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家朗读一篇课文,说对写作有帮助,是真的吗?

语文基础小学霸


这个话题非常好!本人是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提醒孩子们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直接阅读一本书了!

为什么呢?

一、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感觉(语感),并且要大声朗读。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一、二、三年级)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感悟到认字识字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再者,通过大声朗诵,增加了语言感受,认为语言还这么美,提升了对语言的感知。

二,对习作有帮助。天下文章一大堆,看谁读书多,多了,感觉也就上来了,就会有创作的欲望了!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习作水平肯定走在其他孩子的前面。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其阅读量,知识储备的提高,写作的欲望愈来愈强烈,肯定对习作有帮助。

一家之言,望海涵。




权向阳1


这么说吧,当时我的作文成绩一直全班第一,我的两届班主任全是语文老师,和她们当时的教授方法分不开,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恐怖,但是后期的收益无穷。


1.被逼着背课文


第一任老师李老师,每天晚上要求每个学生背课文,背完了才能回家。背可不是你背背就完事,而是不能错任何一个标点符号,你没看错,标点符号也不能错。背诵方式是:小明愤愤然离开了座位,逗号(逗号得念出来)心中充满了怒火,逗号。


当时最恐惧的就是晚上背课文,背不会就回座位接着背,都是一年级的小娃娃,晚上这段时间教室里鬼哭狼嚎的,然而那时却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


如果放到现在,恐怕家长会认为老师有虐待倾向,然而正是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才让我的语文在很小的时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 每周八篇作文


第二任老师是仇老师,一位岁数很大的婆婆,要求也相当严格。她的议论文,说明文素养非常好。要求每周末的两天必须写八篇议论文+说明文,不完成者要加量。于是每周末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写,收集大量论点论据,想怎么去表达一件事情合理。


仇老师也会把优秀者的作文,放在前面去给大家分析,作文为什么写的好,哪方面写的差等等,她带我直到小学毕业,而我的作文已经写的相当漂亮了。


进入初中以后,语文我基本没有太用功,因为从前打的底子非常好,作文永远是满分。其实不光要读,还要去写,去多看书,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来塑造。


朗读文章,朗读不是重点,而是在朗读当中体会字,词,句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如有可能,最好把看到的东西能直接应用,水平就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还不错,请关注,评论或者点赞。


记得分享给你的朋友,他们因为你的帮助,生活会更精彩。


英语老师MrAn


看到一位网友说,他自己作文成绩一直全班第一,这和他的两届班主任语文老师的教授方法是分不开的。一位是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背课文,连表达符号都不能背错,另一位是要求学生每个周末写八篇作文。

这样的语文老师我是见过的。

我孩子的语文老师就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把所有的课文背诵下来。不光背课文,还要背作文。

朗读、背诵课文,肯定是对写作有帮助的。

孩子在朗读过程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学习写法。

有人把这叫做“生吞活剥”之功。

不过我以为:

第一、学生每天该读的、该背的课文要有甄别,要有选择,要有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些经典的文章确实需要学生朗读背诵,内化积累。但是对于一些课文,就不能强迫学生背诵了。比如四年级的课文《牛和鹅》《陀螺》等等,这样的课文也让学生背诵我就不知道老师的用意何在了。

第二、目的要明确,指导要精准。有些人总是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也没有错,但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什么读?为什么背?积累好词雅句?体会中心主旨?学习结构安排?揣摩写作方法?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你要给他确定一个方向,明确一个目标,并且要让他学会思考。总而言之,不能稀里糊涂地朗读,稀里糊涂地背诵。目的要明确,指导要精准。背诵的目的是学有所得,学习运用。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其实是有用的。

看到大家那么多专业领域的人士回答了,我就不多说那些专业的术语去论证了,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吧。

以前家里比较穷,没有什么课外书,但是我知道什么是对学习有用的,学校当时推荐了一本语言类的作文大全,里面涵盖了所有文体的作文,于是我耍就问爸妈拿了钱给自己买了那本书,好像是60多块钱吧,但是对于那时的经济来说,够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了。我还是耍了些小聪明让爸妈给我买的书。

出于喜欢,我一放假就会像读故事书一样的把各种文章都看一遍,甚至有些还看了不止一遍,除了看,偶尔也会读起来,觉得这样读书看故事特别有意思。后来我就是因为看了这一本差不多有50cm厚的书,我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一些故事和一些议论文的写法我都可以信手拈来,这些故事时刻都在我的脑海里的浮现,成为我后来写作的题材和启蒙老师。

那本书被我翻烂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后来我也慢慢发现,原来小时候做的各方面的训教真的很有必要的,甚至一些思维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就已经逐步在形成的,特别是在对某一些事物的认识方面,如果以前曾经有认识,那么后天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语文和英语都是属于语言类的,语言将就语感,所以老师建议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本文章,一是可以帮助孩子记忆背诵,更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是朗读有利于发挥大脑的语言表达,刺激大脑进行二次学习,加深印象。

都说好的文章适合反复去研读也是这样的道理。以前的老师都说过,百变不离其中,书本的知识都是给出卷子老师作为大纲的,那么研读课本就是在背答案。好的课本都是经过教育局各位出课本的专家反复去修订改编的,都是很好的读物,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读课文也是在锻炼孩子各方面的一个发展方法,和平时在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罚抄课本也一样,课本是最好最基础的读物。

作为基础教育,这大可放心。但是要是想要孩子在语文课上有更大的进步或者是将来能有更好的文学功底,那就必须要去涉猎更多的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才有更多的素材积累和好的文化底蕴,不然,会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思维也变得比较固化,同样是不利于语文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思维下,去更多的读书。

好的学习环境已经也当下孩子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求了,读课本是以前我们那代人比较多的尝试,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去各种培训班,各种兴趣班,这也是有条件孩子的教育环境,如果说家庭没有太多的支出在这些兴趣班上,还是可以实打实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


看见悦读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教书20多年。就像题主所说的那样,我经常布置学生在家朗读课文。我认为,让学生朗读课文的好处很多。

一、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很多孩子看书很多,但是效果不佳,这与他们的专注度有关。有时候眼睛扫在书上,心思却不知所踪,而朗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把看到的内容读出来,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就减少了走神的几率,就会去关注自己朗读的内容,效果会比单纯阅读好一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过程中,文字变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声音,文章里的形象和情感更易于理解。

二、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朗读的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这些作品或节奏明快、或音韵优美、或情感真挚,都是具有极强示范性的名篇佳作。而只有朗读,才能感受到这些方面的美。通过朗读这些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到了好文章的样子,有了模仿的样本,写作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吟”几次,自己的“诗”就呼之欲出,甚至水到渠成了。

学习语文,要达到什么程度?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看得懂别人的,二是写得出自己的。朗读课文,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就实现了“看懂别人的”;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就实现了“写出自己的”。 一个简单的“朗读课文”,只要持之以恒,日有所诵,完全可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赏枫亭


朗读对于写作有没有帮助?这个肯定是有的,我家孩子我就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五年级每天我都会陪着孩子阅读,下边我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建议。



朗读优质的课外书

朗读上课学的课文其实用处不是很大,因为孩子在学校已经把这篇课文读的滚瓜乱熟了,回来再读一遍,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各个年级对于写作有帮助的书!

一年级:《成语故事精选》、《安徒生童话》、《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二年级:《神奇的符号》、《三毛流浪记》、《科学王国里的故事》……

三年级:《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乌丢丢的奇遇》、《我要做个好孩子》……

四年级:《科学家故事100个》、《昆虫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五年级:《中外金典科普故事》、《中华经典诵读读本》、《鲁滨逊漂流记》……

六年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世界五千年》……



坚持

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先是她妈妈每天晚上给读一个童话故事,到慢慢的自己开始看书,期间孩子也会偷懒,不想读,或者是看电视看忘记了,我和她妈妈就会提醒,只有把书读完了才可以睡觉。就是这样培养了一个月之后,一直到现在五年级了,每天睡觉前都要读15分钟的书。

对于孩子来说前几天比较新鲜,读起书来津津乐道的,可是新鲜感一过,就把读书抛到脑后了,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提醒甚至是规定他必须读完,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读书这种兴趣是需要刻意的去培养。

一开始可以循序渐进,不论是每天读五分钟还是读一篇文章,但是你必须要给我读,读的少和不读是两码事。第一个月家长一定要起到监督的作用,等一个月过后,不用你说孩子就自己去读了。



用心

孩子读是开始读了,但是就如同念经一般的应付差事,这是肯定没有效果的,这就要求孩子要用心的去读。

1.读的时候声情并茂。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个我们可以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人为的干预一下,让孩子带着感情的去朗读。

2.不图速度图质量。每次我孩子读完的时候,过几天我会让她给我讲讲这本书的大致意思,或者和她讨论一下剧情,当我发现她这本书只是读了个皮毛,或者是什么都没理解的话,我会让她重新读这本书,而不是去读新书,我有时也会看她写的作文里用没用到书中的例子,以便加深印象,一本好书要反复的去读,不是读一遍就可以了。

朗读虽有用,却也有前提。

选对课外书,带着感情读。

不要图速度,质量更靠谱。

兴趣要培养,家长要参与。

我是阳阳爸,关注我一下。

交流新方法,为了咱的娃!


阳阳爸说教育


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茌家朗读一篇课文,说对写作有帮助,是真的。

我教高中语文多年,常年送毕业班,虽谈不上经验丰富,却还是有些做法和体会的。其中一点就是,非常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节课45分钟,前15分钟及后10分钟都是让学生朗读课文,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培养语感。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对于学习语文,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也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我们的前人就是这样教书的:私塾先生给学生在太阳一杆子高时布置背书任务,待第二天背熟后才开讲。你知道古人为什么古文学的好了吧!那就是把时间的大部分都用在朗读上了。现在的语文老师上课就讲,讲的支离破碎,下课了还讲,学生哪里有时间朗读?听点鸡毛蒜皮,水过地皮都不湿,咋能学好呢?

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茌家朗读一篇课文,是个好办法,是个好主意,希望家长密切配合。朗读不只是对写作有帮助,对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都大有益处。因为课文都是典范作品,学生读的多了,读的熟了,就会形成正确、规范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跟着感觉走,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甚至势如破竹!

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高考语文斋


我觉得这个办法是好,但是我认为最好还是晚上看几页课外书更好。我也是教师,而且主要教语文,在乡村学校,乡村学生很少有课外书读。我发现甚至到了四年级了,还有学生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可是拿一本没读过的课外书让其读,却立刻读卡壳不流利了。写作文也好不到哪去。

经验使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能力,熟读课文之外,多读课外书才是首选。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呢?

因为读书多,才能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才能熟悉不同的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课外书,从而熟悉各种不同的情境,该使用何种语汇何种方式描述。

我曾经也要求学生摘抄什么好词和优美句子,可对提高写作能力基本无用。因为不熟悉那些抄来的好词该用于何种语境。

回头再说晚上读一篇课文,我认为课文在校在课上都已多次读了,晚上回家还是读课外书为好,增加课外的知识,开阔视野也增加必要的积累,要比只读熟课文好得多。


凡夫记实


我觉得老师这个方法非常好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让孩子多读课文,而不是一篇,一篇应该是底线。朗读对学习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语文和英语。我们家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要求的,现在上高中的语文成绩也还不错,关键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不需要,麻烦你教他写作、阅读等,我认为读课本有以下好处。

1.有助于培养语感。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是是无论是内容,结构思想都非常优质。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字词义和中心思想,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语感。

2.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书,只有熟读了才能更好的掌握文章的段落、结构、精髓,长期的朗读有利于提高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反复朗读课文,加上长期的坚持,口头表达能力就比较好,在说话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运用出来,语言精炼准确,出口成章。通过朗读所积累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孩子的写作具有模仿和借鉴作用,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

4.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当孩子能够放松,铿锵有力,情感饱满的大声朗读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感情、勇气读出来,长期坚持大声朗读,使孩子更加乐于表达,慢慢得就变得更加自信。对于从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懒于表达的孩子作用是非常明显。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欢迎交流和分享育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关注萌萌的逗。

.


逗妈聊教育


我可以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你,非常有用!

作文最主要是多读多写! 尤其是多写!

说到阅读,很多学生是不敢兴趣的,而且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发生在校外时间的,老师是很难把握进度的。

有的老师要求家长们把阅读的视频发到群里,这个我不提倡,一是增加家长负担,容易导致不满。

二是阅读最主要还是讲兴趣,强压的效果只是做个样子给老师看罢了。

喜欢阅读的孩子,重视孩子阅读量的家长,不用老师吩咐都会主动阅读。

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多写”。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我们还可以布置小练笔,日记,周记,续写课文内容等各种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抄写优美语句也是一种常见和非常有用的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量的,持续性的写作,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

给予他们在创作内容上的权力,不要约束他们,消除恐惧心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写作。

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它能帮助学生写好做好作文,语感好的孩子被人称为写作天才!

后天的语感培养来自于大量不求甚解的阅读,阅读量多了,语感自然就来了!

比如,我们说:“这是一朵花。”语感好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哇,花儿在对我笑呢!”

所以,大量的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