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一说起痛风,很多患者都不寒而栗,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不少人形容说痛风疼起来就像被烧红的铁水倒在脚上一般,甚至在民间把痛风、牙痛和生育痛成为人生的三大疼痛。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接近两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八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我国痛风患者将超过1亿人,而且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在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10%左右。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重男轻女”的痛风,发病主因是尿酸过高

痛风是一种“重男轻女”的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也就是说有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女性有天然的保护——雌激素,不过这也说明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停经后,没有了雌激素的保护,女性痛风也会逐渐增多。

痛风发病的主因是体内尿酸过高,尿酸是人体排泄的废物,如果血中的尿酸增加,就有可能在全身积聚,尤其喜欢沉积在人体的关节,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结晶,也就是常说的痛风石。一般来说,尿酸在人体中的标准值并不相同,男性略高为:149-416umol/L,女性稍低为:89-357umol/L,接近或超过标准值就需要干预,防治尿酸过高。

痛风一旦发作,通常以大脚趾、脚踝及膝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最为常见,严重者甚至会肿得穿不下鞋子、痛得无法行走,大大影响生活行动能力。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其实痛风最怕的就是肥胖,其中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由于现代人饮食西化,年轻人肥胖比例逐渐增加,这也是痛风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热量的摄取,不要大鱼大肉,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鲜、红肉等,应该适量,每天多运动、控制体重,以及酒也不要喝太多。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高嘌呤食物诱发痛风发作,应适量摄入

痛风在以前有“富贵病”的称号,就是说吃的太好才会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引发痛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代谢异常、肾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等,但主要的因素还是摄取了较多的高嘌呤食物以及饮酒过量,当人摄入嘌呤过多,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那么就会产生较多的尿酸,而尿酸大量堆积就会造成痛风发作。

一般来讲,尿酸高的人及痛风患者应减少摄取2类食物,一种是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另一种则是高汤类食物,比如浓肉汤,卤肉汁等等,这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在不影响人正常营养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摄入。此外,还要减少果糖类食物和酒类(尤其是啤酒)的摄入,这两类食物能够造成人体尿酸排泄异常,都需要从源头控制。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国外有研究显示,适量的摄入嘌呤并不会增加痛风的患病率,但大量则会明显增加,所以要符合健康的饮食习惯,凡饮食都要均衡,餐餐适量;而且该研究发现,过度禁止甚至完全不摄入高嘌呤食物,不但可能起不到降低血液中尿酸的含量,还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痛风生活控制原则

饮食过度、不当会导致人体尿酸过高,或者尿酸排泄不畅,从而导致痛风,但除此之外,有4点生活原则也应该注意:

首先注意控制体重

前面我们说了,腹部肥胖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所以减肥可以改善或避免痛风。不过减肥也需要技巧,必须循序渐进,因为过快的减肥,身体组织脂肪大量分解,也会生成大量的尿酸,反而导致痛风发作。此外,如果痛风发作期,也不能减肥。

不要剧烈运动

适度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对于排泄尿酸预防痛风也有好处,但如果突然剧烈运动,一方面突然减重生成大量尿酸,另一方汗液带走水分,排尿量减少,而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这样也会加重病情。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多喝水

多喝水是老生常谈,多喝水可以帮助尿酸排出,有痛风问题并且没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每天最少要喝3000ml以上的水分,夏季或者运动出汗时应该再增加饮水量。不要喝饮料和咖啡,这两者都有利尿的作用,会增加血尿酸的浓度。

听医嘱服药

治疗痛风应该听医嘱服药,如果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服药也要咨询医生,因为有些药物可能会减少尿酸的排出,导致痛风加重,比如利尿剂等。


尿酸高的人,应该少吃4类食物,加上良好生活习惯,痛风不来扰

最后,解决大家的疑问,以前大家都以为黄豆制品含有高嘌呤,多吃了会造成痛风发作,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痛风病人吃黄豆类制品,长期跟踪检查发现,痛风的复发率没有显著提升的迹象,也就说明适量摄取黄豆制品没事,所以可以用黄豆类食品来替代肉类补充蛋白质,既补充营养又能预防痛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