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心中有樂土,黃河故道邊。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塊孕育了快樂、承載著美好記憶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家鄉。

我的家鄉地處黃河故道,800多年前,古黃河南徙,在豫北名鎮善堂鎮留下一片片連綿不斷的沙丘,經過數百年的滄桑變化,人們將沙丘平整改良成一方方鬆軟肥沃的沙壤地,家鄉的人們祖祖輩輩在這片泛金色的黃土地上辛勤勞作,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窮也好,富也好,家鄉最好。小時候的家鄉還不富裕,人們的生活很苦,生產隊的時候,人們幹活兒很起勁兒,氣力沒少出,汗水沒少流,仍舊缺吃少穿。在我的記憶中,農村土地沒有承包到戶之前,天天吃玉米麵鍋餅,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上幾頓白饅頭。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特別饞嘴兒,總想著能吃點兒好的,當時可不像現在什麼品種花樣的零食都有,城裡人大不了能吃上餅乾和點心,這些對農村人來說簡直是夢中見到的奢侈品,現實中很多人見都沒見過。饞嘴兒的孩子能吃什麼呢?兒時最好的美味是落生。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生長期的落花生

落生,就是“落花生”,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鄉的人們都這麼叫,其實在全國最通俗的叫法是花生,花生因花開蒂落,地下生果而得名。花生夏種秋收,生長期一地碧綠,盛花期點點嫩黃,煞是好看。家鄉人喜歡花生,不僅是因為它長得喜人,而且收穫的果實剝開即食,生吃花生入口生津回味悠長,當飢止渴。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剛出土的落花生

生產隊的花生不是誰想吃就能吃的,大人們收穫花生時趁著隊長不注意可以偷著吃,卻萬萬不可偷拿回家讓孩子吃,一旦偷拿集體的財物被發現了,可是要遊街示眾的。父親曾經告訴我,我們村子裡有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由於家裡孩子多吃不飽飯,在地裡幹活兒時趁人不注意裝了一口袋花生,想帶回家讓孩子們充飢,偏巧被監工的生產隊長髮現了,於是讓民兵把他抓到大隊部,在房樑上吊了整整三天兩夜不給吃喝,差點把他給吊死。

好在花生的果實長在土裡,生產隊收穫時免不了會落在地裡一些,於是,饞嘴兒的孩子們便有了享受美味的機會。

大人們帶著孩子們在收穫後的花生地裡刨花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每每翻開一大片土,發現一個白白胖胖的花生,就像是撿到了金豆一樣,喜悅之情簡直無以言表。一天下來,能夠刨出半籃子花生,已經是收穫滿滿。

黃河故道邊的農村孩子都喜歡燜花生,也叫“燜老窯”,孩子們在沙地裡挖個坑,在坑裡點上柴火,柴火快燒完的時候把撿來的花生放進去用土埋上,燜上一會兒扒開土,用棍子把土坑裡的柴火和花生撥開,稍微涼一下就可以吃到燜熟的花生了。有的孩子心急,沒等熱氣散開就伸手去拿,往往被燙得“哎喲哎呦”連連叫喚,惹來小夥伴兒們開心的笑聲。

燜熟的花生吃著面面的香香的,別說是黃面窩窩了,就是白麵饅頭也抵不上它的味道。孩子們燜一次“老窯”,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雖然個個吃得滿嘴都是黑乎乎的土灰,卻足以抵得上現在吃一桌山珍海味,那種滿足了饞嘴兒的幸福感,不是誰都能體會得到的!

黃河故道的地質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就是花生,鬆軟的沙壤地中長出來的花生皮兒白、個兒大、籽粒飽滿、香甜可口,人們可以生著吃、煮著吃、烤著吃、炸著吃,可以直接當菜,也可以榨油炒菜,各種吃法各有各的特色,但變不了的是它甘之若飴滿口生香的味道。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剝了皮的生花生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煮熟的帶殼花生配著毛豆特好吃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水煮花生米

長大後離開家鄉求學期間,因學校飲食條件所限,很難吃上花生,心中常有所念,總覺得口中少了一種熟悉的味道,每每假期回家,就會心急火燎地鑽進屋裡找花生,美美地“大補”一陣子;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經常天南海北到處跑,才知道花生是橫行中國餐桌數百年的一道“硬菜” ,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城市還是村鎮,無論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飯館兒,都能品嚐到或水煮或油炸的花生拼盤,各地的生活超市裡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花生食品。

許多年下來,幾乎跑遍了中國大小城市,路過數不清熟悉的、陌生的鄉村,也嚐遍了各地的花生,總結比較起來,感覺都比不上家鄉善堂花生的味道。

也許是由於各地土質和氣候有別的原因,土質堅硬、粘性大以及鹽鹼地種植的花生個兒頭小成色差,秋季多雨地區種植的花生陽光照射時間短,收穫或儲存時容易受潮產生黃麴黴素,影響了花生的品質和口感。

家鄉善堂的沙壤土質地鬆軟,透氣性良好,而且八九月份氣候偏幹少雨,花生生長期陽光充足,收穫時果實不易受潮發黴,是全國最適宜種植花生的地方。

善堂花生緣何“橫行”餐桌300多年,成了一道“霸王菜”

黃河故道花生田

有關史料記載 ,地處中原腹地黃河故道的善堂花生已經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素有“中國花生在河南,河南花生在善堂”之說,家鄉善堂鎮早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花生之鄉”。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出差在外時,不管走多遠,都能夠與自己心心念唸的善堂花生不期而遇,家鄉人不斷改良自己種植的花生品種,種上了優質的高油酸花生,還加工成花樣新穎、口感絕佳的花生食品行銷全國,善堂花生不但成為綠色無公害食品,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和綠色產品金獎,被評為國家名優新特產品,“中原名吃”善堂花生正在走出河南走向全國,成為餐桌上的一道“霸王菜”。

愛上善堂花生,是深鎖在記憶裡的一種饞嘴兒的幸福,更是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