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這需要大人給予孩子大量的鼓勵,便要花時間訓練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01

“贏了”與“贏得”孩子的區別?

怎麼樣算是贏了孩子?

我們來看一下麗麗的經歷。她的女兒林林放學後回到家,就對麗麗抱怨說:“老師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吼她。”麗麗用指責的口氣,對林林說:“那你肯定做錯了什麼?要不老師不會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吼你。”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林林眼睛看著地面,生氣的說道:“我什麼也沒有做。”

麗麗接著說:“算了吧,老師是不會無緣無故吼學生的,你肯定做了什麼?”

麗麗繼續以指責的口吻對林林說:“你明天走到學校去向老師道歉,聽到了沒有?”

這種指責一直持續到,林林極不情願的答:“聽到了”為止。這時麗麗才肯罷休。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另一個母親平平身上,我們來看一下她是如何“贏得”孩子的?

平平對兒子小達說:“我想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你,你一定會覺得非常丟人了吧。”

小達只是看著媽媽沒有說話,平平接著說:“記得我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英語考試,我站起來和同桌借削筆刀,老師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了我,當時我就覺得又生氣又丟人。”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這個時候小達來興趣了。“真的嗎?”他說,“我不過也是向別人借了只鉛筆,我也認為老師為這點小事,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我很不公平。”

平平說:“我能理解,你當時為什麼那麼想?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能夠避免這種難堪呢?”

小達說:“我可以以後多準備幾支鉛筆,這樣就不用找別人借了。”

平平說:“這個主意不錯。”

就像文中說的,“贏了”孩子,會導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順從;而“贏得”孩子,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02

如果要“贏得”孩子,應該怎麼做?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在你決定要贏得孩子的合作時,為你帶來的就是積極的感覺。

想要贏得孩子,我們需要了解贏得合作的4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馬丁內斯太太,你一種友善的語氣說道,我敢肯定老師當著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覺得非常丟臉,第一步表達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我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馬丁內斯太太接著說:“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算術考試,我站起來削鉛筆,老師就當著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覺得又丟臉又生氣。”第二步表達出同情而不是寬恕,並且告訴孩子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琳達這時感興趣了。“真的?”她說,“我不過是向別人借了支鉛筆,我當然認為老師為這麼點小事吼我很不公平。”第三步,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已經願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馬丁內斯太太說;“嗯,我很理解,你肯定會那麼想。你看能不能想一個什麼辦法,免得以後自己再這麼難堪?”第四步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馬丁內斯太太的目的是要幫助琳達找到一些辦法,免得惹老師生氣和批評。她採用了鼓勵的方法,通過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琳達就能感到了親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遠和敵意,並且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

03

你確定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了嗎?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正面管教》書中提到的阿德勒的8個基本概念,將有助於我們學會正確的態度和技巧

1.孩子是社會人

要把孩子的不良行為看作是“求存模式”,這樣你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為獲得大人的關注,而採取的方法。比如買玩具和零食,不買就可勁的哭等等。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時,所做出的錯誤想行為,就像書中“阿爾黛”的行為一樣。

4.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把自己當成一個“密碼破譯者”,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所陷含的想法逐一破解,你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5.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社會責任感就是指一個人真心關心同伴,並且真誠地想為社會作出貢獻。

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也可以在家中,讓孩子分擔家務,並扮演一定的角色,比如監督員、或角色互換等,來增強孩子的歸屬感

6.平等

書中強調的平等並不意味著“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要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7.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真正掌握並會運用“矯正錯誤的三個R”原則,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能和我們一起解決問題。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矯正錯誤的三個R”

第一,承認(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個錯誤!”(即自我原諒)

第二,和好(Recineile)——“我向你道歉。”(為第三個R營造積極的氛圍)

第三,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8.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當我們確定以及肯定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了,孩子除了會更積極的配合我們外,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做為父母,你需要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行為發生改變時,孩子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所以,我們要從自己的不良行為開始改變。我們的不良行為是由於知識或者技巧缺乏形成的,當我們知道了這些不良行為的產生,那麼當我們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和技巧的時候,我們改變的同時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阿德勒的8個基本概念為我們提供了這些知識和技巧的基礎,讓我們理解這些不良的行為,讓我們掌握這些知識和缺乏的技巧,來幫助孩子培養一些人生的技能和良好的品格,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