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近期網絡上沸沸揚揚地討論一位名譽等身的教師抄襲他人作品的事,有關教育部門3月6日公佈了調查結果,認定為是這位老師存在

學術不端的行為。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網絡的輿論對這位名師可謂口誅筆伐,聲浪巨大,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抄襲、盜取別人勞動成果的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也與這位老師的職業和所獲得的各種榮譽有關。名不副實,德不配位,更加深了人們對這個事件所產生的憤怒感。

這是一種正義感的表達,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因為如此高的關注度,促成了事件很快就有了處理結果。這位老師被調離了一線教師崗位,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然而,我們也要思考一下這巨大聲浪中所裹挾著的“牆倒眾人推”“看熱鬧不嫌事大”意味,所謂“眾口鑠金”,過激的言論看似只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觀點而已,之於當事者,卻彷彿整個世界在今天之內都在表達著否定,甚至是在否定著一切。

基於這個事件,讓我再一次意識到了

人性的複雜,也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一部作品:《罪與罰》,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事件中的這位的名師,讓我聯想到了《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不妨讓我們來聊幾句吧。

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圖源網絡,《罪與罰》

一、如果出於善意,是否可以逾越底線—“罪”

拉斯柯爾尼科夫,以拿破崙為偉人,認為自己也應該成為這樣能夠主宰、統治命運的“不凡的人”。為了證明這套理論,拉斯柯爾尼科夫蓄謀殺死了他眼中罪惡的人—一名放高利貸的老太婆,踐行了自己有權力奪去別人的生命的理念,從而佐證自己是“不凡的人”。

在與警察分局偵查科長—波爾菲裡·彼德羅維奇初次交手時,這位法律系在讀的大學生清晰地表明瞭自己內心信奉的理論:

“非凡的人”有權……也就是說,並非官方的合法權利,而是自己有權准許自己的良心逾越……某些障礙,而且這也只適用於唯一的情況,即為了實現他的思想(有時也許是可以拯救全人類的思想)非這樣做不可。

依我看,如果開普勒和牛頓發現,由於某些錯綜複雜的原因無論如何也不能公之於眾,除非犧牲干擾這一發現或成為其攔路虎的一個人、十個人、一百個人甚至更多的人的生命,那麼,為了把自己的發現向全人類公佈,牛頓就有權利,甚至有義務……消滅這十個人或一百個人。然而,決不能由此得出結論,牛頓有權隨便殺人,見到什麼人就殺什麼人,或者每天在市場上偷竊。

--《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眼中,為了大部分人的權益,他有權“踏過別人的血泊”去執行“正義”。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喪心病狂的惡魔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拉斯柯爾尼科夫行兇殺人時可謂心狠手辣,但從狂熱回到現實中時,他又是一名正直、正義的年輕人,是書中虛偽、低劣靈魂形象的對立面。換句話來說,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時行兇,但有人性,因此逃不過內心良知的譴責。

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圖源網絡

二、逃過了世人的非難,但卻逃不脫良知—“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拉斯柯爾尼科夫設置了兩種懲罰,一方面警察局在偵破案件,一步步逼近他;另一方面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內心掙扎,折磨地他不成樣子。

拉斯柯爾尼科夫行兇之後,發現他的理論在人性面前開始動搖了,他的行徑親手割裂了他與人的聯繫,他無法再與朋友正常交流,既便是面對特意來看望他的母親與妹妹,他曾經深愛的親人,也無法再與他們接近了。罪行把他與這群正直、樸實的人群區分開來,罪行就像染上瘟疫一樣,病態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無法正視人性中曾經美好的一切。更加絕望的是,在他看來,已經回不到原來的路上了。

拉斯柯爾尼科夫畏懼事情敗露,他用他的機智與偵查科長—波爾菲裡·彼德羅維奇周旋,然而經驗豐富的偵查科長也在一步步逼近事件的真相,就像一場貓與老鼠的遊戲一樣。但波爾菲裡·彼德羅維奇並沒有貿然出手,在與拉斯柯爾尼科夫打交道之中,他意識到這位年輕人可能是一時走錯了路,波爾菲裡已確認兇手非拉斯柯爾尼科夫無疑,他不斷給拉斯柯爾尼科夫心裡施壓,期望這位年輕人能夠投案自首。

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圖源“IC photo”或“圖蟲創意”

三、承認自己的過錯,承擔應有的懲罰—“救贖”

戲劇的命運使得有別人被迫認罪了,當然他不過是代人受過。拉斯柯爾尼科夫如果堅持不認罪的話,他幾乎已經逃過了法律的懲罰,但他遇到了

索尼婭,這位真與善化身的女子。

索尼婭為了自己的父親、繼母、弟弟妹妹能夠維持生活,甘心出賣肉體,淪為“妓女”來養家餬口,她的犧牲是無條件的。拉斯柯爾尼科夫內心善良和正直的部分敏銳地捕捉到了索尼婭的純潔內心,這是兩種相似的心靈的共鳴。索尼婭的出現在喚醒他的人性。拉斯柯爾尼科夫逐漸意識到:在索尼婭的善良與對宗教的虔誠面前,他 “不凡的人”理論徹底失敗了,他的行兇與恐懼是一種徹底的自私

索尼婭告訴拉斯柯爾尼科夫:“去承認你的罪過,上帝就會給你新生了。”鼓舞他:“以受苦去贖你的罪吧。” 拉斯柯爾尼科夫不再辯解,內心肆虐的狂風終於停歇,他又回到了人間,回到了親愛的朋友,媽媽,妹妹,以及索尼婭之中,因為他決定自首,用受苦來償還自己的罪孽。拉斯柯爾尼科迎來了內心的救贖。

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圖源“IC photo”或“圖蟲創意”

四、人性有善有惡,但卻少有純粹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小說安排了一個好的結局,拉斯柯爾尼科夫被流放西伯利亞接受8年苦役。不久,索尼婭追隨他來到了那裡,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心意相通,決心以虔信上帝之心,迎接新的世界。

《罪與罰》的故事裡,拉斯柯爾尼科夫不是全然地惡,也不是完全的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宗教的信仰來救贖人心,是啊,人性總是摻雜著不同成分的。

抄襲、學術不端值得原諒嗎?看《罪與罰》中的人性與救贖

圖源“IC photo”或“圖蟲創意”

回到“學術不端”這件事上來,“宣揚養成閱讀習慣,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讀物”的出發點,可以視為一種善意,但卻不能僭越對他人辛勞創作所享有的著作權,無心之失,或許值得原諒,但這種行為的本身,實際上已經是一種“惡行”,應當在法律框架內,重新界定所得利益的分配歸屬,彌補被侵權作者的損失。如果說這是一種懲罰的話,它仍浮於表面。另一種懲罰則在內心,這個層面的懲罰是否發生,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然而它卻是真正悔改的標識。

網絡哪怕已經洪水滔天,也希望當事的老師不要太過在意,洶湧輿論也有扭曲之時,因此不足為懼,若只是一時迫於壓力,作道歉姿態,而內心並無悔改之意,此誠為失去改過機會。內心若有所領悟,必當痛下決心,改過前非,此乃救贖之道。

人心不可度,善惡一念間。

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相信人性善的一面,基於我們對事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這些真實信息的瞭解不足,不該一味蠻橫指責,以免求全責備。正義需要發聲,但正義也要基於事實。我們希望任何事情都應當公平公正地得以解決,揚善懲惡,需要的是真實客觀,而非落井下石。冷靜地保持關注,自然就會形成一種壓力,等待時間的公正裁決。

如古語所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若犯了錯,應當接受懲罰,但我想此時任何人都應該被給予改錯的機會,而救贖自己的,最終也只有自己。

----

堅持用自己的觀點來思考與寫作,用溫暖的文字與你相遇。請關注我,為你帶來獨有的視角與文字。

圖: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部分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