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要十年后才称帝?

三国指的就是魏国、蜀汉、东吴,其中魏国的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蜀汉的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虽然魏国的势力相对会比较强一点,但蜀汉和东吴也差不了多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丕和刘备都相继称帝,而孙权却在公元229年才称帝?

三国时,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要十年后才称帝?

先说说称帝的好处,称帝后,自己国家的功臣们都会觉得能到得到功臣,能够光宗耀祖,这样手下的人在战场上就会更加拼命;表明新的王朝诞生,也能借此威服天下。而刘备称帝也有为刘姓江山一说,自己称帝说明汉室依然存在,更有利于蜀汉招贤纳士。

当然有利就有弊,比如说以前的袁术称帝,使袁术被天下唾骂,被纵诸侯讨伐。当然这在只剩下魏蜀吴三强时,且魏蜀都已称帝,对孙权好像并不能算坏处。但孙权不称帝,也有向两国示弱的表现,这样孙权就不会成为攻击的目标,也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三国时,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要十年后才称帝?

曹丕和刘备都有理由称帝,孙权却没有理由称帝。曹丕称帝,是因为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并且自己也是经过几次“推辞”才接受的。并且汉献帝还说,曹家有丰功伟绩,德行也适合做皇帝。

曹丕称帝,还是汉献帝禅位,这就说明汉朝已经灭亡了。刘备奋斗一生,都是已恢复汉室为口号。可现在汉室灭亡,刘备作为汉室后裔称帝,就是为了证明汉朝还没有灭亡。

三国时,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要十年后才称帝?

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孙权称帝。论实力,当然是魏国最强,所以魏国不怕打。而这时东吴刚刚杀了关羽,刘备正在气头上,还声称要领全国之兵讨伐东吴。

如果孙权在这时称帝,那么刘备就会更加生气,更容易激起士兵的气势。虽然后来刘备还是领兵攻吴,但刘备失败后,孙权还是向蜀汉求和,这也让蜀汉没有再次攻打东吴的借口。

三国时,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要十年后才称帝?

难道当时孙权没有称帝之心吗?当然不是。直到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那么孙权为什么这时选择称帝呢?那是因为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已经开始领兵北伐。孙权这时称帝,魏国和蜀汉也就没有余力来分兵攻打东吴。

孙权能够占据江东几十年,也还是有道理的。当年曹操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并非空虚来风。孙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只不过在晚年没有恰当地安排好后事,也算是人无完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