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不斷在導演著所謂“顏色革命”,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無不在苦難的邊緣徘徊,為了自己的利益,顛覆他國政權,可謂無恥至極。而在“顏色革命”的過程中也必然少不了經濟滲透和制裁等手段,在清末民初時,一場沙皇俄國發動的經濟掠奪發生在外蒙地區。

一、華俄道勝銀行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哈爾濱華俄道勝銀行

1894年日本侵華髮動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無力應對最後戰敗,英、法餓日等帝國主義勢力瓜分中國。而沙俄害怕失去對遠東的控制,制定了吞併中國東北地區、以英國為首的其他帝國主義列強爭奪遠東的對外侵略政策,即為遠東政策。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逼迫下,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沙俄卻變成了“救命恩人”,把遼東半島從日本手裡要了過了,但時有條件的,清政府必須賠償日本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再加贖回遼東半島所需的白銀3000萬兩,總計白銀2.3億兩。這對於年財政收入僅有白銀8000萬兩的清政府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三年才能拿出來。

“好心”的沙俄出謀劃策,聯合法國銀行團與清政府在189年7月簽訂了中俄《四釐借款合同》,內容為:借款4億法郎,摺合白銀1億兩,年息4釐,39年內還清本息,擔保標的是中國海關收入。對於當時羸弱無力的清政府,只要能夠解決問題,什麼樣的條款都可以接受,完全不想以後惡劣的後果。

列強對中國的吞噬可謂是貪得無厭,那麼遠東政策制定了,就必須要有一個執行主體,此時,華俄道勝銀行粉墨登場。1895年,沙俄的聖彼得堡萬國上午銀行和法國的巴黎國家貼現銀行等五家銀行聯合在聖彼得堡創辦了華俄勝道銀行。雖然在銀行的名字中可以看到一個“華”字,但是卻沒有中國資本參與,甚至在成立時沒有與清政府協商。

可為了使華俄道勝銀行變成名副其實的清政府國家銀行,沙俄也是煞費苦心。在1896年簽訂的《中俄密約》裡商定將西柏利亞的鐵路經由黑龍江、吉林鋪設到海參崴,即所謂的中東鐵路,而這項大工程的承辦者正是華俄道勝銀行。並在這項工程上掛了“中俄合辦”的招牌,忽悠清政府入股銀行。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清末地圖

可清政府哪裡還有閒錢搞投資,1896年9月8日,俄法強迫清政府從上述4億法郎借款中拿出白銀500萬兩作為投資,但卻沒有股票,甚至銀行董事裡沒有一個清政府的人,也就是相當於被搶了一樣。沙俄的目標達到了,成功的為華俄銀行披上了“中外合資”的國有銀行外衣,為以後的經濟掠奪鋪平了道路。

要知道,在當時這筆錢大約是756.2萬盧布,而華俄銀行設立的時候額定直奔才600萬盧布。天哪,要是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簽訂這種合同,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就幹了這蠢事,真的是弱國不但無外交,連自己決策的話語權都沒有。在簽訂入股銀行的《銀行合同》的同時,還簽訂了《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合同裡沙俄承諾在鐵路建成通車之後,就把清政府投資的500萬兩白銀歸還,那這筆錢到底算是投資還是借款呢?說不清楚!反正鐵路建成後,500萬兩白銀也沒見到。

剛開始華俄銀行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強迫者+無賴+騙子+“投資者”。日俄戰爭之後,華俄銀行與另一家有法國資本的沙俄銀行——北方銀行合併,

並在日本、印度、英國、美國法國的主要商埠設立分支機構,到俄國“十月革命”之前資本總額達19.8億餘盧布,號稱世界第九大銀行。

而它在中國的名字卻一直沒有變,還叫華俄銀行,1896年在上海、天津、漢口設立分行,第二年在北京設立分行。當然他們並不是只盯著中國內地的商埠,1897年在東北的小鎮牛莊(今營口)設立分行,1898年在旅順、哈爾濱設立分行等。至1904年,華俄銀行在中國的分行已經多達45個之多,主要分佈在滿、蒙、新疆地區,足見沙俄蠶食我國領土的昭昭禍心。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哈爾濱華俄道勝銀行1910年100圓

二、沙俄對外蒙的滲透

在沙俄建立華俄銀行之後,就開始對清政府管轄範圍內推行遠東政策,尤其是經濟領域的滲透和入侵,對於清末的政治衰敗、腐爛的治理體系猶如無人之境。在沙俄征服吞併西柏利亞地區之後,又覷覦清政府統治下的外蒙地區。

又是華俄銀行在庫倫、烏里雅蘇臺等地設立分行,將大量資本輸入外蒙,取得修建鐵路、開礦等特權,其中蒙古金礦工公司在1904年至1914年十年間就開採了黃金26.6575萬兩。不光是掠奪式的打劫,沙俄在外蒙地區的26家銀行還通過向蒙民提供高利貸和賒銷商品,以較低畜產品收購價格來作價還債。不但操縱著外蒙地區的物價,還把蒙民捆綁在不公平的債權關係上,使外蒙地區成為了沙俄的收割地。

沙俄對外蒙地區經濟上的滲透變本加厲,從1903年投資300萬盧布到1913年達800萬盧布;在輸入資本的同時,沙俄還將商品大量輸入,1905年輸入商品摺合426.6644萬盧布,1909年就增為809.7487萬盧布。相對應的掠奪也是令人吃驚的,僅在1909年就從外蒙拿走牲畜31.9萬頭,價值達330.5萬盧布。

當然,造成如此境況的責任還是在於清政府,要是還處於漢唐全盛時期的那種實力和氣魄下,不會被沙俄強迫下籤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外蒙地區也就絕不會讓外人如此蹂躪。在條約中規定沙俄商品在蒙古地區是免稅或者低稅貿易,而華商的就要足額交稅,在這種不平的貿易規則下,華商們紛紛宣告破產,退出蒙古地區。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1913年正在被執行餓死私刑的蒙民

沙俄駐日公使羅森曾說,華俄道勝銀行是“一個政治金融的混合機構,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略加偽裝的俄國財政部的分支機構而已。”——菲利浦·約瑟夫《列強對華外交 》

在《華俄道勝銀行條例 》的第二章“銀行業務”第十項,是對於該銀行在中國的活動範圍作了極廣泛的規定,除了規定華俄銀行為“發展中俄兩國之間的商務關係”,而經營一般銀行的業務,還有以下幾條:一是在中國境內承包稅收;二是經營與地方及中國國庫有關的各項業務;三是在中國政府授權之下,發行貨幣;四是償付中國政府所負的債息;五是修建中國境內的鐵路及安裝電線。” 等等。關於“條例”裡規定的這些內容來看,華俄銀行已經具備了一個國家銀行的角色,可卻在中國的土地上,何其諷刺。

而列寧也說“金融資本的密網,可以說是真正佈滿了世界各國。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設在殖民地的銀行及其分行。” 朝鮮就是被道勝銀行這樣控制住了經濟命脈,其政治等社會活動就跟在沙俄的掌控之中了。華俄道勝銀行已不僅僅是一個殖民地銀行,而且還是一個侵略中國的情報間諜機構。華俄道勝銀行的間諜活動深入到各個方面 。

沙俄侵華的間諜分子,以華俄道勝銀行的職員身份作掩護,進行著到處蒐集情報、刺探我國國家機密、收買民族敗類、賄賂政府要員的工作,為沙俄侵華政策服務。

沙俄除了對蒙民的貸款和賒銷,華俄銀行對外蒙上層王公喇嘛僧侶的收買和拉攏也是花了大力氣的。1902年給科爾沁札薩克圖郡王烏泰借給20萬盧布,1906年又借給9萬盧布,這不是道勝銀行為了收利息,而是實實在在的收買錢;1908 年俄國新任駐華公使廓索維慈赴任途中,特地到庫倫向庫倫活佛贈送價值2 萬元的金銀珠寶和鐘錶、望遠鏡等物。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1910年的外蒙古貴族婦女

還有很多分裂活動是需要經費的,從1906年至1911年沙俄就頻繁派出“考察團”、“調查團”、“探險隊”、“遠征隊”等在外蒙地區的各個要塞,從事民族分裂言論宣傳和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甚至還籌建了以特務間諜為主體的“暴動的政治中心”組織,在包括新疆、滿蒙、外蒙地區的領事館、主要商路驛道上設立據點、安排人員,可謂在社會各界,無處不在。

這些人在清政府管轄的土地上利用清政府與王公貴族、僧侶喇嘛等上層集團的矛盾,挑撥離間,煽動分裂叛國暴亂活動。 1910年,丹必佔燦由新疆喀什噶爾入境,潛往科布多一帶,他外穿中國長袍,內穿全套沙俄軍官服裝,陰謀煽動當地反動王公上層,策劃叛國暴亂。

在清王朝無力顧及外蒙防務及對外蒙錯誤政策的情況下,沙俄實際已經控制了外蒙地區。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本來是歐洲國家的沙俄經過無力擴展和肆意掠奪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他的胃口是滿足不了的,對我國的內蒙東部也是虎視眈眈,培植分裂勢力,可謂用心險惡。

華俄銀行的經濟掠奪和經濟滲透在之後的外蒙獨立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伴隨著沙俄的野心,華俄銀行更是成為侵略我國東北、新疆的經濟大本營,繼續從事著分裂中國領土的罪惡行為。

外蒙獨立的推手——華俄道勝銀行,是怎樣對外蒙進行經濟滲透的

1913年的蒙古地方武裝

三、結語

雖然時過境遷,外蒙的獨立已經成為歷史,但沙俄政府及華俄銀行在分列我國領團方面的罪行無法抹殺。同時,我們也要感嘆以前落後捱打的舊中國,弱小就無法守護國家主權。最後,在這全民抗疫的無硝煙戰爭之際,衷心感謝祖國、感謝黨。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加油,中國;加油,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