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三歲的菲菲在家裡很活潑,但是有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的時候從來不叫人,表現得很拘謹,媽媽覺得菲菲這樣沒有禮貌,也讓媽媽很尷尬。


有一天,媽媽的朋友王阿姨來家裡做客,王阿姨進門落座後,媽媽為朋友端茶倒水,而菲菲抱著一個布娃娃出來,讓媽媽幫娃娃穿衣服,媽媽就對菲菲說:“寶貝,你看王阿姨來咱家玩了,快過來和王阿姨打個招呼吧。”


菲菲看了一眼王阿姨就說:“不要。”媽媽又推了一下菲菲,說:“你這孩子,快說,王阿姨好。”菲菲看了看媽媽,嘴一嘟“我不要。”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這時候,王阿姨對菲菲說:“菲菲叫阿姨好,阿姨這裡有棒棒糖哦。”說著王阿姨從袋子裡拿出一根棒棒糖,遞給了菲菲,可是菲菲還是不為所動,隨口回了句:“不要。”


媽媽只好向王阿姨解釋:“這孩子怕生,有些害羞。”王阿姨也表示理解,說:“小孩子嘛,這個年齡段都這樣。”


王阿姨把棒棒糖放進菲菲的小手裡,媽媽在一旁對菲菲說:“快謝謝阿姨。”沒想到菲菲拿著棒棒糖就跑開了。無論媽媽如何引誘,菲菲都沒有說出“阿姨好。”這三個字。媽媽只能向王阿姨道歉:“抱歉,這孩子,這會兒拿她真沒辦法。”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相信很多父母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大人對客人特別熱情,但是孩子卻不叫人,這讓大人在覺得在客人面前很沒有面子,也讓客人覺得孩子沒有禮貌,認為大人沒有教育好孩子。


為何孩子不喜歡叫人呢?2-3歲的孩子,正在處於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關注外界的事物,而更多的是關注自己,同樣,也是希望更多人關注自己。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和大人們都忙著招呼客人,陪客人聊天,一下子孩子被“忽略”了,他們認為來家裡的客人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因此是抗拒的。


如果這個客人剛好對孩子是完全陌生的,也不親近,就更不會得到孩子的好感了,因此,想讓孩子叫人,比較難。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另一方面,由於孩子年齡小,在社交能力上有很大的不足,認生、害羞、靦腆在這個年齡段是難免的,而父母長輩每次都非讓孩子叫人,有的父母甚至三令五申強迫孩子叫人,就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越讓孩子叫人,他就越不叫人,為此,大人們就會向客人道歉:“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然後轉頭就訓斥孩子的不禮貌,這樣做在孩子的內心就會留下不愉快的體驗,讓客人成了孩子的敵人——就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會訓我的。也會給孩子貼上“不禮貌、不懂事”的標籤,長期以往,孩子就更加不喜歡叫人了。

2-3歲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強,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巨大的變化,因此,父母在孩子叫人的問題上,沒必要對孩子做硬性的要求,必須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叫不叫人,原因有心理方面也有生理方面,也可能是性格的影響,還可能是環境造成的。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父母只有瞭解背後的原因,採取相應的引導方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和強迫孩子叫人。以下幾個方法,可以試試:


1、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意識


孩子不叫人,父母千萬不要以命令或者強迫的形式讓孩子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社會化過程,並非一朝一夕,父母們不要急於求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並教他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增強他的自信,讓他禮貌地叫人。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程程今年兩歲半,在外遇到熟人從來不叫人。媽媽教他好多次,就是不聽。媽媽帶著程程出門散步。遇上了同事曉玲。媽媽和曉玲打過招呼後,給她介紹:“這是我的兒子——程程。”


“程程小朋友,你好!”曉玲一邊問好一邊撫摸程程的頭。隨即,媽媽給程程介紹:“程程,這是曉玲阿姨,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可是,無論媽媽如何引導,程程就是不開金口。


沒辦法,媽媽只能退讓:“你不喊曉玲阿姨,那就對她笑笑,點點頭吧。”程程照做了,媽媽高興地摟了摟他的肩膀。然後,媽媽和曉玲阿姨寒暄了一會,就要告別。媽媽對程程說:“程程,我們要走了,你跟曉玲阿姨說再見吧。”


程程終於開了口,只見他擺擺手,微笑著說:“曉玲阿姨再見!”“再見,程程!”曉玲阿姨也同樣地揮揮手,轉身離開了。媽媽趁機誇獎了程程:“寶貝,你真棒!”


在遇到熟人時,媽媽要以身作則,堅持跟別人打招呼,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可以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就會模仿媽媽的行為,同樣能主動、熱情地和人打招呼。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2、讓孩子知道,叫人是一種禮貌


通常兩歲左右的孩子都喜歡叫人,過了3歲就會害羞,並且有自己的主見。孩子不愛叫人,媽媽可以跟他講道理,對他說明叫人是一種禮貌。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批評孩子,這會讓他更加討厭叫人。


茜茜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對於叫人,她有時候會主動地去叫,有時候怎麼引導她都不叫,真令媽媽捉摸不透。


有一天,媽媽帶茜茜在小區裡玩,隔壁的王阿姨高興地過來逗茜茜。媽媽讓茜茜向王阿姨問好,可茜茜就是不叫,無論媽媽怎麼說她都不叫。


當時,媽媽就把茜茜拉到一旁,問她:“茜茜,告訴媽媽,為什麼不叫阿姨?”茜茜說王阿姨走過來就喜歡掐她的臉蛋,好疼,她不喜歡王阿姨,就不想叫。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後,媽媽就對她說:“茜茜寶貝,王阿姨那樣做是喜歡你,如果她不喜歡你,才不會過來逗你,摸你的臉蛋呢。她是覺得你好可愛,想和你親近親近。你不叫人的話,王阿姨就不喜歡你了。”


茜茜沉思了一會,媽媽繼續對她說:“你不叫王阿姨,別人會怎麼說呢?別人會說這個孩子真沒有禮貌,她的媽媽一定沒教她。知道了嗎?別人會說媽媽沒教你懂禮貌,是媽媽不好。但是媽媽問你,我有沒有教你什麼是禮貌啊?”


聽了媽媽的話,茜茜點了點頭,她走到王阿姨的身邊大聲地說:“阿姨好!”媽媽和王阿姨都誇獎她:“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在平時會主動地叫人,可在某一天或者對於某個特定的人他就是不叫,媽媽就要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可以直截了當地問他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不叫人,瞭解孩子的想法之後再實施有效的辦法就能很好地解決。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3、正確引導,切勿粗暴


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強迫孩子叫人並非妥善之舉,當孩子不願意叫人時,父母不必過於急切,甚至威逼利誘,這樣做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遇到熟人時,或利用客人來訪的機會,父母要及時、合理地進行引導,逐漸改善孩子不愛叫人的習慣。


昕昕今年3歲了,每次家裡來客時,他都不願意叫人。媽媽對昕昕說,小孩子懂禮貌,來客人了打招呼才會得到客人的喜愛,可是昕昕總是不聽。


為了讓昕昕叫人,媽媽經常“威脅”他:“和客人打了招呼才有巧克力吃。”“你越來越不聽話,都不肯叫人,媽媽不喜歡你了。”然而,昕昕仍然不叫人,甚至家裡一來人就躲到自己的小房間裡。既然這樣,媽媽就不再勉強昕昕叫人了,而是一點一點地教。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有一次,媽媽的朋友趙阿姨來家裡做客。趙阿姨進門時,昕昕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就對趙阿姨說:“這是昕昕,我兒子。”然後,媽媽又告訴昕昕:“寶貝,這是趙阿姨,快問好。”


可是,昕昕只看了看趙阿姨,一句話也沒說。見狀,媽媽就對昕昕說:“寶貝,快請阿姨坐下。”昕昕依然沒有說話,他站起來往自己的房間走去。正在倒水的媽媽趕緊叫住了他:“兒子,你給阿姨拿蘋果吃吧。”


昕昕就從冰箱裡拿出來兩個蘋果,放在茶几上。這時,趙阿姨問他:“昕昕,告訴阿姨,你幾歲了?”“3歲。”昕昕頭也不抬地回答。“上幼兒園了嗎?”“嗯。”然後,昕昕就跑開了。


孩子不叫人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過了一會兒,趙阿姨要走了,媽媽帶著昕昕一起送送她。這時候,昕昕和趙阿姨已經有點熟了。媽媽就鼓勵昕昕和趙阿姨道別,並教給他說“阿姨下次再來玩”。昕昕照做了,媽媽很高興,並且表揚了他


有的時候孩子不肯開口,只不過是因為性格內向,或者有些小情緒。假如強迫孩子叫人,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通常會用一聲不吭作為回應,而循序漸進地耐心引導,孩子就不會再金口難開。

END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教育,用溫暖的筆觸,寫深情的文字,做精益父母,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