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國寶幫”的一次驚天大騙局



這裡我結合一段親身經歷,給大家說說“國寶幫”策劃的一場驚天大騙局是如何破產的。

首先要介紹一下什麼是“國寶幫”?文物收藏圈中特有的這一群體,到底都是一些什麼人?


是本身對收藏並沒有特別的興趣,只是將藏品視作牟利的道具,高價聘請所謂“磚家”站臺、出具鑑定證書,或通過電視鑑寶節目大肆進行宣傳,最後擇機變現或者有償捐獻國家,獲取暴利

“國寶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傳口號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遺留在民間的好東西不可勝數,以前沒看到、或者是博物館沒有收藏的東西,並不能說明它們不存在。這樣的文物更有收藏價值,才是真正的國寶級文物。


我當時負責中國錢幣學會秘書處的工作,當國家發改委價格認證中心原主任、時任中國價格協會副會長、價格評估鑑證分會的陳會長找到我,想邀請中國錢幣學會出面推薦錢幣專家,參加“遼金錢幣價格鑑定技術操作規範”研討會時,我非常疑惑,就問他:國家發改委價格認證中心,為什麼要選擇“遼金錢幣的價格”這樣一個看起來完全與現實無關緊要的題目召開座談會呢?

聽了陳會長做的一番解釋之後,我才發現事情並不是想的那麼簡單。

原來國家發改委價格認證中心以及中國價格協會,自2011年開始,啟動了一項以“不可再生物品價格鑑定技術操作規範”為題目的課題研究,這是為將來徵收遺產稅以及給司法部門核定受賄文物及藝術品作價值評估做準備。他們認為古代的錢幣遺存的數量比較大,並且在市場上已有相對穩定的價格。因此,決定選擇錢幣作為調研的對象,總結經驗後再推廣到其它的“不可再生物品”。但是,因為他們對錢幣收藏界並不熟悉,在隨後的調研工作中,選擇的調查對象以及參與研究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相關省市物價認證部門推薦的個體錢幣經營者,而不是懂錢幣的專家學者,這就給“國寶幫”們以

可乘之機


在“國寶幫”們的精心策劃之下,該課題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即作為遼金錢幣“標準器”的錢幣樣品,基本上都是近年來出現的贗品和臆造品。他們根據元朝修《遼史》《金史》時,因為時間倉促,不夠精細、多有遺漏的情況,設計鑄造了遼金時期全部年號的金銀銅材質的錢幣。他們利用參加國家發改委此項課題的機會,在社會上招搖撞騙,運作參加央視的“鑑寶”節目,以期擴大影響。

不僅如此,他們還申請政府資金,以保護傳統文化為名,與當地文化部門合作籌建了“遼金錢幣博物館”,館名都已經請專家題寫好了。就等發改委的課題結項後,直接將這批贗品以捐獻的名義,賣給當地政府。


報經中國錢幣博物館領導後,我在全國挑選了14位有關遼金錢幣領域的專家,他們都是既有理論學術功底,又熟悉錢幣實物的鑑定收藏家。我帶隊於6月23至24日,參加了發改委價格認證中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的“遼金錢幣價格鑑定技術操作規範”研討會。

會上14位專家充分發揮了他們在遼金錢幣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過他們帶來的大量的實物標本以及文獻資料,介紹了遼金時期貨幣發展的總體特點,論證並指出了“國寶幫”們所提供的很多臆造的金銀幣,遼金時代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同時揭露了“國寶幫”們在錢幣界的一些活動情況以及造成的危害。最後,經過大家加班加點,幫助發改委價格認證中心鑑定了“國寶幫”們提供的錢幣目錄,仔細甄別了真假並列出了存疑的部分,還特別標註了每種錢幣當前市場上的參考價格。


這項工作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是,“國寶幫”們的膽大妄為給我的震驚至今記憶猶新。同時也為自己當年組織錢幣專家,通過專業的錢幣知識,揭穿“國寶幫”們策劃的精心騙局,避免了給國家造成更大的損失而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