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作為封建社會一種特有的產物,帝位在當時的背景下儼然成為了皇室必爭的位置,而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了皇位廝殺,甚至不惜手足相殘,血流成河,這樣的爭鬥直到坐上了皇位也不曾休止,為了讓這個位置一直在子孫後代裡流傳下去,無數人絞盡腦汁為後代鋪墊基礎。

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而在當年,在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去世之後,本想將皇帝之位傳承於他的朱元璋痛苦萬分,但好在朱標留下了遺子朱允炆,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孫子順利登上皇位,朱元璋將當時朝中所有對其構成威脅的臣子全部處理掉了,但朱元璋兒子眾多,其中心懷鬼胎之輩也不少,以燕王朱棣為首的人覬覦著皇位,為了能夠順利篡位奪權,當年朱棣還借用了寧王朱權的八萬精兵,甚至答應其事成後兩人平權天下,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呢?

寧王朱權的地位

當年朱元璋將朱權封在大寧,想讓其在當地防止北元軍隊入侵,維護整個明朝的安危,但也正是由於這個契機,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寧王的軍隊實力非常強悍,其麾下的朵顏三衛騎兵更是以戰鬥力聞名天下。

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可即便有著如此強橫的實力,但朱權對皇帝之位從未有過貪圖之心。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後,為了削弱各個藩王的實力,開始實行削藩政策,即便在對自身地位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朱權也從未有過任何反叛之心。

儘管朱權從未想過將自己置身於皇位爭奪的漩渦之中,但他強大的實力勢必會引起他人的注意,無論寧王最終選擇加入哪一方,他帶來的軍事力量無疑是強大的。

危難形勢下,朱權被迫合作

在建文帝繼位之後,面對個個手握重權的藩王叔父們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所以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這些藩王自立權勢對其構成威脅,他與眾位臣子聯手開始準備削藩政策,但在我們當下來看,當年建文帝實行該政策時無疑具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先易後難。

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在削藩政策實行初期,他先是將湘王、周王等實力較弱的五王削弱,雖初期看起來勢頭較好,但這對於朱權、朱棣等藩王來說無異於打草驚蛇,尤其對於心懷二心的朱棣,面對已然對自己產生威脅的政策不可能不採取行動,倘若在此之前,朱棣還在權衡考量此時造反的可能性的話,那麼在削藩政策提出之後便是一定要反。另外,在前五王被削弱的過程中,也留給了朱棣較為充足的準備時機。

而以朱棣一人的實力對抗整個大明王朝顯然並不實際,於是他的心思就打到了寧王朱權的頭上。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起義,想一己之力抗擊明朝,同年九月,朱棣率領麾下精兵到達朱權所在的大寧,對朱權謊稱因兵敗前來求救,此時,朱棣雖以對外宣稱起兵造反,但朱權重情,說到底也是自家的親兄弟,於是放朱棣入城。

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兩人相見之後,朱棣便發動了他的戲精屬性,先是向弟弟痛哭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又想要朱權幫他寫一份奏章主動向建文帝請罪,朱權以為他真心悔改,絲毫沒有任何懷疑,還答應會幫他求情。

但朱權絲毫不知他已經逐漸被朱棣玩弄於股掌之中,朱棣先是將自己的兵馬埋伏在大寧周圍,有用重金賄賂了朵顏三位部長以及各路守軍,這一切皆在神不知鬼不覺中。

在住了幾日後,朱棣向朱權辭別,朱權將其送出城外,出城後不久,伏兵皆從四路而起,朱權被俘虜了,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縱然朱權再過悔恨也無濟於事,在進入燕軍後,朱棣向他信誓旦旦地承諾:在事成之後,願與其平分天下。在得到了朱權的支持後,朱棣儼然如虎添翼,順利的登上了帝位。

朱權並未得到相應承諾,安度晚年

其實寧王心裡也知道,那句“事成之後,中分天下”不過是一句欺騙之語,有朝一日朱棣登上帝位,說不定第一個對付的就是自己。

朱棣起兵造反,寧王被迫以8萬精兵相助,最後得到怎樣的回報

果不其然,朱棣順利登機後絕口不提平權之事,公元1403年,寧王被改封到南昌,後半生過的也算順遂,一直活到了正統13年,享年70歲,在古代如此高齡屬實少見。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寧王也是懂得明哲保身的,既然無法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不如隱居此生,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