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当今“断代工程”错误的《夏商周年表》


简评:错误的《夏商周年表》

一. “夏商周三代工程”中的《夏商周年表》中的帝王纪年大多都没有以史为据,也

没有得到文献支持,而是全凭自己武断和想象而成。要知道假如其中有一个帝王纪年有错

,一发而牵动全身,整个“三代工程”很可能就是一个成为镜花水月,错误不真,失败的

工程,这点工程负责人心中也必须明白。如果在其中弄虚作假,更是伤天害理,难有好报

本人无论是《夏商周帝王纪年表》或是《鲁国帝王纪年表》,其中帝王在位年数,没

有一个是由我主观人为而定,也不会有一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产物,而且都有文献可作为旁证,

并且能说得出它的来源出处。而“豆腐渣工程”则做不到这点。

二. “夏商周三代工程”的朝代年界限,不但有多处为正整数,而且自成汤改夏为商

至盘庚迁殷,又巧为1300年的整数。即使是史盲也能看出这其中的不真实性。因为历史不

大可能有这么多巧合。为何工程负责人就没有看出这其中之假?这难道真是工程的需要,

还是有人巧设机关,欺上骗下,盗名窃利,我想明眼人一看便知。考证历史,岂能平均而

为?勿忘:历有不均,故有其闰,史有不匀,则有其真。

退一万步讲,尚若确实是无知,也应该实事求是才对,又何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

活受罪。更不该用此种不科学卑劣手法造假欺骗人。我想中央国务院是决不会下命令,限

定“夏商周三代工程”一定要在国家“五十大庆”或所谓的“千禧之年”前一定要突击完

成。“断代工程”本可等弄清事情真相后,再向世人宣布中华文明史的“千古谜团揭开!

”也不迟。

三.帝王无年,朽木无根。根生树荣,精足神灵。什么叫做“三代工程”?“三代工

程”至少应有夏商周三代的比较详细的历史真实内容。然所谓的《夏商周年表》中,只有

西周的帝王纪年较详细,而夏、商两代帝王纪年不是空白,便是不全。连制造三代历史年

表的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又何能使人相信其真?《夏商周年表》充其量只是一个错误

不实的《西周年表》!简而言之:三缺二,不能算具有真实意义的完全的“三代工程”。

更不用说“千古谜团揭开!”说什么“已找回失落的年代”,只能算是:以西周充三代,

是把人当猴戏!欺人太甚!

四.夏商周三代历史不明,不能算“夏商周三代工程”已经完成,如果 我说“断代工程”

连三代帝王名号都分不清,是不会有人会有人相信的。你算老几?人家都是专家教授,你

有什么资格这样说?然而事实无情,在当今 “断代工程” 的《夏商周年表》中确实有几

位帝王的名称是搞错了,但愿这只是绘制人的错误。虽然如此,工程负责人也难逃其咎,

至少他们没有办好审查关。当然,忙也可能成为他们一个很好的理由和借口。

《夏商周年表》中商代第六位商代帝王沃丁后的商王,应是太庚,而不是太康,千万

不要张冠李戴,否则又要闹出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夏代太康的帽子传给商人,虽是祖传孙

,本在理中,无啥大过,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未经其人同意,虽便给人改名,这是一

种不礼貌的侵犯人权之举,并非妥当。而且这样做会造成史之混乱或不实。杜康造酒,本

在夏之前,然今就有人妄言:“杜康就是太康”,那么人们又不禁要问:“倒底是哪个太

康呢?”这岂不是又徒增一谜。再说酒的历史并非起于夏代,而是帝喾爱妃简狄造酒,两

者相距数百年。

不错,古代帝王之名号,因种种历史原因,确有重复或一帝多名。然我敢说商之太庚

决非名为太康。理由之一,就是商代帝王或夏时商侯似乎就有个一个共同之俗规,其名号

后,都要以自己的生日天干作为殿后。此之規矩也是与其夏人、周人区别之一。我们也可

以从商人的历史中看出这点。

商为诸侯时有:阏伯、契、(商均)、昭明、相土、昌若、曹围、季冥、振亥、微甲、报

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

商为天子时有:成湯、外丙、仲任、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 仲丁、 外

壬、河甲、 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

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文乙、纣辛。

夏代最后一帝名:主癸,因其字为:傑,故称:夏傑。后人将名与字两者联起来,便又有

名:桀癸。夏傑之子成汤,也有多名,因为成汤也生于乙日,故名:帝乙或天乙。商殷最

后一帝名:受辛,后人称其为:殷纣或纣王。纣,是他的字。《夏商周年表》商代帝王成

汤之后的帝王应是外丙,而不是太丁,太丁只是文丁的别名。外丙与太丁之间要相隔二十

多世,几百年。

“断代工程”分不清前羿和后羿,张冠李戴,将帝喾年代的司衡羿之爱妻嫦娥,下嫁

于数百近千年后的夏代有穷氏后羿。就像有人将唐朝楊贵妃下嫁蒋介石一样荒唐可笑。历

史上此类笑话层出不穷,我国星象学老祖张果老本是唐尧时人,然后来却有人造假,将其

归至唐朝。还成为八仙中的一员。两者之间更是相距千余年。

“断代工程” 连三代中众多帝王名号都没有搞准,我们又怎敢奢求“工程”之真。我所

考的殷商帝王名号,是以前人董作宾先生的《殷历谱》中的商代三十位甲骨文帝王名为基

夲,再参考其它史料文籍而定。不知“断代工程”之殷商帝王年从何而得。我还想问“断

代工程”负责人,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字纪年与你们的所谓考证,谁更具有权威和真实性?

!王名不明,地名也乱,“断代工程”更将成汤伐桀时的鸣条当南巢。把武王伐纣在王屋山峰火集诸侯的“云火”,当成“一颗流星正好落在武王所住的屋顶上”,滑天下之大稽!“豆腐渣工程”若不废除,其害无穷尽。


五. 夲人依史籍考证:夏代431年,商代609年,周代754年。而《夏商周年表》却没

有体现出历史文献中的真实朝代数据,如夏代431年,商六百余年、凡周867年等,因此其

必然是一个错误不实的历史年表。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豆腐渣

工程。

六. 《夏商周年表》中,一仆二主现象严重,例如:公元前922年既属于穆王,又属

于共王。一个朝代可具有多个诸侯,但一朝中一般是决不能同时拥有两位天子。“工程”

责任人不明此简单道理,太不应该!

虽然汉有三国鼎立,明末清初之时的公元644年,一年中有三个皇帝,但这都是查有实据

,不知“断代工程”从何而知,“公元前922年既属于穆王,又属于共王?”可有历史依

据?

七.《竹书》云:“纣王52年12月庚寅日,周始伐殷。”《年表》因其所恶,定纣在

位30年也是错误的。既不与历史文献相符,也不能与董老《殷历谱》中的“纣王51个甲骨

文纪年”相合。敢于同出土文物甲骨文铁证较劲,实在令世人佩服!“工程”责人就不怕

因此而挨人臭骂,头破血流,粉身碎骨,地狱千秋!

八.阴中有阳。《年表》中虽不是百分之百错误,但其正确处是少得可怜,如果严格

地说,确是一无是处。例如,表中昭王在位19年及夷王在位8年,虽基本符合史籍事实,

然因

其他王年有假不真,故也影响到了昭王的所处年位,而使其不真。共和时间、宣、幽王年

,虽曰:正确,但已不属“断代工程”之功。

九. 《唐书. 历志》云:“成汤伐桀,岁在壬戍,其明年,汤始建国为元祀。”《夏

商周年表》所定夏商两代的界年,不为“壬戍”年,不为公元前1619年!而胡定成汤伐桀为公元前1600年,请问史据何在?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只能是一个错误不实失败的工程,这点不容置疑!


十. “夏商周断代工程” 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既残缺又混乱,且有不真!自古以来

,历朝各代都认为应该是以“周亡鼎失”作为周代秦朝的分水岭。除了主张“焚书坑儒”

的李斯、“指鹿为马”的赵髙等马屁精及当今信徒以外,谁也不承认秦皇是第一位统一中

国,首位实行中央集权的皇帝。否则公元前256被秦灭后至秦公元前221年,其间35年历史

算什么?算秦还是周,或是其它?虽然周亡时,秦尚未统一中国,但自古至今历史上并不

是以国家完全统一作为朝代的标志和条件。

“据皇初考,黄帝定天下,内设大将,将师立为上将军,建华盖,立斗献。外置大司

马五人,大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百二十五人,裨将军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二千五百人,

司马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人,(诸)侯(兵)十一万二千五百人,当百二十二万五千人。士

吏四十五万人,士三百五十万人。应协于易弧矢之利,曰:,威天下。预受符命之文,稽

前人将吏之备也。”《全上古三代文》

请问“三代工程”责任人,黄帝有这么多军队,这么大的权威,黄帝同秦皇所比,谁

更应是始皇?首先统一中国之功该属何人?神农、黄帝没有中央集权,能统治全国六、七

千万人口,那么长的时间吗?秦皇又统治了多少年?

不懂华夏基本历史,竟然搞什么“夏商周三代工程”,二十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千古

一绝!


对“夏商周工程”中的《夏商周年表》西周部分对比分析


断代工程 所定西周王 在位年数 大多无有史据 而考证历史,则必须以史为据,没有史据文献证明,能算什么“历史大工程”?

成王在位30年,工程定其22年,此22年查无史据,是为上世新产品,康王在位26年,史上无争议,明明白白,工程为何要减去康王一年,成王八年,分明是为凑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而被迫造假!

武王 1046-1043 4 《汉书》、《吕览》《逸周书》等定武王六年崩。

成王 1042-1021 22 《稽古录》《竹书》等成王即位三十年崩。

康王 1020-996 25 《汉书》《御览》等康王在位26年崩。

昭王 995-977 19 《通鉴外纪》等在位19年。

穆王 976-922 55 《通鉴外纪》、战国时黄歇《西周纪年》在位20年。所谓55年,《史记》造 假,以寿年当王年!勿忘司马迁、刘歆皆是为公元前1123年伐纣年学说者!

共王 922-900 23 《竹书》共王元年,岁在甲寅,在位12年。

懿王 899-892 8 《竹书》懿王元年,岁在丙寅,在位25年。

孝王 891-886 6 《竹书》孝王元年,岁在辛卯,在位9年。

夷王 885-878 8 《竹书》夷王元年,岁在庚子,在位8年。

厉王 877-841 37 《竹书》厉王元年,岁在戊申。

周厉王在其12年时奔彘,后共和君代他执行14年,因此厉王应纪在位26年。按照黄帝以来的旧轨礼俗,后之摄政年皆算在先王头上,舜禹如此,鲁昭公也是,在位37年的是鲁厉公,而非周厉王,工程大老爷们,万不该張冠李载,分不清延安与西安!鲁昭公在他25年时外逃,七年后亡于乾,史纪他32年,而不纪他在位25年。

经他们一胡搞,西周总纪年一下就多了35年,37-26=11 11+14=35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武王还会是前1046年伐纣吗?

共和 841-828 14 前人已作定论。非为“断代工程”之功。

宣王 827-782 46 前人已作定论。非为“断代工程”之功。

幽王 781-771 11 前人已作定论。非为“断代工程”之功。

有前辈董作宾《殷历谱》中的纣王51个甲骨文纪年在此,“豆腐渣工程”还敢言:“纣王

在位,只有三十年否”?

“纣王十三年,又闰六月,前后闰月皆为大。 纣王卅二年,前五月小,后二月大。

纣王十六年,前二月大,后二月小。 纣王三十五年,前二月小,后二月大。

纣王十九年,前二月小,后二月大。 纣王三十七年,前十月大,后十月小。

纣王廿一年,前七月小,后七月大。 纣王四十八年,前八月大,后八月小。

纣王廿五年,前六月大,后六月小。 纣王五 十年,前五月大,后五月小。“

纣王廿六年,前十二月大,后十二月小。 纣王五十一年,太史奔周,王不告朔。

纣王廿九年,前八月小,后八月大。 纣王五十二年,武王伐纣,岁在辛未。五

十三年。(公元前1009年周历2月初四甲子日),纣死商亡,改朝换代,商被周替。

表中皆为公元前 制表:严维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