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唐代扬州

光启三年(887年)四月毕师铎之乱,改变了淮南道的权力格局。高骈死于兵变,但毕师铎并未能全面控制淮南道的军政权力,打着救援高骈旗号的庐州刺史杨行密成为这场兵乱的最后赢家,杀进扬州城。

杨行密出身于庐州农家,二十岁的时候“亡入盗中”,后为庐州刺史郑綮招抚为州兵。秦宗权袭扰庐州之时,杨行密“以功补队长”。杨行密不是一个安分之人,很快他就带着心腹兄弟,斩杀了自己的上司都将,“自为八营都知兵马使”。

局面大坏,庐州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遂据庐州”。中和三年(883年),淮南节度使高骈表奏朝廷,以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庐州即今日的安徽合肥,当时属于淮南道辖区,治所在合肥县。

盛唐时期,庐州为南北交通要冲,“开元中,江淮间人走崤、函,合肥、寿春为中道”。安史之乱后,唐廷对东南地区的财赋形成很大依赖,庐州“郡米数万石输扬州”,再由运河输送到东西两京。

杨行密占据庐州,对其事业发展有很大意义。唐末的州刺史与藩镇节度使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受到藩镇节制,另一方面又拥有很大独立事权,譬如兵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夏四月,唐朝廷为了制衡藩镇势力,特下诏规定了州刺史的独立军事权力:

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守捉、兵马者,并合属刺史。如刺史带本州团练、防御、镇遏等使,其兵马额便隶此使。如无别使,即属军事。其有边于溪洞连接蕃蛮之处,特建城镇,不关州郡者,不在此限。


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杨行密

这道诏令的意义在于,将诸道属州镇将所统兵马全部归州刺史统领,藩帅所领兵力限于治州,这样,以前藩帅坐镇治州,通过镇将支配属州兵马的体系和网络,全部从制度上予以破除。当然,在割据独立性比较强的藩镇,藩帅对属州的控制力比较强,这道诏令的制度规定也就缺乏执行力。

《唐会要》中对元和十四年的这道诏令评价道:“自艰难以来,天下有军,诸将之权尤重。至是,遂分属于所管州郡焉。”杨行密被唐廷正式任命为庐州刺史,也就获得了独立于淮南道之外的合法军事权力。

中和四年(884年),原黄巢部将吴炯、李本进攻舒州,舒州刺史高澞弃城逃走,杨行密乘机派遣部将陶雅、张训攻取舒州,由陶雅出任舒州刺史,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杨行密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周围的恐慌。

高骈身边的宠臣吕用之担心杨行密势力膨胀而难以控制,遂“遣俞公楚以兵五千屯合淝,名讨黄巢而阴图之”,但是俞公楚却被杨行密杀死。秦宗权遣其弟渡过淮河进攻舒州,同样也被杨行密击退。

光启二年(886)十二月,寿州刺史张翱派兵进攻庐州,杨行密集中兵力在楮城大败寿州军队,巩固了在庐州的地盘。

青年时代曾经为唐廷立下无数勋功的高骈,在出任淮南节度使之后,却一再错失战略机遇,遂致局促于扬州一城。晚年的高骈,醉心于神仙方术,宠用方士吕用之等人,导致部下离心离德,激起毕师铎之乱。

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高骈

光启三年(887年),高骈麾下的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联络淮南的张神剑、淮宁军使郑汉章,以除吕用之为名,进攻广陵。这年四月,毕师铎兵临扬州城下,久攻不下,于是乞师于割据宣州的宣歙观察使秦彦,许诺拥戴秦彦为淮南节度使。

秦彦于是派其子秦稠率兵三千以助毕师铎,五月,扬州城陷,吕用之逃走,毕师铎进入广陵。高骈被迫任命毕师铎为淮南节度副使,自己则成为阶下之囚。淮南局势失控,群雄角逐。在毕师铎起兵攻扬州之时,吕用之以高骈的名义任命庐州刺史杨行密为行军司马,企图引为援手。

对于角逐扬州,杨行密其实还有犹豫。但是,属下谋士袁袭对他说:“高骈倦于政事,听惑妖妄。彦等虽以诛吕用之为名,观其事,乃以暴易乱耳”,高骈求助于庐州,“此天以淮南授明公也”。

于是,杨行密决定发兵,参与争夺扬州。六月,秦彦亲率三万兵力进入广陵,自称淮南留后,以毕师铎为行军司马。

杨行密的军队在此前的五月就已经抵达扬州城下,设立八处营寨围城,时间长达半年。困于扬州的秦彦、毕师铎屡次派兵出城作战,皆被击退。城中久围,粮食困乏,“富商大贾,动逾百数”“号为天下繁侈”的扬州城已经到了“城中无食”,“饿死者大半”的境地。

毕师铎原本就是黄巢贼匪,秦彦也是徐淮盗贼,当扬州城中山穷水尽之时,“斗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太半”,“宣州军始食人”,“宣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积骸流血,满于坊市”。


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扬州唐城遗址

九月,秦彦、毕师铎并部将刘匡时杀死高骈,“并其子弟甥侄无少长皆死”。十一月,秦彦、毕师铎夺门突围而逃,杨行密率军入城。杨行密捧出了高骈的从孙高愈为淮南节度判官,让他主持高骈及其家族的丧事。但是,未及出殡,高愈就暴卒了,事情来得如此诡异,高骈算是灭族了。

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是长江下游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工商业都市。唐朝前期,这里便“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中唐后扬州成为“百货所积”、“商贾如织”的“雄富冠天下”之地,成为全国最发达的经济都会,史称“维扬右都,东南奥壤,包淮海之形胜,当吴越之要冲;阛阓星繁,舟车露委”,“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安史之乱以后,占据“水陆漕挽之利”的扬州地位更加重要,“通彼漕运,京师赖之”。故而,尽管“兵兴十年,九州残弊”,扬州依然繁华,“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然而,黄巢之乱对扬州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这场毕师铎兵乱给这座天下第一繁华都市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广陵城饱受兵燹之,杨行密入城之时,“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


最果断的逆袭,从军的农家子弟杀了自己的上司,上位成了一方枭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