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农村“双抢”-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茶陵农村“双抢”-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茶陵女性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茶陵农村妇女在茶陵周边地区比如醴陵市、攸县、炎陵县、安仁县、莲花县都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精打细算而著称,因此茶陵周边县市的很多村民脑海里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娶媳妇儿,就要娶茶陵媳妇,从茶陵娶来的媳妇儿吃苦耐劳又不败家。为什么茶陵女性会以吃苦耐劳而闻名?毫无疑问是“双抢”,正是一批又一批的茶陵农村女性在“双抢”时不分昼夜、不惧酷暑的奋力劳作才使得她们的丈夫能够在沿海地区安心工作,为沿海地区的发展奉献茶陵男性的热血和青春;也正是她们辛勤的付出和劳作才使一代又一代的茶陵莘莘学子踏着李东阳的足迹走向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将茶陵铁牛精神传至神州四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以后,茶陵很多青壮年男子为给父母妻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奔赴沿海地区务工赚钱,那个时候还没有土地流转这样的新鲜事物,农村居民种田还要上交公粮,也就是说打工归打工,但是田还是要种的,不种田的话,怎么去上交公粮?但是在外务工的男人们农忙时从沿海地区回家里忙农活也不现实,为什么呢?一个是车费贵,二是打工的收入比种田的收入高,回家忙农活的话,花掉的路费和损失的工钱让人咋舌。自然而然的,收拾家里农活的重任落到了妇女的肩膀上。茶陵人多地少,县内丘陵广布而少平原,留守在家的茶陵农村妇女们,为了更多程度的利用地力,在一年的时间里除了种植两季稻外,还会种数十亩的黄豆和花生。到了双抢的时候,先要把地里的黄豆豆萁拔出来挑回家中,然后在晒干脱粒。黄豆收完之后,还没喘口气,一季稻又要收割了,在2004年之前,茶陵农村的稻谷脱粒都是用脚踩的脱粒机,坚韧的妇女们用镰刀把稻子割下来垒成两堆,然后将脚踩脱粒机移动到两堆稻子的中间,一边用脚踩一边双手握紧手中的稻子在高速滚动的脱粒机滚筒上翻转,使稻子上的稻谷脱粒,脱粒机内的稻谷累积到会影响滚筒运转的时候,又要用手把稻谷内的稻子和禾衣清理出来,再把稻子装进两个箩里挑回家。


茶陵农村“双抢”-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90年代末的时候,因为妇女们出外打工的少,而且在我们马江镇基本上一个组一个姓,一个组的村民都是一个祠堂开枝散叶出来的彼此都沾亲带故,同村同组的农村妇女们联系的多,关系也亲密,“双抢”的时候,关系好的妇女们会组成团,互帮互助,一起忙“双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天气是最热的时候,却也是茶陵的农村妇女们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她们基本上都是早上五点半左右起来割稻子,七点左右回到家里吃早餐,吃完早餐把前一天收回来的稻子晾晒到禾坪里,七点半又下到田里割稻,9点左右开始脱粒,11点半左右,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了,才用已经脱完粒的稻子遮住脱粒机,回到家中,下午休息到两点钟又下到田里继续给稻谷脱粒,一边脱粒一边割稻子,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半左右,光线很暗看不到了,用火点燃已经脱离完毕晒干的稻子和禾衣,就着火光,用耙子将农田边界四周的杂草刨完之后,才回家吃晚饭。


茶陵农村“双抢”-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每一年六七月份的茶陵乡下,农田里是最热闹的,白天有脚踩式脱粒机的轰鸣声,夜晚有孩子们的欢笑声,陪自己的父母忙了一天的小朋友们围着发出火光的稻子、禾衣堆追打嬉闹。一季稻脱粒后,又要赶紧种二季稻,自己的丈夫在外务工的妇女们,又要四处找人犁田,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只能自己用耙子去挖,或者娘家有哥哥、弟弟的让娘家人帮自己犁田。等二季稻插完秧后,花生又成熟了,又要收花生了,收完花生又要种麻和红薯。把这些都忙完,二季稻又要收割了,收割完二季稻又要种油菜。2004年之后,茶陵农村用柴油机做动力的脱粒机普及了,妇女们才把脚给解脱出来。2008年之后,又出现了联合收割机,妇女们才不用像之前那么辛苦了,子女们也上初中、高中了,能照顾自己了,也慢慢追随丈夫的步伐去打工了。


茶陵农村“双抢”-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我觉得每一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茶陵农村妇女都是英雄,都值得用史诗去称赞他们,她们用她们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照顾好了家中的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照顾好了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她们辛勤劳作之余有坚守着祖先传下来的敬天法祖的习俗,每个农历的初一十五上香、每一个端午节用菖蒲艾叶洒水洗涤房屋、每一个七月半下饭以飨祖宗、每一个春节带子女像长辈拜年走亲戚,她们用辛勤的劳作让茶陵人有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她们用执着的坚守让茶陵的家庭有了仪式感,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我们故去的祖先保持一致,这些就是伟大的茶陵女性缔造的文明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