门去学习了一下小数据量的统计分析,目前还在进行中。

如果本回答对您有用,请点赞、关注并收藏。我会陆续分享一些公司股权法务,财务人员进阶,中医芳疗,家庭护理相关的知识,还有自己的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理财心得。

Yours(火炼得金,水冲为玉)

冲玉子


财法民医冲玉子


肯定的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来说一下标准。什么是标准呢?标准是自然事物各要素的正常值(或者范围)的规定。它必须满足是客观实在和必须是可测量这两个条件。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6.3-37.2°C,那么这个值就是标准。它可以鉴别人的健康与否。标准化呢?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标准和标准化的基础是客观实在。反观中医,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寒热湿毒等等都不是客观实在,都是幻想出来的。所以说中医是不能标准化的。即便中药按一定量生产也不是标准化。

没有标准谈标准化无异于耍流氓!


传奇1750410


中医药不可能标准化的!

如果稍为有点中医常识的人,是不会提这样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中医看病是一人一方。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所以中医在每个人的用药方剂中会做出调整,这也是中医治病的奥妙之处。

其实中医的原始方剂都来自于“汤头口决”,也就是说中医开药源于古代的传统药方,如“四君子汤”等组方,在熟记古方的基础上,每位医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调整,或加或减或增加其他的药,但总的原则是不能违反中药的“十八反”。这也就是名医与庸医的区别了,好的中医就是在加减药方中显出高超的医术。

你所说的标准也是有的,比如说中成药,它的药方肯定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否则如何能批量生产呢?


养心斋老徐


中药必须标准化。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必须成立中央直属的央企进行一手操作,建立专业供应中药的国家队,包括选地种植,监测农户化肥农药使用,规范中药炮制,最后现代化成分检测对中药品级进行严格区分。

比如大宗中药材党参

目前的药材市场按直径分品级:0.3-1.2cm的都有,大部分为种植1-2年的。

按产地,从河北到甘肃都有广泛种植,以山西上党一代为道地产区。

此外还有纯野生和种植货划分,纯野生3年以上的参心---有效部分,至少为种植货的2倍以上。

央企介入的任务:

与种植户签订采收合同,规划党参种植采收,生长年限必须满足3年,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务必满足成品干品直径≥1.2cm,有效成分趋近3年生纯野生党参。

通过实验室成分监测,淘汰品质差的产区,最后遴选品质最佳的产区做专项种植,围栏标注-----药材特种专用地,其它作物一律让路。

央企统一药材原料的供销,这是个价值1万亿以上的种植行业,可完全制造出一个超越辉瑞强生等制药巨头的国企。

柴胡同理,个人扒论文发现北柴胡药用成分浓度最高的为湖北某地,而非它的道地产区太行山一带,这都是需要央企去统一规划种植采收销售的。

中药原料必须国营,跟烟草一样,没有许可证擅自经销均为非法!!




梅里赏金猎人


中药可以标准化,而且,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和推进中药标准化的进程。

中药不标准化,拿什么来判别其真伪?

性状、鉴别、水分、灰分、有效成分含量等,只要是收录入中国药典的中药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中药,首先性状也是最基本的项目得符合标准,如果性状都不符合标准,还谈什么疗效?

再是,有效成分含量,药典规定不得低于最低含量标准。

如丹参,药典标准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含丹参酸不得少于3.0%。

目前的现状是中药材种属退化,加之人工种植,求产量不求质量,有些中药材连最低含量标准都打不到,其疗效也大打折扣。

那具体到应用,怎么办?

制药企业制备中成药时,只有加大原药材的投料量,才能使其成品有效成分达到要求。

中医还依据原有经方3、6、9克的用,也是不显疗效的。

因此,中药标准化再不严格执行、加快推荐,中医将会无药可用。

再是原来一些地域性很强的中药材品种,由于价格原因,导致全国各地到处种植,道地的药材其成分含有4-5种,而地域变了,其成分只有2-3种,这样的情况,岂能不影响药材的品质和疗效?

因此,中药应严格执行标准化


Suke


如果人可以标准化生产,中医中药就可以标准化。

因为中医药的显著特征就是治人而不是杀菌灭毒。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人是最为精密的复杂系统,世界上哪怕双胞胎都不可能同模同样,都有差异。目前世界上对人体研究最深的,一是中医二是西医。西医是近一二百年才产生的学问,称为医学科学,一步一步的研究有记录有多如牛毛的著述。中医则是在华夏文明圈流行了几千年的医学体系。

由于二者的系统互不兼容,而西医在工业革命的浪潮,顺利实现了产业化资本化,拥有泰山压顶一般的话语权。西医的表现从来都很美国,即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最好命的是,当今医学界的老大一直要求中医用西医的科学理论翻译成册,以证明中医是西医科学一个样的科学。但中医却无力要求西医将其理论翻译成中医系统兼容的理论。

实际上,将他们互相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宏观,一个微观。

一个整体思维,一个精准思维。

一个防守型,一个进攻型。

一个试图用有限的药物和药物组合治疗各种生病的人,一个试图用无穷无尽的药,一一对应的治疗各种各样的病。

一个在正确的方向上固步自封,国家的经济己经发展到了廿一世纪20年代,中医的脚步却停留在了一两百年前,一个做着正确的事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查一下西药史会发现,西药的淘汰率极高,一直在试错中试图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特效药,然后再发现它的副作用,又研发出新的药物替代品,不断迭代,永续前行!

一个讲医者仁心,一个讲效益优先。

一个在工业化到来时落了伍,尚不能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生存俨然己成问题,一个己经实现工业化标准化迭代化发展,越分越细的科,越来越多的病,越来越多的药物,不断迭代,不断前行。

中医的出路在哪?坚持正确的方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手段,有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以及人体科学的持续攻关,一个计算机辨证论治的系统工程项目,提上振兴中医的日程估计己经在路上了,贴着马路上的石板,我似乎己经听到了隐隐的脚步声。


打部硫欧克斯欧木


中医不用标准化,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标准,中药必须标准化,尤其是中草药,现在的中药野生的已经很少,主要靠人工种植,药农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中药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可想而知,中医医术再高,用这样的中药行吗?能治好病吗?我看不规范、标准化中药种植,加工,中医迟早要被中药淘汰掉,所以,规范标准化中药种植、加工,刻不容缓。










静观聆听世界


标准化就不是中医了…



宁静致远省思


每一个人病因,体质年龄,气候节气都有标准吗?西医是治必须有标准,中医是调奶奶个腿的咋弄标准,西医检测中医调治互助互利为妥,互相攻击没有意义,人活一盆血,血脏生百病,想办法清洁血液五脏六腹都在清洁环境下吃喝玩乐,不干正事净给中医添乱,疫情一过中医将纳入国家重点传承文化保护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