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有多少驱逐舰?

冬天我最帅1


欢迎关注“桌面战争兵棋”,我们专注于军事历史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1、峰风级驱逐舰(12艘)

自从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中用鱼雷部队重创俄国主力舰队后,雷击这一作战方式便牢牢的烙印在日本海军的指导思想中,九三式氧气鱼雷更是二战日本为数不多高评价武器之一。其它国家的驱逐舰或重护航、或重防空、亦或重反潜,唯独日本海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雷击之路。

峰风级驱逐舰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带有纯正日本血统的驱逐舰,该级驱逐舰摒弃了英式风格,开始走上独特的日式军舰风。这一时期的日本驱逐舰最大的特点便是注重雷击能力,为了配合雷击又具备了超高的航速,峰风级岛风号曾在试航中跑出过40节的高速。

峰风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215吨,主武器为4门120毫米火炮和3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该级驱逐舰共建造15艘,但在太平洋战争中因为战争方式已经改变,不得不拆除主炮和鱼雷发射器用以改装机炮和深水炸弹加强防空和反潜能力(依然很渣)。

2、神风级驱逐舰(野风、神风、睦月三个改型共24艘)

神风级驱逐舰是峰风级的改进型,在主武器与动力方面保持一致,主要改变在于扩大了舰桥、改进了船身线形以增强稳定性。该级驱逐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该级疾风号是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军舰。

睦月级驱逐舰则再次在峰风级上进行了大改,将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换成了610毫米鱼雷发射器,再一次加强了雷击能力。太平洋战争中睦月级最大的建树便是在“老鼠特快”(东京特快)行动中为陆军马鹿运送了不少宝贵的给养。

3、吹雪级敷波号(20艘)

吹雪级(特Ⅰ、Ⅱ型)驱逐舰共计建造20艘,标准排水量1680吨,主武器为3座双联装127毫米主炮和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该级驱逐舰远洋适航性强、火力凶猛,在当时世界海军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不过由于武备大而舰体小,导致船体结构存在隐患,在1935年演习中遭遇台风多艘该级驱逐舰受损,不得不召回进行结构改善。太平洋战争中吹雪级损失严重,仅有一艘幸存至战争结束。

4、晓级驱逐舰(4艘)

晓级(特Ⅲ型)驱逐舰与吹雪级驱逐舰的主要区别在于减少了一座锅炉,利用省下的空间增加了舰桥大小以增强指挥能力。该级驱逐舰共生产4艘,战争结束时仅有1艘幸存,该舰作为赔偿交付苏联,改名“普莱特卡”号训练舰。

战舰世界中初春级特别涂装

5、初春级(6艘)

第一级条约型驱逐舰初春级(共建造6艘)排水量1400吨,最大航速36.5节,续航力4000海里/14节。虽然在排水量上保持了克制,但在武备方面依然显示了一如既往的日式偏执。初春级小小的身躯上被强行塞入了5门127毫米火炮和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

但正是由于小身材扛着过于称重的武备,导致初春级的结构存在重大隐患,不得不在建成后重新返厂进行了大改。太平洋战争中初春级最大的表现同样是为陆军马鹿提供“老鼠特快”给养。

6、白露级(10艘)

白露级是初春级的改进型(共建造10艘),吸取了初春级的教训,将整个外形改为低矮、简洁的形式以降低重心,同时武备方面也将鱼雷发射器由3座改为2座四联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有白露级先后在战争中沉没。

7、朝潮级,阳炎级,夕云级(共48艘)

阳炎级驱逐舰的前身为日本朝潮级驱逐舰(共建造10艘),该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2000吨,最大航速35节,续航能力4000海里/18节。武备方面采用3座双联127毫米火炮和2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太平洋战争中4艘朝潮级驱逐舰在1942年荷印海战中联手击沉了1艘驱逐舰、重创了1艘巡洋舰,显示了其超强的水面作战能力。

阳炎级驱逐舰集成了朝潮级的优良设计,同时改善了舰艇线性将续航力增强到了5000海里。武备方面阳炎级与朝潮级基本一致,依然是水面能力强而缺乏防空、反潜能力。作为旧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巅峰之作,却在日新月异的战争形态中毫无施展抱负之地。直到战争结束,除了受到谜之眷顾的雪风号,其他阳炎级全部沉没。雪风号在战争结束后赔偿给中国海军,改名“丹阳”号,一直服役到1966年。

夕云级是阳炎级的改进型,也是继承日本海军雷击思想的最后一型驱逐舰。该级驱逐舰增大了续航能力(依然只能作为老鼠特快之用),但整体依然是朝潮级的老套路。薄弱的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注定除了雪风这种怪胎,没有其他能活到战争结束。

8、秋月级(12艘)

防空驱逐舰秋月级(共建造12艘)标准排水量2710吨,最大航速33节,续航能力800海里/18节。主武器为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其防空火力与同期英美驱逐舰相比也不逞多让。不过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满怀雷击思想的日本设计师硬是在秋月级身上塞入了1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这种鸡肋的武器。秋月级于1942年下半年开始服役,但由于数量太少并没有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

9、松级(32艘)

松级驱逐舰(共建造32艘)标准排水量1260吨,最大航速27.8节,续航能力3500海里/18节。主武器为3门127毫米高炮,和二式深水炸弹36枚,同样被日本设计师强迫症的塞入了1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

10、岛风级(1艘)

岛风级驱逐舰(仅建成一艘“岛风”号)标准排水量2560吨,最大航速40节,续航能力6000海里/18节。主武器为3座双联式127毫米主炮和3座五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一次性发射15条鱼雷,就问你牛不牛?如果你以为这是最疯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比你更疯狂的日本海军一度曾准备直接上七联装鱼雷发射器!不过最后以“对东方人的体格来说太难”为由放弃了。


桌面战争兵棋


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海军一共保有、新建的一等驱逐舰共计13级(如果算上改型的话就有19级)177艘,其中有八艘未完工,在整个战争期间,因为战沉、触雷、碰撞、触礁的原因共损失132艘,剩下幸存的37艘和未完工的8艘中有25艘被移交给美、英、苏、中四个国家。以阳炎级以及改型(夕云)为代表的甲型驱逐舰(舰队驱逐舰)有38艘,以秋月级为代表的乙型驱逐舰(防空型驱逐舰)共建成12艘,丙型(岛风级)1艘。


由于日本海军的制定战略是“九段渐渐邀击战”,驱逐舰作为雷击反舰的重要一环都是拥有强大的反舰火力,而最初以一战时期的峰风级的舰艇为基础而不断改进的有野风级、神风级、睦月级共36艘。到华盛顿海军条约之后,日本的主力舰吨位被限制,为美国的六中会达成对美战略平衡,日本放弃了峰风级舰体为基础的改进,而要重新设计一集新的更大的舰体,而新舰体就是被誉为日本造舰鬼才的藤本喜久雄操刀设计的吹雪级驱逐舰,由于改级舰满载排水量快达到2000吨,所以被命名为特型驱逐舰,并且共有三个改进型共计24艘。


吹雪级驱逐舰,奠定了以后日本驱逐舰的外形基础,前一后二双联装127毫米炮,以及多枚重型鱼雷

而之后在条约下制定的6艘初春级、2艘初春改型(有明级)、10艘白露级、10艘朝潮级都是在吹雪级上并根据条约发展与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在吹雪级之后的所有大型驱逐舰都是在吹雪级的舰体基础上改进发展的。而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损失大量的驱逐舰,到乙型、丙型驱逐舰的建造速度缓慢跟不上进程,所以便建造护航用的丁型驱逐舰,以松级为代表,分两个型号共计32艘。还有被定义为二等驱逐舰的若竹级也有8艘。


秋月级,炮塔与此前的前一后二不同,是前二后二,并且是用100毫米炮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自1920年代起,驱逐舰在日本海军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作战舰艇,也就水雷战队(日文中将鱼雷一类的水中兵器写做“水雷”,而水雷战队就是由雷击舰艇组织而成的编队)中的核心力量,用于对敌方主力舰队进行雷击战。这一做法起源于日俄战争,日本海军派鱼雷艇扫荡在对马海战中遭遇重创的俄国主力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日本之后的建造驱逐舰都十分重视航速和雷击能力。

特别是在1928年日本开始建造高速、配有强大武备的特型驱逐舰(吹雪级),不过,其在过小的舰体上安装了大量武备,在适航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隐患。到了1937年,日本海军开始新建由特型改进而来的甲型驱逐舰(阳炎级和夕云级),它们拥有优良的远洋性能,是水雷战队的新一代核心力量.再后来,日本海军发展出了航速更快,雷击能力更强丙型驱逐舰(岛风级)。

在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保有驱逐舰共计14级(包括改型则为20级)、185艘(其中8艘未完工),其中甲型38 艘,外加28 艘特型和各种旧式驱逐舰。可是,日本的驱逐舰注重雷击战,在护航、反潜、防空方面的性能明显不足。在战争期间,由于预想的舰队决战并未爆发,这些日本驱逐舰不得不承担并不适合它们的辅助任务,因此损失十分惨重。

到战争后期,日本开始建造用于防空的乙型驱逐舰(秋月级),以及用于护航的丁型驱逐舰(松级),但建造数量不多,难以挽回大局。全部的185艘驱逐舰中,在战争期间因战沉、触雷、碰撞、触礁等原因一共损失140艘,其余的37艘幸存舰和8艘未成舰中,有25艘作为战利品移交给美、中、英、苏四国, 1 0艘用作防波堤被凿沉,其余的在1946——1947年解体。





军事大军


1、阳炎级驱逐舰日本海军的主力驱逐舰,共建18艘。开战时的新式驱逐舰,综合性能凌驾于各国驱逐舰之上完成18艘:Kagero阳炎, Kuroshio黑潮, Oyashio亲潮, Hatsukaze初风,Natsushio夏潮, Yukikaze雪风, Hayashio早潮, Maikaze舞风,Isokaze矶风, Shiranui不知火, Amatsukaze天津风, Tokitsukaze时津风Urakaze浦风, Hamakaze浜风, Nowaki野分, Arashi岚, Hagikaze湫风, Tanikaze谷风

2、秋月级驱逐舰秋月级是联合舰队最大、最好的防空驱逐舰,主要伴随航母编队作战投入现役的12艘秋月级驱逐舰大多数被编入第41和第61驱逐舰队秋月 、照月、凉月、初月、新月 、若月、霜月 、冬月、春月、宵月、夏月、花月 、满月 (未建成)

3、睦月级驱逐舰二十年代中期建造的旧式驱逐舰,也是首批装备24英寸(610mm)口径鱼雷的日本战舰,设计的主要作战武器是鱼雷。完成12艘:睦月、如月、弥生、卯月、水无月、文月、长月、菊月、三日月、望月、夕月、皋月。开战后用于护卫登陆部队和火力支援。其中六艘于1941-1942年改装成高速运输舰,用于向被围困的岛屿守军输送给养,这当然是个相当危险的差使。完成的12艘都没有幸存到战后。

4、吹雪级(特级)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丛云(丛云)、东云(东云)、薄云(薄云)、白云(白云)、矶波(矶波)、浦波、绫波(绫波)、敷波、朝雾(朝雾)、夕雾(夕雾)、天雾(天雾)、狭雾(狭雾)、胧(胧)、曙、 涟(涟)、  潮

5、初春级(条约型)驱逐舰有初春、子ノ日、若叶、初霜、有明、夕暮6舰。

6、朝潮级驱逐舰大型驱逐舰,速度较高但稳定性差,开战后投入激烈的海战,后期追加了防空武器,完成10艘:朝潮(Asashio)、大潮(Oshio)、满潮(Michishio)、荒潮(Arashio)、夏云(Natsugumo)山云(Yamagumo)、峰云(Minegumo)、朝云(Asagumo)、霞(Arare)、霰(Kasumi)

7、白露级“白露”级共建成10艘。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级为基础,加固了舰体,提高了安定性,用于大型机动舰队的反潜护卫任务,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


8、岛风号,高速驱逐舰,没有编入任何一个级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