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哪些讓他國羨慕的武器?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東風-17無疑成為他國羨慕武器的NO1。近日,忽悠局政委金燦榮說,東風-16加個1,就是東風-17,速度達到20倍音速,東亞某國軍事基地就無法防禦了。作為世界首款服役的火箭助推高超音速武器,東風-17猶如平地一聲雷,振奮了國人,震懾了那些不懷好意的“他國”。

我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界五六十年代。早在四十年年代,錢學森與他的好友郭永懷就共同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的概念,進行了高超音速黏性流動學研究。回國後,兩人共同創建了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院,著名的“錢學森彈道”被提出,構想了飛航式戰鬥部可控乘波體飛行軌跡。錢學森口中抵10個師的郭永懷在高超音速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設想。不幸的是,郭永懷在1968年因飛機失事英年早逝。

錢學森

紮實的技術積累,為厚積薄發奠定了基礎。有兩彈一星功勳理論作為基礎,我國高超音速武器研究走在了前列。2014年,東風-17試驗只是言片語見之於報端,2019年就已經裝備了部隊,並一下拿出了16枚進行展示。其他軍事強國,高超音速試驗卻屢遭失敗,讓他們羨慕去吧。

郭永懷

簡單講一下東風-17技術特點。火箭助推衝出大氣層,距離目標數百公里時,彈頭小角度切入大氣層,在50至70公里的高度“打水漂”可控滑行,此時速度約為5至8馬赫,速度雖然不算快,但其飛行軌跡漂浮不定,飛行高度又低於中段與末端高空攔截導彈的高度,難以被探測攔截。末端俯衝加速,速度加速到10馬赫以上,甚至接近20馬赫,仍然能實行大過載機動。由於末端切入高度比傳統彈道導彈彈頭低得多,留給末端攔截系統的反應時間非常短,依然無法有效攔截。可以說,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是一款不可攔截的導彈。

其實東風-17是有整流罩的,但是這次展示特意去掉了整流罩,目的不言而喻,打臉專用。突破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壁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有以下三大難點:首先是亞高空超音速氣動力學的基礎研究,這一點從錢學森、郭永懷老一代就開始積累;第二是複雜的飛行環境,彈頭必須經得起大過載、超高溫的考驗;三是先機的自動導航與測控技術,實現無依託發射後不管。

這次展示,只拿掉了東風-17的整流罩,我們有理由相信東風-26,乃至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都可以作為“乘波體”彈頭的助推平臺。另外,解說詞中還有一句:“對目標實施高精度打擊”,也就是說可以對包括軍艦在內的點狀目標實施精準打擊,這個就更厲害了。


紅龍軍團長


能入美國法眼的國產武器裝備還是有的。



首先是能打航母的彈道導彈,如東風21D和東風26。這可是全球“僅此一家,別無分店”的產品,說美國不羨慕那是假的。



其次是WU14高超音速武器。WU14的出現,讓美國引以為傲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顯得形同虛設。有人說,我國的東風31、東風41等彈道導彈都可以穿透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了,再搞WU14是不是放屁脫褲子——多此一舉?而且東風31、東風41的速度比WU14還要快呢。呵呵,東風31和東風41都是戰略核導彈,屬於鎮國利器,打起仗來不一定能派上用場。但WU14不一樣了。它是常規武器,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另外,東風31和東風41的彈道基本是固定的,可以測算出來的。但WU14的飛行軌跡就非常的詭秘。它並沒有飛出大氣層,而是在大氣層邊緣內以10倍的音速飛行。它既可根據地面的指令控制自己的飛行姿態和方向,也可以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飛行。據外媒介紹,WU14使用的是“錢學森彈道”的飛行方式。上世紀的四十年代末期,我國著名的火箭專家錢學森提出,先用火箭把飛機送到離地面100公里左右的高度,然後飛機與火箭分離,飛機啟動超燃衝壓發動機,在大氣層的邊緣飛行,40分鐘就可以從美國紐約到達法國巴黎。後人把這一彈道方式稱為“錢學森彈道”。WU14讓我國也能像美國那樣,可以在一小時內打擊地球任何目標。你想想,以10倍的音速攻擊,以現有的手段根本攔截不住。就算彈頭沒有裝藥,只是一塊鐵疙瘩,但依靠自身強大的動能,也能讓目標遭到重創。像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要是被它從上往下來一炮,恐怕會穿個透心涼。

其實美國對高超音速武器並不感到陌生,他自己就研製有X51“御波者”、HTV1、HTV2等速度達到或者超過1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武器,但都沒有成功,在試驗中敗多勝少。但我們的WU14在14年亮相以來,每次試驗都大獲成功。所以,美軍還是挺羨慕它的。



第三是神鷹400火箭炮。要說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神鷹400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神鷹400是航天科工集團研發的一種遠程制導火箭炮,總設計師是湯課輝。 可能有些人很奇怪,怎麼沒聽說過有神鷹100、200、300,直接就崩出個神鷹400來?呵呵,親,這400一指的是它的彈徑400㎜,二指的是它的最大精確射程400㎞。

400㎞,這是什麼概念啊?要知道美軍的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半徑也就260多㎞而已。換句話說,假設對手擁有神鷹400,那美軍的武裝直升機就不敢隨便崩出來了設置什麼前進基地了。它可以將以它為中心,周邊半徑400㎞內的基地炸個稀巴爛。

神鷹400除了射程遠之外,它的發射方式也很奇特。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火箭炮是傾斜發射的,可這貨卻是垂直髮射的。無論敵人在哪個方向,它都可以360度無死角的攻擊周邊的敵人,不需要轉動發射架。 另外,神鷹400它是精確制導火箭炮,外貿型採用GPS+慣性制導;自用型採用北斗+慣性制導。慣性制導的優點就是不受電磁干擾,但缺點是隨著射程的加大累積誤差會越來越大;GPS制導可以有效的修正慣性制導帶來的累積誤差,但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兩者相結合,正好取長補短。在戰爭中,如果GPS不受影響,它可以精確的打擊敵方目標;如果GPS信號受到干擾或者敵方關閉了戰區的GPS信號,它可以依靠慣性制導保持一定的精度,依靠數量優勢對敵目標進行火力覆蓋,達到摧毀敵方目標的目的。



神鷹400配種多種戰鬥部,如集束炸彈戰鬥部,末敏彈戰鬥部、鋼珠戰鬥部、破片戰鬥部、穿甲戰鬥部、燃燒戰鬥部等。如採用鋼珠戰鬥部,一枚神鷹400火箭彈就可以覆蓋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目標,對裸露在外的敵方人員、車輛、電子設備進行暢快淋漓的殺傷。如果採用集束炸彈戰鬥部,當一枚火箭彈飛到敵方上空時,搖身一變,就可以變出140多枚小炸彈來。而末敏彈戰鬥部呢,一枚火箭彈可以攜帶50至60枚左右。一飛到敵方目標上空,它就搖身一變,變成五六十枚末敏彈。這些末敏彈可以自主尋找打擊目標,以平均每五六枚末敏彈就可以摧毀一輛坦克計算,一發神鷹400火箭彈就可以摧毀10到12輛坦克。當然啦,在實戰中,各種戰鬥部的火箭彈是混合配備,套用某句電視劇的臺詞就是“穿甲、燃燒、爆破一氣呵成”,賜予敵人淋漓酣暢的吊打,讓敵人的多彩人生瞬間變成一張張黑白照片。

更絕的是,神鷹400的發射架除了可以裝火箭彈外,還可以裝一枚由東風11改進而來的BP12A戰術彈道導彈。當神鷹400發射車全部裝火箭彈時,一輛發射車上可以裝8枚火箭彈,當它裝上BP12A戰術彈道導彈後,就變成1+4了。

美軍目前最牛的火箭炮M270最遠射程也不過是150㎞,面對神鷹400,相形見絀啊!你說美軍羨慕不羨慕?



第四是霹靂15空空導彈。去年珠海航展最後一天,殲20低空飛行,打開了機腹彈艙,亮出了4枚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今年美國就撥款,研製同級別的AIM250,羨慕不羨慕,你自己猜吧!

另外,安裝在055大驅上的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量子通信技術也是美國羨慕的。雖然它們算不上是武器裝備,但應用在軍事方面卻能令武器裝備性能大增。本來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是美國率先研製,預計安裝在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阿里.伯克”2A/3型導彈驅逐艦上的,但由於技術不過關,只好作罷。誰知道後來被我們中國趕超了。


血染戰旗紅


脫銷中東的幾款武器。

PlZ-45

由於中東地區環境和氣候原因,自行火炮艙門封閉以後,內部溫度可能一下飆升到了40度以上,中國的PLZ-45在研製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中東地區環境問題,決定在火炮上安裝了空調,於是軍工與廠方合作開發了第一款安裝在自行火炮上的軍用空調,而實際上安裝空調只是中國對中東的一個貼心設計,中國的該款火炮能夠進入“不差錢”的中東市場自身的實力還是數一數二的,該武器重32噸成員5人,火炮最大射程30公里,就憑這一參數就已經遠超了當時美製的M109火炮18公里射程指標, 在1989年PLZ-45在科威特自行火炮國際招標中,擊敗了美英法南非的火炮贏得了首批訂單,2000年科威特開始接收了該火炮,同年8月份科威特PLZ-45系統培訓班典禮上,經過模擬的科軍一上炮就能打,一打就能打準演習的成功轟動了整個阿拉伯,到了2005年,海灣6國舉辦了聯合軍演,十多回合之後,科威特的火炮兵打的最齊最準,2007年科威特的該款火炮參加了閱兵,解說員自豪的說它是海灣地區最先進的自行火炮,科威特陸軍對這款火炮非常滿意,不久後又開始追加了兩個營的採購,據瞭解2000年科威特陸軍裝備了中國製造的自行火炮之後,海灣國家所裝備的美製M109等自行火炮,在射程、配套、數字化、自動化上都落後於PLZ-45,到了2008年沙特終於忍不住了,向中國下單了3個營的採購數量,不過也有不少美軍對這款武器的熱銷很不服氣,直到美國軍官真正瞭解了之後這款性能確實超過了M109,事實證明中國製造的自行火炮,在戰場上的表現是無可挑剔的


彩虹4,翼龍二。


小胖歪說


讓他國羨慕的中國武器。可以理解為外媒經常報道或外媒引用軍方發言十分關注這些武器。

個人感覺讓他國羨慕的武器有:

1,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射程1.2萬公里。載6--10各分導頭。偏差100米。

評:都讓人打到家門口了。不害怕是假的

2,東風21D,東風26反航母導彈。

評:開創了新的打航母戰法。對航母構成了嚴重威脅。要挑事慎重考慮。

3,東風17超高音速導彈。

評:速度快,彈道詭異。無法有效攔截。“攔截計算機”表示,會被累死。

4,衛士火箭炮(WS--2D),射程480公里。可裝制導炮彈。

評:射程遠,火力強。打擊精度高。說炮不是炮,又像是導彈。這咋軍控呢?


劍雨1358


我國的主戰裝備,正如題主所說,近年來水平大踏步前進,一些武器裝備已接近、甚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具體到某些型號,連美國都會眼饞。

所謂眼饞,不光是說先進,而是美國拿去也能用得上、派上大用場。

盤點我國的先進武器,從陸軍開始,03式“遠火”自行火箭炮,300mm火箭彈射程可達150公里,是美軍現役火箭炮的兩倍,而且底盤機動性強,火力迅猛,火箭彈還有制導能力,綜合性能遠遠勝過美軍的M270,而後者已經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火箭炮。

這還不算,去年的某展會上,中國陸軍又透露了新型370mm火箭炮的信息,據悉該系統最大射程已提升到近300公里,更令M270望塵莫及,甚至比M270系統搭載的ATACMS戰術導彈的射程都遠!

前段時間,美軍高層曾有言論,認為美陸軍一直在火炮領域無所作為,主戰武器陳舊,相比性能優越的“遠火”,顯然會很眼饞。

陸軍的戰爭之王,我國的05式155mm自行榴彈炮,也是美陸軍眼饞的主戰裝備,該系統戰鬥全重43噸,發射火箭增程彈的射程達50公里,而美軍現役M109A6自行榴彈炮的最大射程僅30公里,美軍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05榴我軍已裝備多年、操練嫻熟,而美國全新研發的M109A8才剛出樣車、要列裝得等好幾年,想必對05榴也會眼饞。

再看海軍,最近一段時間頻頻上新聞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相比美國華而不實的“朱姆沃爾特”級,更實用,戰鬥力更強,大尺寸的112單元垂髮,大功率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和四臺超大功率燃氣輪機的動力配置,都比“朱姆沃爾特”更強。

美國人膽戰心驚,不僅在依慣例起代號時,給055取了一個殺氣十足的“刃海”,這很罕見,畢竟在美國眼裡這都是敵人的裝備,一般只有真正嚇到了西方的武器才會有如此霸氣的代號。

就連艦艇級別,也赫然給寫成“CG”(巡洋艦),顯然是認為我國將055稱為驅逐艦,是在隱藏實力,這都是眼饞的表現。

反觀“朱姆沃爾特”,不僅造價高、作戰能力差,最近1000、1001兩艦更被美國海軍除了名,要等系統調試正常才能再次入役,美國海軍心裡苦啊。

一艘“朱姆沃爾特”每年維護費就要6億美元,而在中國,再添點錢就能造一艘055。

然後是空軍,說到這兒,殲-20、運-20、直-20乃至轟-20這些,美國該不會眼饞,畢竟世界最強空軍的名頭不是蓋的。

但有一樣,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裝備有三面大孔徑相控陣雷達,權威媒體曾報道,其雷達性能勝過美國的E-3,雖然伊爾-76載機的性能不如美國的波音737,但美國肯定眼饞“空警2000”的相控陣雷達,否則也不會立項、要研發類似的無需旋轉的新一代預警機用雷達系統。

除陸、海、空軍外,火箭軍也有讓美國眼饞的武器:

“東風-21”、“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美國現在還沒有持續追蹤航母、並與彈道導彈通訊的技術,如果拿到這些“東風快遞”,就多了一個遏制某大國航母編隊的殺手鐧,奈何現在只能眼饞。

最後還要補充一個,我國的獨門武器:戰無不勝、威震四方的毛澤東思想!



美國不光眼饞,這是他永遠也學不來的。

——


炎黃軍武


在上個世紀很長時間內,我國都非常眼紅西方國家的先進裝備。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中東地區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開始的作戰中,雙方使用的武器都是美蘇雙方援助的當時世界兩大陣營的頂級武器,作為旁觀者的我國看的那叫一個羨慕啊!時過境遷,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和技術積澱,我國軍工科技也盛開了屬於自己的花朵,有了讓他國羨慕的武器。


我覺得我國目前最讓他國羨慕的肯定是東風家族。網絡上流傳著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東風快遞,20分鐘全球使命必達”,說的就是我國東風系列彈道導彈。我國東風導彈家族是一個非常完善的導彈家族,包括現在風頭正盛的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和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和東風-26;還有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和東風-41等各種性能出色的鎮國重器。

說完東風系列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其他我國武器屆的黑科技,這些黑科技不只讓普通國家羨慕,甚至美國這樣的大佬都表示想了解一下。

火箭炮

自從上個世紀末我國吸收消化改進俄羅斯龍捲風系列火箭炮以後,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這個頑疾的中國陸軍對這種火力強大的武器十分感興趣。於是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如今世界舞臺之上的火箭炮中國說自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現在的中國火箭炮在國際市場可是搶手的香餑餑,射程遠的可以當戰術導彈使。

比如我國現在最新的兩款火箭炮系統,採用4X4卡車地盤,機動性非常好,打完就能跑。其中小一點的PLH-03式火箭炮射程150公里,大一點衛士-2D相當恐怖。衛士-2D射程達300公里以上,而且採用我國特殊的制導技術,嗯,沒聽錯,就是能夠制導的火箭炮,直接可以把戰術導彈按在地上摩擦。



下面要說的都是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和他的團隊多年研究的成果了,大家擦亮眼睛哦。

電磁炮

很不謙虛的說,我國的電磁炮技術在世界上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其實很早以前世界上就有有很多國家都在研製電磁炮這種威力巨大的定向能武器,但是掙扎了幾十年以後,只有中國和美國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做出了實物。不過這是國家戰略級武器項目,保密非常嚴格,最官方的信息也就只有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證實我國的電磁炮正在研究之中。



潛艇無軸泵推系統

說到這個更不謙虛了!潛艇無軸泵推技術是我國獨到的秘訣,馬偉明院士曾經公開表示,我國的潛艇無軸泵推技術領先就領先美國,而且至少領先十年!潛艇的推進系統是潛艇噪聲的主要來源之一,而潛艇推進系統的噪聲主要就是來源於驅動軸旋轉的摩擦。無軸泵推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潛艇推進系統的噪聲問題,大大增加潛艇的隱蔽性。


在上個世紀,我國早期的核潛艇由於技術較為落後,噪聲非常大。據說當年只要我國核潛艇一出發,沖繩美軍基地的聲吶就可以聽到我國核潛艇巨大的噪聲。美軍甚至給我國當時的核潛艇取了非常嘲諷的外號,叫做“水下拖拉機”。雖然我國後來的新型核潛艇噪聲處理的更好了,但是由於龜背,噪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科研人員。現在潛艇無軸泵推技術實現了,我國下一級核潛艇肯定可以將基洛級大洋黑洞的名號搶過來。

電磁彈射系統

如今我國也可以挺著腰板,拍著胸脯對世界自信的說一句,中國也是航母大國了。遼寧艦2012年入役到現在已經6年了,002航母也已經完成了第二次海試,003航母大分段都已經走上了船臺。我國目前的兩艘已經建成的航母都使用的是飛躍式甲板,艦載機採用滑躍起飛的起飛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會影響艦載機的航程和載彈量。

而彈射起飛方式不一樣,彈射起飛,飛機可以滿載起飛,而且也不消耗自己的燃料,不會影響航程。更重要的是,彈射起飛效率更高,可以有效提高艦載機回收效率,提升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在馬偉明院士的帶領下,我國直接跨過第一代蒸汽彈射,進入電磁彈射,為我國003航母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國產電磁彈射系統。


我不追星,只尊敬英雄,向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致敬,向抗美援朝的197653名志願軍烈士致敬。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所有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


赤焰噠噠噠


這要看他國是哪個國家,和誰比的問題。如果是和印度比,那麼我們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是印度所羨慕的,因為我們有整套的工業基礎,印度沒有,印度想和我們比戰鬥機研發,結果殲20都出來了,印度自己連LCA都玩不轉,更不用說其他殺手鐧武器了。

如果和俄羅斯比,那麼我們的優勢就少了一些,因為俄軍基本上所有的武器都會造。那我們的東風21D、東風26就是俄軍所羨慕的,還有054A、052D等驅護艦也是俄海軍所羨慕的。

在核平臺的研發上,比如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等這些都是俄軍的固有強項。如果和美國比,那麼美軍羨慕我們擁有各種強大的反艦導彈,這是美軍的弱項。

還有我們擁有強大的陸軍,和遠程火箭炮,這是我們的強項。從二戰以來,中俄都是傳統的陸上強國,美國陸軍顯然要低一些。


深空電報


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是提起軍事大國,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俄。畢竟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美國和俄羅斯本身在世界上所彰顯出來的力量可能比較強大。在大家普遍的認知當中,也會認為他們所研發出來的武器比其他國家更加厲害,可以在軍事方面甩其他國家幾條街。加之本身的科研投入力度比較大,所以這種軍事能力強於他國的想法就深入人心,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雖然他們可能在軍事實力上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有一部分武器有可能還沒有中國研製的好。

大概從清朝時期我們國家就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國家和其他比較厲害國家之間的差距,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也會慢慢地去學習,同時去了解外界的發展水平,長時間的思考也會讓國內的一些科學家研究。

特別是一些留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之中,將一些知識或者研究輸送到國內。久而久之國家的科技發展以及安全保障能力也就在不斷的增強,比如說航天之父、導彈之父,他們本身對於國家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我們現在提起來他們已經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他們的研究精神卻讓很多人還在繼續堅持。而中國本身也就存在著一些比其他國家還都厲害的武器,甚至這些武器都有可能讓美俄都十分的羨慕。

提起別的武器,可能大家都覺得不太相信,但是一旦要說起中程彈道導彈領域,我們必須顯得非常自信,因為在這個領域之中中國的研究能力是非常強大的,算得上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領先者。大概是在1987年的時候,美國和蘇聯簽署了一箇中導條約,這個條約起初是為了保證世界的安全。

畢竟導彈也存在,讓很多人都感到人心惶惶,所以簽約之後兩分就開始了銷燬導彈的道路。他們之後也沒有進行中程導彈這種裝備的研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中國就開始研究中程彈道導彈,畢竟沒有條約的限制加之之前技術的學習,所以很快中國也就加入了這個行業並且進行了一定的創新。

每一種武器的出現就表現出來這些研究專家對於導彈所傾注的心血,但也表現他們想要守護著人民的安全,從我們所瞭解到的三種彈道導彈就可以看出來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比如說東風-16彈道導彈,東風-21彈道導彈,東風- 26彈道導彈。這三款導彈所展現出來的威力都非常強大,不管任何一個裝備拿出去都能展現出來我們國家的武器裝備實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東風16彈道導彈,其實它本身克服了一些導彈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說射程比較遠,但是在東風16彈道導彈上面,它配備了很多的彈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去非常穩定的選中目標,從而利用彈頭來打擊目標,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操作。當然不管是武器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購物,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都非常多,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東風16的造價也比較低。

除了東風-16之外,其實東風-21、東風-26他們本身也相比於東風-16非常的優秀。為什麼這樣說的?在我們的想法之中,導彈目標集中其實準確度並不高,但是對於東風-21和東風-26來說,他們在研究過程之中已經提高了這種準確度。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海上作戰的時候,他們也能發揮自身的努力,甚至可以去打擊海上移動目標,從而變得更加清楚。我們需要清楚的是,國內的武器製造技術已經越來越完善,特別是一些研究人員的努力,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中國在武器方面的希望。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也可以支撐武器裝備的研究,所以我們也相信未來發展的過程之中,武器裝備也會越來越厲害。


貓眼觀史


閒話少說,咱們直接進入主題,看看中國令人欽佩羨慕的那些先進武器技術。

高超音速武器

在很長時期內,美國一直是速度的領先者。僅21世紀以來的十幾年間,美國先後實施了X-43A、HTV-2、X-51A等一系列空天領域的高速飛行驗證項目,美國陸軍的AHW滑翔導彈。最終結果,HTV-2試飛失敗,X-43A部分成功,X-51A僅短暫試飛,AHW爆炸。總的來看,美國人的高超聲速技術一路波折,基本完成了實用化過渡。但是,美軍至今上沒有進入實用化的高超音速武器型號。


綜合國內外消息,中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在高超音速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東風-17於2017年11月,攜帶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進行了彈道飛行試驗,這是世界上首個實戰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飛行試驗,該導彈將在3年內投入部署。

據分析,東風-17其實就是將東風-16B中程彈道導彈裝上1個助推-再入滑翔彈頭。最大優勢就是利用了彈道導彈的推力將彈頭先賦予一個超過大氣層的高度和高超音速,但隨後彈頭並非沿著常規的拋物線彈道飛行,而是像滑翔機那樣在再入大氣層後進行水平彈道飛行,而且其彈道可以進行靈活調節。

實際上,這只是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冰山一角。2018年6月,星空-2號飛行器搭載“國內第一乘波體”進行了飛行試驗,檢驗了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9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臨空投放寬域飛行器實驗,代號為D18-1S、D18-2S以及D18-3S的“寬域飛行器”完成了下落、加速、跨越音障等一系列飛行動作。10月11日晚間,北京等地的夜空突現“不明飛行物”,並在高空變軌,專家分析疑似中國再次進行高超音速實驗。

中國研製東風-17等高超音速武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打擊美軍高度優勢的航母戰鬥群,或突破美軍的反導系統。未來,東風21、東風26,甚至東風31等,都將配裝適合高超音速彈頭,成為刺破美軍賴以自保的屏障。據分析,由於中國選擇了技術風險更低、成本相對更低的助推-再入滑翔飛行器研究方向,而不是將資源灑向許多個研究方向,使得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能夠後來者居上。

組合循環發動機(TRRE)

當前,各國都在研究能夠從機場起飛、充分利用大氣層空氣、低成本進入太空的組合動力發動機。TRRE發動機是一種將渦輪、火箭和衝壓發動機通過結構高度集成、熱力循環和工作過程的有機組合而形成的高度一體化的吸氣式組合循環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在起飛後的低速階段(2馬赫以下、15公里以下高度)使用航空渦輪發動機,在大氣層高速飛行(2-6馬赫、15-30公里高度)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在臨近空間(30-100公里)使用火箭發動機再進入太空。其的技術難點是研發超燃衝壓發動機,還要使三種發動機能夠有效融為一體並實現小型化實用化。

我國在組合循環動力上成果豐碩,已經走出了自己路線。在2017年3月在廈門召開的21屆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與技術大會上,中國公開了大量高超音速動力試驗和實物。資料顯示,中國不僅成功地進行了超燃衝壓的飛行試驗,更在組合循環高超音速發動機方面取得了驚人成果。

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渦輪-火箭-衝壓組合循環發動機(簡稱TRRE)已經完成地面原理樣機驗證,預計將在2025年裝備到“騰雲工程”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上,進行水平滑跑起飛-著陸的飛行試驗,如果成功,將是里程碑級的成就,這臺發動機將成為全球首個該類型中能為高超音速飛行器提供動力的引擎。這一進度走在了組合動力高超音速飛行器競賽的最前列。

對比來看,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連具有實用意義的可持續超燃衝壓驗證都沒有實現,更別說組合循環動力了。

電磁炮

2017年底,美軍表示,由於電磁炮不符合現有發展技術能力,計劃在2019年停止撥款,終止電磁炮的研發項目。但筆者一直對消息頗為懷疑,認為這或許是美軍放出的煙幕彈。果不其然。根據2018年8月披露的美軍電磁炮最新進展,電磁炮身管壽命的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甚至“比常規火炮還好”,這麼看來美軍的電磁炮計劃仍在繼續進行中,並正在為裝艦做準備。

中國的電磁炮研製技術相對較早,80年代就試驗過303EMG型國產電磁炮。2017年12月,中國將電磁炮安裝在登陸艦上開始海上測試,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電磁軌道炮在海上射擊的國家。一般來說,達到完整的電磁炮全系統裝艦測試階段,意味著該武器系統已完成陸上實驗,只要完成海上測試定型,就可以裝艦服役。中國電磁炮沒有美國這麼聲勢浩大,但進度卻已遠超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

據分析,由於美軍電磁炮技術要求過於超前,特別強調更高的威力,過分依賴艦船供電設施,大大增加了技術風險,預計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實現電磁炮裝艦測試,從時間上要落後我國5年時間。到那個時候,安裝實用版電磁炮的055改進型驅逐艦可能已經下水了。

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

船舶動力經歷了人力風力--蒸汽機--內燃機、燃氣輪機、核動力汽輪機的發展歷程。進入新時期,各國都在嘗試全新的電力推進系統,已獲得更加安靜、更加靈活、更加高效的船舶動力。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英等西方國家就開始綜合電力系統研究,最近幾年已經實現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的工程應用。英國45型驅逐艦、英國CVF航母、美國DDG1000驅逐艦、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均採用了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

中國國寶級專家馬偉明院士帶領的團隊,突破西方技術窠臼,集中攻關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已完成全系統聯調試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的國家。這種動力系統裝機容量大、功率密度高、適裝性好,尤其適軍用艦船要求,在全世界船舶動力系統中獨樹一幟,引領發展方向。

以此為基礎,中國新一代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都將裝備全電推進系統,或採用無軸泵噴技術,必然會大大提高艦艇靜音性能和裝載適配能力,併為電磁武器上艦鋪平道路。同樣,新型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電磁攔阻系統也就水到渠成,即將出現在正在建造的003航母上。

關注軍備解碼,一起關心國防建設,聚焦軍情軍備發展~


軍備解碼


隨著軍事技術的快速發展,結合當下的國際軍事發展的新形勢,武器裝備也迎來了一個新時期。傳統的技術和武器系統都遭遇了挑戰,近些年,國內連續拿下了不少軍工領域的重大成就,讓國內外刮目相看。就簡單列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能夠代表國內軍工產業的進步。

最能代表技術進步的就是海軍領域,相比於陸軍和空軍,海軍武器系統更加複雜。想要發展出一支成熟的海軍艦隊,不是三十年,也不是五十年,往往需要近百年的技術積累。海軍的代表武器就是航母,航母從功能上講,只是一個移動的海上平臺,不如驅逐艦具備獨立全能作戰的條件。但其系統的複雜程度是超過航母的,想要把艦載戰鬥機安置在航母上,實現全面的保障,同時承擔起整個戰術編隊的指揮和調度作用。航母是否成熟體現了一國艦船技術的水準,從遼寧艦到山東艦又是一個新的跨越,代表我國航母走到了成熟的階段。接下來就是從成熟走向先進。曾經幾千噸的戰艦打主力,到現在的航母編隊,不少國家對此還是羨慕嫉妒恨的。

除了水面艦艇,分量最重的就是核潛艇了。甚至可以這樣講,大國沒有航母還不要緊,但沒有核潛艇,尤其是戰略核潛艇,問題就很大了。現在潛艇的噪音係數越來越低,在海戰中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一艘戰術核潛艇只要戰術得當,就具備了反覆出任務,擊沉多艘水面大型艦船的能力。

近些年研發的094潛艇,是潛艇技術領域的重要成就,不僅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還提升了核反擊能力。這款潛艇雖然不算國際上最先進的,但也稱得上是被人羨慕的武器。

接下來就是空軍和陸軍,殲20和99坦克的成功,事實上彌補了國內軍工技術的短板,跟上了形勢。這兩款武器設計得還是很成功的,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已經步入了國際第一梯隊,一舉扭轉了很多大國對中國武器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些項目培養了很多人才,建立了技術梯隊。一種武器的價值或許是短期的,但人才的重要性是長期的,有了這些積累,未來的前景就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