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城山有口小金井

城山位於旅順口區長城街道李家村東北部。海拔404.8米,是旅順境內第二高山。因山上有明代修建半環形乾打壘式山城而得名。

城山有許多神秘的傳說,其中小金井的故事流傳甚廣,《旅順風物傳說》一書將其收錄其中。

旅順城山有口小金井

薛仁貴將軍塑像(本文作者拍自郭水路)

唐朝初期,唐二主李世民徵東。薛仁貴將軍騎馬路過城山山下,馬的後蹄踏在一個穴地上陷了進去。這馬久經沙場,力大無窮,它長嘶一聲,拔蹄而去。馬蹄踏過的地方,出了一口小井。這井的井口只有馬蹄般大小,春夏秋冬,井裡的水始終是滿滿的,既不淌出,也不幹涸。後來,從井裡長出一棵黃瓜,藤葉茂密,把井口遮得嚴嚴的,瓜秧上只結一條黃瓜。據說誰要吃了它,就會返老還童。

城山腳下的人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口井。多少年來,許多人找它,走遍城山也沒找到。

山下有個富戶,待長工們吝嗇狠毒,整天讓他們幹牛馬活,吃的卻是豬狗食.長工們為了活命,只好忍受著。

一天,富人讓一個老長工進山打柴。中午,老長工扛著一捆柴搖搖晃晃地往回走,他又餓又累,一不小心摔倒在山溝裡,昏了過去。醒來時,他發現身邊有一口小井,井邊的黃瓜藤上有根又嫩又綠的小黃瓜。他摘下來,幾口吃了下去。又趴在井邊喝了幾口井水。說也奇怪,他覺得自己不餓也不累了,身上頓時有了力氣,便扛起柴草,輕快地跑回去。

富人見了,驚異地張著大嘴,半天沒說出話來。原來,站在他面前的已經不是一個老邁年高的老頭,而是一個紅光滿面的小夥子。經他再三追問,長工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富人一聽,高興地大叫:“找到小金井啦,找到小金井啦!”富人忙三火四地把五個兒子叫來,拿起傢伙到小金井跟前,六個人十二隻手在黃瓜藤上扒拉了半天,也沒找到黃瓜。富人就吩咐兒子把黃瓜藤拔出來,準備栽到自己家門前.五個兒子拔的拔,刨的刨,到底把黃瓜藤拔出來了。可是黃瓜藤一離開小井馬上枯死了,小金井也不見了。富人大吃一驚,慌忙在那個地方挖起來,挖了一層又一層,地下全是石頭,無論怎麼挖,也沒有水。

從此以後,小金井再也沒有了。據說,井水都流進山肚子裡了。如今,當你登上城山頂,用力跺幾下腳,腳下會發出“咚咚”的聲音,好象山肚子是空的。老人們都說,城山裡面有水,這水一直通到海里。所以,城山也有水山之說。最為神奇的是,城山有的巨石像神龜,有的山頭也像神龜,有龜的地方就一定有水。

旅順城山有口小金井

城山神龜(源自網絡)

我小時候去溝口大姑家,第一次聽城山小金井的故事,是我大姑父於天成講給我聽的,說那小金井像馬蹄狀,裡面的水清澈,甘甜。那時就產生一種去找小金井的衝動,想親口嚐嚐那清冽的甘泉。我第二次聽小金井的故事是鍾家村王發來講的,他們一幫人去城山打石頭,上山的時候喝過小金井裡的水,下山口渴的時候想喝水,怎麼也找不到那小金井了。這就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怎麼小金井還會移動位置呢?

長大後,我多次去城山,有時自己去,有時帶學生和老師一起去,終於揭開了小金井神秘的面紗。所謂小金井就是從大山底下的石縫裡滲出來的小細流形成的一個小水坑,那是絕對的純淨水,趴在地上撅著屁股喝上一口,那感覺是特別涼爽。60年代之前,生態環境沒有遭到破壞,有滲山水的地方很多,鍾家村老虎溝就有兩處。70年代以後就乾涸了,現在劈山粉料石那泉眼早就不見蹤影了。城山由於自然環境保護得好,小金井依然健在,而且常年有水。其位置就在廟宇西北方向的溝邊。所不同的是小金井被擴建了,只有幾米深,水位很高,趴在井臺上就可以把水提上來。10多年前,旅順城裡有人聽說城山小金井的水好喝,便要我帶他專程去小金井裡打水泡茶喝,灌了幾塑料桶拉回來。那個好喝茶的人也用真泉寺的水泡茶喝,經過比較,他認為城山小金井裡的水,絕不亞於山裡真泉寺的水。你若不信,你也去城山小金井裡打一桶水,回來泡一杯好茶品一品。釀好酒得有好水,泡好茶也得有好水,二者本同一理。貴州茅臺鎮就發在那灣天賜的好水。

旅順城山有口小金井

神秘的城山和山下的水庫(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