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一說起痛風,很多患者都不寒而慄,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苦,不少人形容說痛風疼起來就像被燒紅的鐵水倒在腳上一般,甚至在民間把痛風、牙痛和生育痛成為人生的三大疼痛。2017年,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接近兩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八萬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我國痛風患者將超過1億人,而且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發病率在十年的時間裡增長了近10%左右。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重男輕女”的痛風,發病主因是尿酸過高

痛風是一種“重男輕女”的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0:1,也就是說有95%的痛風患者是男性,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女性有天然的保護——雌激素,不過這也說明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停經後,沒有了雌激素的保護,女性痛風也會逐漸增多。

痛風發病的主因是體內尿酸過高,尿酸是人體排洩的廢物,如果血中的尿酸增加,就有可能在全身積聚,尤其喜歡沉積在人體的關節,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結晶,也就是常說的痛風石。一般來說,尿酸在人體中的標準值並不相同,男性略高為:149-416umol/L,女性稍低為:89-357umol/L,接近或超過標準值就需要干預,防治尿酸過高。

痛風一旦發作,通常以大腳趾、腳踝及膝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最為常見,嚴重者甚至會腫得穿不下鞋子、痛得無法行走,大大影響生活行動能力。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

其實痛風最怕的就是肥胖,其中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由於現代人飲食西化,年輕人肥胖比例逐漸增加,這也是痛風年輕化趨勢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熱量的攝取,不要大魚大肉,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鮮、紅肉等,應該適量,每天多運動、控制體重,以及酒也不要喝太多。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高嘌呤食物誘發痛風發作,應適量攝入

痛風在以前有“富貴病”的稱號,就是說吃的太好才會得,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引發痛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代謝異常、腎功能異常、藥物影響等等,但主要的因素還是攝取了較多的高嘌呤食物以及飲酒過量,當人攝入嘌呤過多,超出了人體的代謝能力,那麼就會產生較多的尿酸,而尿酸大量堆積就會造成痛風發作。

一般來講,尿酸高的人及痛風患者應減少攝取2類食物,一種是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等;另一種則是高湯類食物,比如濃肉湯,滷肉汁等等,這兩類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在不影響人正常營養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攝入。此外,還要減少果糖類食物和酒類(尤其是啤酒)的攝入,這兩類食物能夠造成人體尿酸排洩異常,都需要從源頭控制。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國外有研究顯示,適量的攝入嘌呤並不會增加痛風的患病率,但大量則會明顯增加,所以要符合健康的飲食習慣,凡飲食都要均衡,餐餐適量;而且該研究發現,過度禁止甚至完全不攝入高嘌呤食物,不但可能起不到降低血液中尿酸的含量,還有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痛風生活控制原則

飲食過度、不當會導致人體尿酸過高,或者尿酸排洩不暢,從而導致痛風,但除此之外,有4點生活原則也應該注意:

首先注意控制體重

前面我們說了,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所以減肥可以改善或避免痛風。不過減肥也需要技巧,必須循序漸進,因為過快的減肥,身體組織脂肪大量分解,也會生成大量的尿酸,反而導致痛風發作。此外,如果痛風發作期,也不能減肥。

不要劇烈運動

適度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對於排洩尿酸預防痛風也有好處,但如果突然劇烈運動,一方面突然減重生成大量尿酸,另一方汗液帶走水分,排尿量減少,而尿酸主要通過腎臟排洩,這樣也會加重病情。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多喝水

多喝水是老生常談,多喝水可以幫助尿酸排出,有痛風問題並且沒有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每天最少要喝3000ml以上的水分,夏季或者運動出汗時應該再增加飲水量。不要喝飲料和咖啡,這兩者都有利尿的作用,會增加血尿酸的濃度。

聽醫囑服藥

治療痛風應該聽醫囑服藥,如果出現其他疾病需要服藥也要諮詢醫生,因為有些藥物可能會減少尿酸的排出,導致痛風加重,比如利尿劑等。


尿酸高的人,應該少吃4類食物,加上良好生活習慣,痛風不來擾

最後,解決大家的疑問,以前大家都以為黃豆製品含有高嘌呤,多吃了會造成痛風發作,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痛風病人吃黃豆類製品,長期跟蹤檢查發現,痛風的複發率沒有顯著提升的跡象,也就說明適量攝取黃豆製品沒事,所以可以用黃豆類食品來替代肉類補充蛋白質,既補充營養又能預防痛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