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一般认为,楷书给人以端庄的美感,深受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的青睐,多数人把楷书作为入门首选。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了端庄一面,就有了中规中矩,就容易写“死板”,特别是初学者如果太刻求点画字形,写得就更加呆滞和"匠气"。


好的楷书作品应该是规矩却不失变化,这种审美标准引导更广大群体对于“行楷”的喜爱(雅俗共赏),因为行楷会在"笔势"的带领下,显得更有活力、更有味道。这正是大家更喜欢行楷的原因。


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行楷的关键是楷书中夹带着“行书”笔意。


那么,什么是行书笔意?简单描绘就如同行云流水,自然书写的流畅与动感,给人感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典型如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及苏东坡的《寒食帖》等行书,典型特点就是动静变化,极富律动美感。


楷书融合了汉字端庄和清秀之美,且易识别、掌握和学习,其局限性或缺点就是呆板,历代对楷书的突破从未停步,在往楷书里添加点“行意”的大师里,涌现了米芾、张即之、陆柬之、赵孟頫、梁同书等人,尤其是赵孟頫,堪称典范级大神。


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清代梁同书行楷《从妹汪安人传》


行书笔意的前提是你本身就有相对熟练的行书功底,自然而然地在楷书中的某些笔画、结构以及取势中添加一些具有动态感的行书笔法、动作和势态,使楷书更活泼,但不脱离楷书范畴,使之更为活跃、雅趣。


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米芾行楷作品《离骚经》


值得注意的是,行楷还是楷书,行书的笔法、笔意、势态只是一些点缀,而不能把它作为主要方面来写,否则也就变成了行书。


如何区别行书和行楷?举例说明,王羲之《兰亭序》就是标准行书作品,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则属于行楷。《金石林·绪论》:“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怀仁等所集《圣教》之类是也。”


我们看下图,左、右分别采自《兰亭序》和《圣教序》,对比看来,《圣教序》在被怀仁集字过程中,其速度和笔触、连带被楷书化了。我们逆向思考,如果你想学行楷,不妨先学学圣教序,把圣教序的笔势融入楷书,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我们一定要注意,行楷不是把楷书写快、写连、写曲,而必须是同时具备行书独立学习基础和相对扎实的楷书基础。成功典范如赵孟頫。


赵孟頫本来就是高度继承了二王衣钵,再者对唐楷的深入简出,与二王融为一体,形成赵氏行楷,这种“楷书行化”的过程是一种有机融合的产出;而反面教材就是田英章的行楷,因其没有独立而扎实的行书功底,他的行楷和行书就是纯粹把楷书写快,最后两不像,非常别扭。


为何“行楷”这么美?原因在这里…

赵孟頫行楷跋陆柬之《文赋》


行楷书写速度略比楷书稍快,这样写出来的字,自然而然地赋予动感,但是切记要把握好度,再切入粗细、大小甚至浓墨变化,一幅“秀色可餐”的精彩行楷作品就烹饪上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