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三八式步枪带的刺刀有个钩子,是做什么用的?

太熟悉的旋律82785738


相信大家都从影视剧当中看过这样的场景:鬼子扛着三八大盖进村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临走时,三八式步枪,带有刺刀的钩子上还要挑着鸡、鸭之类的东西。那么刺刀上的钩子就是用来挑抢来的东西吗?当然不是了,千万别小看了这个钩子,它有很大的用处!



在许多影视剧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日本士兵不但喜欢把膏药旗挂在步枪上,而且会在枪把上刻上樱花,象征着他们为之疯狂的"天皇荣誉",挂钩就是用来悬挂日本膏药旗的。


挂钩作用不仅仅如此,狡猾的日本鬼子设计的挂钩,在实战中也有很大的好处,三八大盖上面的刺刀是可以单独取下来的,在白刃战中取下来之后就变成了一把中型刀,挂钩能起到保护手的作用,鬼子在残害我国同胞的时,避免用力过猛,手滑上去伤了自己。

鬼子的刺刀虽好,但终究输在了我们的大刀之下,他们虽然狡猾,但是邪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网友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是悟空问答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转载,留言,关注小马论古今,了解历史,以史鉴今!

小马论古今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小鬼子刺刀上有个钩子,干啥用的?能干啥!当年小鬼子,迈着他们哪罗圈腿,撅着屁股哈着个大腰子,一摇一晃的整的像头鸭子似的,端着他们那破三八大盖,到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到处祸祸人。

进村子扫荡,那叫个臭不要脸的,见了猪骑猪,见了驴还跟驴较劲,见了鸡抓鸡,见了米袋子就抗粮。这东西整多了没地放,整个钩子挂上去,腾出两只手,接着摸东西呗!

所以没这钩子,摸少了不高兴,那么小鬼子的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也就在设计中添加了那钩子。

后来发现,这东西挂多了,遇到咱狙击,这玩意太影响射击效果,所以就取消了,直接把鸡鸭挂腰带上了。

说道这里,估计懂刺刀的小伙伴,要开喷了:“啥玩意?你个老梁又开始蹲椅子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呵呵!俺就这毛病,瞅着小鬼子,就想起了他们进村子那德性样,不咧咧两句,心里堵的不行。

当然他们用这钩子挂东西,您以为没有干过吗?不老少,只不过这钩子设计之初,压根就不是让他们挂鸡鸭的,当然也不是用来挂他们那中间一点红的破膏药旗的。

好了,接着咱正经点,好好说说这事。

咱先说说,小鬼子这刺刀是咋来的,先打个底不是。

咋说呢?小鬼子三八大盖上那刺刀,他也是抄袭别人的。话说小鬼子别的不咋地,抄袭却挺来劲的。

开头他们不是搞明治维新,想弄个工业化的国家,从上到下这就全部效仿西方换一茬。

这不换到军队当中,这就需要枪,那么当时在国际流行的好枪他也不少。那么到底抄袭那家的呢?当时欧洲这块,法国号称全球第一。

所以小鬼子整体思路就把法国的枪支给照搬了过来,这就有了所谓村田枪。

那么法国人那刺刀就有这钩子,他们也就照猫画虎的给照抄了过来。

当时这造枪的村田经芳,拿到样本的时候,他也是一脸的懵圈,这钩子到底是干啥用的?

他也不清楚,那么为了保持一致,所以这刺刀上的钩子就被保留了下来。

那么这刺刀咋就到了三八大盖的身上了呢?

毕竟这村田枪是抄袭人家的,压根就不可靠,你瞄的是屁股,结果打到了肚脐眼上,也就是说打不准。

后来就在这村田枪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这就是后来的三八大盖。那么变成三八大盖之后,这刺刀的设计并不影响,所以就保留了下来。

而这小鬼子本着吝啬鬼的原则,这一用就是四十年,用到了二战结束,基本上就没怎么大范围的修改过。当然刺刀他也是一样。

那么这钩到底是干嘛用的呢?

三八大盖上的这刺刀全名叫做三十年式刺刀,这长度比一般的刺刀要长一些,所以单独拿出来不管是刺也好,砍也好都很趁手。

那么他这钩是吸取了过去刺剑的特点,那钩是用来锁死对方的剑,预备用蛮力或者脚丫子解决问题的。

因为刺刀要用刺的干活,所以法国人就将这钩保留了下来,预备这战场上遇到拼刺刀的时候,用那钩锁对方刺刀用的。

当时设计之初功能比较单一,就是为了锁对方的刺刀。大家伙应该知道,任何东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他的隐藏属性。

当时人类进入热武器时代,这子弹就成为了消耗品,那么装子弹的箱子这就成了必须。

大家伙一股脑全部用木头箱子装子弹,但这箱子出厂的时候,为了保险其间,封的比较死,就必须用撬棍去撬,才能打开箱子取出子弹。

当年二战的时候,意大利的军队不就是因为家里边找不到撬棍,打不开子弹箱子,这就成建制的向对方投降了吗?(这事是真的!俺没胡咧咧!)

所以这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兵的发现,他完全可以当撬棍的使用。

于是这一伟大发现,成就了刺刀那钩的第二个作用,当撬棍的使唤。

当然您要拿这钩当啤酒瓶子那起子用,俺是没意见,您要是能起开了,告诉俺一声,俺就给这钩子再写上第三个功用。

哈哈!

但这事慢慢的发现,这钩子压根就没有想象的作用大,这钩子就慢慢的从刺刀的模型中给取消了,这不现在瞅见的刺刀那刀把上都是直的,没钩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时候用的步枪最长的要数三八式步枪,这种枪威力大,总长度可以达到1663mm。在中国,老一辈的人都叫他三八大盖,这个枪是可以安装刺刀的,这个刺刀上面都会带有钩子,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点来说,这个钩子就可以称之为刀格,是护手钩。因为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可谓是骨子里传下来的,根深蒂固,一旦觉得自己要对不起国家,那就要切腹自尽为国家殉国。

也正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才使原本只有一根“光秃秃”的枪杆上露出了战争的面貌,使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发挥了他们最擅长的刀法。

而且刺刀又特别适合白刃战,因此二战中的日本在三八式步枪中加入了刺刀作为辅助作战工具,战争中加了buff,才会在中国的卫国战争中叫嚣了长达14年之久。


日本武士道的文化传播也给刺刀大肆宣传了一波。早期额冷兵器时代,士兵之间的对决一般都是近战,这个时候的武器使用刺刀也不为过。

刺刀分为刀柄、刀格、刀身和刀鞘,三八大盖上带有的刺刀的类型属于刀格,也是刺刀的一部分,位置处于刀柄和刀刃之间,钩子的部分就是刺刀的刀格。

刀格一般由枪口环和护手钩组成,枪口环的作用是紧紧的将刺刀固定在枪管上,防止刺刀和枪支连接不牢而引起射击准确度降低的事情出现,而护手钩则恰恰减少或者断绝了刺刀可能给士兵带来的伤害的概率。

护手钩,正如其名,最初的作用就是保护士兵的手,士兵握着刺刀,防止手向前滑而被刀刃划伤,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士兵的安全,减少了手和刺刀的接触。这也是他最初也是作重要的作用。

其次就是被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作为弹药箱的“启瓶器”,将其功能化,还有就是架枪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在士兵休息的时候,大多时候会将枪放在一起,护手钩再次发挥他的辅助功能,将枪稳稳的架住,方便休息结束后取枪,提高了效率。


当时打仗的时候经常行军,行李众多,士兵们也为了节省力气,经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钩在护手钩上,将枪扛在肩上,省去不少力气。

事实上,护手钩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近身格斗中,刺刀的灵活运用,外加护手钩的“金牌辅助”战斗值瞬间提升还几个度,发挥格挡的作用相比直接用刀刃和刀背去迎合要好的多。在中国的传说中也有一个叫护手钩的武器,又名虎头钩,听说窦尔敦用的武器就是这个。

护手钩的作用范围十分的广泛,运用的的当,可以发挥出护手钩杀伤的广泛的范围,可以当做具有锋刃之尖锐的剑,亦可以戈和矛组成的戢,又或是“百兵之王”的枪,多重的优点使用得当后聚集一身,作用范围亦可广为应用。


护手钩有双戢护手钩法,是古代兵家所集。双戢护手钩法共有两路,一路为名云钩,二路为名花钩,该套路为清朝末年的武术名家“大刀王五”在宁所传。

至今已传三代,听闻凡是练习过双戢护手钩的习武之人,均有“双钩在手,精神陡增,两壁有力,气贯全身”之快感。可见护手钩在中国近代早期就已经出现。

在二战当中,这种刺刀上加装护手钩对付当时缺乏武器的中国军民来说是非常的实用 的,可作为刺刀,亦可作匕首,也可以砍。

单从刺刀这一方面来说,这个护手钩的设计是极其成功的,长度方面的优势更加的明显。但是后来在实战中发现,其实用途并不大,形同虚设,当时日军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悬挂“战利品”。


篱上青说历史


刺刀上的钩子叫作护手钩,故名词义当然是用来保护手的!可能许多人会纳闷,这么个玩意如何能保护住手呢?事实上,这个护手钩的出现,还确实间接救过不少人。要知道,拼刺刀不光是捅然后往回拉这么简单的个动作。如果真有这么简单的话,当年不少国家的军人也没有必要怕日本人的刺刀。

许多时候,鬼子在和敌人拼刺刀时,敌人不一定用的就是刺刀,也有可能是大片刀,比如我们在不少影视剧中,看到的不少场景都是一些士兵使用的大片刀在和日军对战。这个时候,大片刀朝日军砍过来日军用刺刀一挡,正好能够不让砍刀刮到手,甚至人家转下枪就可能将砍刀脱手,这样一来明显能够有效御敌。

而除此之外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不过在战争年代,却有不少日军喜欢用护手钩来挑一些东西,比如一些日军在去一些村子的时候,为改善伙食总喜欢枪一些鸡鸭,多数时候强到的鸡鸭就会用绳子捆住挑在枪上带回去!

至于后来,还有人觉得这东西能够当起子来用,比如那个时候的弹药箱都会用钉子封死,想要轻松打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么办呢,用护手钩一别向上一挑就能起来,可谓相当省事。而除这些功能外,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甚至在二战和美军打的时候,更是一点用的发挥不出来,日本鬼子虽然拼刺刀是一把好手,但奈何人家美军有的是子弹,用的都是冲锋枪,谁还有空和你玩拼刺刀这么低级的东西,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杀几个鬼子。

因此,到后来即便是日本人自己也觉得好像确实没啥用,便将其取消掉了!


军武视界


二战中,我们对日本人的凶猛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除了他们灭绝人性让人讨厌外,拼刺刀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而且我们解放军的刺刀,拼起来要更凶猛一点。不过,日本的刺刀和我们的有点不同,他们的把手上的一端,都带着一个钩子。那我们现在的人就表示看不懂了,为什么要弄一个钩子?这是干什么做的?



从设计的初衷来看,分为两个原因:

保护作用

在拼刺刀的时候,如果发力太猛,如果撞到坚硬的东西,可能自己都要冲前去了 ,所以发力太猛,很容易就会让自己的手前滑,然后狠狠地划过尖刃,这样手指基本是要断好几根了。这样兵器都握不住了,只能被敌人杀死。或者说敌人的刺刀刺过来,顺着刀刃可以一直滑到手上,同样也会带来可怕的伤害。所以考虑到这两个因素,便在下面的部位,装上了一个小钩子,这样就能有效地让避免上面两种情况的发生了。



开启弹药箱

相信很多人都开过一些包装盒,就算是普通的纸箱,也需要拿刀子划开,至于那些贵重的器材,那都是要用木架固定,然后运输队的。那打仗的时候,弹药要怎么运输呢?揣怀里的话,估计人们都不敢,毕竟长途运输,万一一个颠簸弄炸了,岂不是太可怕?实际上,弹药的运输经常要用到大量的木箱的,尤其是日本,他们的装备都是严格打包的。新到的弹药箱要如何打卡呢?手掰是难以办到的,牙咬更不可能,于是一开始很多士兵都是用刺刀的刀刃直接上去挑开。但是刀刃很脆,一不小心就弄断了,即便是没弄断,几次下去也不好用了。考虑到这个原因,于是就设计了一个钩子。

上面的设计已经够人性化了,但是实际上日军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玩意妙用还挺多。

最常见的就是挂枪了。打仗休息的时候,枪械是要统一放置的,都平方地上太占地方,所以经常要竖起来放,但是竖起来又经常容易摔倒。作战时,枪支跌倒,可能就会引来攻击,所以这时候这个钩子又有用了,用这东西把枪挂起来很方便。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日军在我国犯下很多的罪,除了肆意杀人外,还随处打劫东西。二战中虽然日军很凶猛,但是国内的百姓穷苦得堪比我国,所以日军的后勤补给,经常要靠打劫我们的百姓。于是很多日军在逮住小鸡、鸭子等家禽后,会喜滋滋地把这些挂在那个钩子上,然后带回到军营吃掉。


不过,纵然刺刀有多好用,这钩子有多有用,随着枪炮的普及,刺刀早就没什么用了,正面战场连枪都快没机会用了,更何况是刺刀,就算是站在几千公里外,都可以用导弹精确打击,刺刀根本没用。于是后来刺刀用的机会极少,这种设计也就不见了。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刺刀,就都是没钩子的了。


小镇月明


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护手钩,不光三八大盖有,其他步枪的刺刀也有,只不过很多人看到的都是三八大盖。早起的刺刀,护手钩可以说是必不可少,而现在步枪刺刀的护手钩全部取消了,因为用处不大了。

刺刀这个东西,是可以安装在步枪上使用的,拼刺时使用,但是也可以作为匕首,三八大盖的30年式刺刀长度较长,可以刺,也可以砍。对于刺刀来说,这把刀设计的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在拼刺方面,长度占尽优势。

手持刺刀进行格斗的时候,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伤到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刺刀上多设计了护手钩,而护手钩这个东西其实是在19世纪后期就有了的,当时很多步枪都是使用过的。

这个钩子形状的其实是有用途的,我们都知道,枪支上的每个零件的形状都是精心设计的,而不是没用的。拼刺的时候,这个护手钩是可以卡住对方刺刀进行防守的,虽说情况不多见吧,但当时设计就有这个考虑。而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不多,后来都取消了这种设计。

护手钩的另外的作用就是可以作为简单的撬棍使用,开启弹药箱的时候,可以使用护手钩撬开。刺刀最初的设计仅仅是作为杀敌的武器,而士兵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将其多功能化,也就是当做一些工具使用,比如撬东西,通常会损坏刺刀。后来才在刺刀上加上了圆钩。

这个钩子还有一个作用,架枪的时候方便,很多时候,士兵休息的时候会把枪放在一起,护手钩可以很好地将枪稳稳地架住,提高了枪支取用的方便。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钩子几乎没什么用,都将这个设计取消了,而且,日本人后来也是取消了的,现在的刺刀更看不见这类设计了。本身,军刀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护手的问题了,而且现在的军刀都是多功能化了。


军武文斋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二战时,日本三八式步枪带的刺刀有个钩子,是做什么用的?”

在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都配备了三八式步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这38式步枪的最大特点就是长,如果在加上刺刀的话,全长能达到1.68米,要比当时美国、德国、苏联的步枪都还要长大约半米左右。因为日本人的个子普遍都很矮,所以将步枪设计的长一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在拼刺刀的时候就非常有优势了,正所谓是“一寸长一寸强”。但是,有一点估计大家都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在步枪的刺刀上面加上一个弯钩呢?

这弯钩叫做护手钩,不是只有三八大盖上有,其他步枪的刺刀上也有,只不过大家对三八大盖比较熟悉罢了。那么,这个弯钩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用处很大的。在二战时,激烈的枪战之后必然要进想行肉搏战,这个时候就是拼刺刀的时候,在步枪的刺刀上面加上也个弯钩,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的刺刀直面刺过来,可以利用弯钩勾住对方的刺刀,来改变刺刀的方向,进而能够避免自己被刺到。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刺刀刺杀对手,这样自然也就增强了己方的战斗力。

刺刀可以安装在步枪上在拼刺的时候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匕首使用。刀柄上的大弯钩能够起到避免手部受伤的作用,到后期都改成直的了。另外,因为日军的军用物资大都是用木箱子封装的,所以,可以使用刺刀上的弯钩来撬木箱,很方便。而且,日军的罐头也可以用刺刀的弯钩来启开,实用性非常强大。

设计护手钩的初衷是希望在和敌人拼杀时能够卡住对方的刺刀,然而在实战中发现这个用途作用不大,几乎成了摆设。世界各国的刺刀基本上都去掉这个配置,但是日军始终还保留着这个设计,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士兵悬挂“战利品”!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方便在枪上挂日本旗。


大史官


这也不是日本人的专利,这种带钩的刀护手在一战之前世界各国的步枪上都挺常见的

这个钩子是在拼刺的时候,用来勾挡敌人刺刀的。勾住并卡上之后,往前一推甚至就能让对方的步枪脱手,再不济也是对方刺刀不朝向你,这样就能占据拼刺的主动权了。然而打完一战之后,各国发现这玩意在实际拼刺中没啥鸟用,而且随着拼刺概率越来越低,索性也就取消了这设计。

日本在一战中就打了个酱油,而且没参与惨烈的欧洲陆战,因此这个钩子到二战还保留,但到后期也取消了这玩意


疯狗的轻武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以取代从甲午战争以来,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枪。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刺刀上有一个倒钩,作用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主要是在实战上,大家都知道,战场上白刃战有进攻也有防守,这个钩子的作用就是在进攻的时候,作为护手钩可以卡住对方的刺刀,然后再进行反击,从而最大化的击杀敌人。当然用来防守也是可以的,当时日军士兵就将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不过在二战后期,白刃战少了之后,这个独特的设计就被日军取消了。

第二点是日本人当初在设计这款步枪,是考虑到在战场上有很多的军备物资是用密封的箱子,盒子,罐体来保存的。而在战场上当打开这些军备物资的时候,如果没有趁手的设备会非常的麻烦。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士兵手中三八大盖儿上的刺刀的这个小钩子就会起到作用,说白了,这类似我们开啤酒瓶用的起子,用起来十分方便。


小凯侃历史


日本刺刀的这个钩子叫做护手钩,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手部的,在用手拿着刺刀同敌人搏斗时,有时候可能因为手上有泥巴,或者有汗水,导致手比较滑,再加上用力过猛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有可能伤着自己,安装在枪械上时,想的是还可以用这玩意勾住对方的枪械或者刺刀,然而这个功能想想就好,在实际的中意义不大,谁站在那让你钩着玩啊。虽说最初设计的作用都没太用上,但是还别说这玩意真让日本人给派上用场了,用的最多的就是在上面挂抢夺中国老百姓的东西。



当时由于日本海军的地位比陆军高,日本的军费相对的向日本海军倾斜,武器装备可能还看不出什么,毕竟作战模式不一样,但是在吃的方面可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日本本来资源就少,在战争前期偶尔还可以吃点牛肉罐头,用的也是正儿八经的牛肉,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那个小岛内的资源,就不太够了,又先供给给海军,这个时候在中国的日本陆军日子不太不好过,十天半个月的吃不上个罐头,就算吃上了也都是牛血和粗粮的混合物,有的时候甚至只有米饭再给点盐,这个时候扫荡成了日本人最喜欢干的事,因为抢夺中国老百姓养的鸡、鸭、鹅等家禽他们就可以美美的改善一顿,比吃那糊弄人的罐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抢来以后怎么拿呢?

日本人就发现了这个好地方,挂上面正合适,所以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抗日剧中,日本人抢了老百姓的东西以后,挂在枪上,把嘴都扯到耳朵根上了,挂的地方就是这个护手钩。

除此之外,日本士兵在休息的时候还可以把枪放到一块互相钩着方便拿取,在战争时也可以作撬棍使用,用于撬开弹药箱,我想当时的意大利要是有这个玩意,也不至于因为没拿撬棍打不开弹药箱而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