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在大明所有帝王中,有兩位帝王死得最讓人心酸。一位是崇禎帝,本非亡國之君,卻最終吊死煤山,最後的遺言是: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另一位就是明成祖朱棣,因為包括崇禎在內,都好歹死在了家裡(京城),可朱棣卻死於北征途中的榆木川(內蒙古海拉爾),堪稱是人都死了,卻還在為子孫打天下。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大明風華》雖改動了很多歷史,但關於朱棣之死,卻反應的比較真實。同時也給予了這位帝王極高評價——朱棣人雖死於榆木川,但魂魄卻一身盔甲,騎著馬,緩步行走於朱明王朝的赤色天地之中,依如生前一樣堅毅而不可阻擋。

不過唯一遺憾,或是說,讓觀眾不解的是,為何沒有給出朱棣的遺言?而是直接選擇了,讓朱棣魂歸京城,催朱高熾繼位。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朱棣臨死前,既沒有提太子朱高熾,也沒有說皇太孫朱瞻基,而是莫名其妙地說了五個字:夏原吉愛我!出自《明史·夏原吉傳》)那麼,這夏原吉是誰?

夏原吉堪稱是三朝元老,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擔任了戶部主事,建文帝登基後,任戶部右侍郎,直到朱棣稱帝時,才終於升任為戶部尚書。

三朝皆供職在戶部。那麼戶部在明朝時主要管啥?“掌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所以夏原吉才是妥妥的大明財神爺,根本不是《大明風華》中的太子朱高熾。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自然,關於朱棣的一切舉措,就都繞不開財神爺夏原吉了。比如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北征漠北……朱棣想幹啥,都必須要先跟夏原吉通氣。根本不是《大明風華》中,總是朱高熾跑出了,拿銀子說事,試圖否決朱棣。這吃力不討好的事,都是人家夏原吉在幹!

就說朱棣這最後一次親征漠北,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夏原吉,幾乎指著朱棣鼻子吼:還打?往次出征,老大你知道損失有多慘嗎?“軍馬儲蓄十喪八九”,且國內還總有災禍,這都需要拿出錢來。再說老大你這身體,也不適合出征了,不能再打了!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結果氣得朱棣都蹦了起來,敢這麼對我說話:罷官,抄家,下獄——當然,千萬別殺了。就這樣,夏原吉被扔大牢裡反思去了。朱棣在掃除了夏原吉這個最大障礙後,毅然出兵了。

果然事實證明,夏原吉是對的。朱棣已是花甲老人,身體出現問題。這才在臨死前,想起了夏原吉,說出了那五個字。其用意非常簡單,就是赦免夏原吉,他才是真正為我朱棣考慮的人。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分析:從上面的史料中,其實很容易判斷出,朱棣在這次出征之前,其他皇子和重臣的態度,那就是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比如朱高熾,雖史書也好《大明風華》也罷,都把他表現得那麼仁德和孝順,但實則從朱棣這遺言中,已經能判斷出,他當時的真實狀態,就是如履薄冰。畢竟他若當時敢死諫,結果必然是別想當太子了。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至於朱高煦和朱高燧,應是巴不得老爸出去。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機會。倘若朱棣正常死於北京,必然是朱高熾登基,毫無障礙,屬於正常程序了。

這點後來在朱高熾死後,朱瞻基自南京趕回北京登基時,已經表現出來了。漢王朱高煦,就派人半路截殺朱瞻基,他想回京繼承皇位。結果朱瞻基棋高一著,給躲過去了。

而重臣們,更是如此,反正都是打工。與其在朱棣這樣的老闆手下,真不如跟著朱高熾舒坦,這是必然。哪怕楊士奇等,都會有這種想法。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結論:“夏原吉愛我”,朱棣的這五字遺言,堪稱是很悲涼的遺言,為大明帝國玩了命,哪料臨死前卻發現,只有夏原吉一個人,才是一心一意為自己和大明著想。不然,就憑夏原吉那官職,堂堂大明財神爺,多肥的美差,若有一點私心,撐得他逆朱棣的龍鱗。

孤獨的朱棣,是帶著一股悲涼心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而剛正無私的夏原吉,也由此得到了歷史的尊重。所以,倘若真有一種愛,能穿越歷史久久迴盪的話,那也唯有大義擔當的無私之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