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10萬人圍觀這部窮富紀錄片: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是這三點

B站10萬人圍觀這部窮富紀錄片: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是這三點

職場丨人生丨乾貨丨勵志

窮富差距,是全人類心頭上的敏感話題。

時至今日依然流行一種觀點,大致意思是:

龍生龍、鳳生鳳,如果你的家境貧窮,這輩子估計要比富二代用力100倍才能勉強趕上人家的起點。

似乎有一定道理。

有的人努力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有的人工作了10年才換來有房有車的生活。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

可你相信麼,哪怕同一個家庭培養出來的2個孩子,命運也可能天壤之別。

《窮弟弟,富哥哥》,這部在B站上已有12萬瀏覽量的英國紀錄片,就用40分鐘向人們展示一個令人感慨和深思的真實故事。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哥哥伊凡、弟弟大衛,兄弟相差1歲。他們出生在英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警察,母親是銀行小職員,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養兩個小孩還是沒問題的。

隨著年齡增長,兄弟的關係卻日趨僵化。

為了消除兄弟30年來的誤會,拍攝組讓他們共同生活8天,體驗彼此的人生。

你可能會發現,真正拉開窮富差距的,恐怕並不是“贏在起跑線”這麼簡單。

01

想與做,是最直接的分水嶺

先簡單說下兄弟倆的情況吧。

哥哥伊凡是上流社會身價過千萬的精英、企業家、保守黨政要,在寸土寸金的倫敦擁有3套房產,平日輪著住。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因為喜歡騎馬,伊凡買了一個馬場並養了5匹馬。

他弟弟大衛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沒有成家,住在改裝的房車,靠打零工勉強度日。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居無定所,四處流浪。

兄弟關係並不好,用弟弟的話說:“他變得非常成功,而我走向了相反方向,我們就是從那時分道揚鑣的。”

“他有那麼多錢真的令我反感。”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紀錄片中,弟弟的表達慾望強烈。可惜的是,99%都是在抱怨和批判。

  • 他嘲諷每天準時上班的人,都是甘願被剝削的笨蛋;

  • 他抨擊資本主義,就是從人們的弱點中獲得利益;

  • 他吐槽民主人士和政治家,都是傻子。

他不願意參與現實,寧可跑去關心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比如堅信,當太陽系所有行星排成一條直線時地球就會毀滅,只有地球毀滅,國家才能得到救贖)。

相比之下,從小並不受父母偏愛的哥哥,反而獨立務實得多。

伊凡21歲開始做生意,掙到了第一個100萬英鎊,不久又掙到2000萬英鎊。

他的話不多,碰到問題時習慣直接把事情做好。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伊凡一直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哪怕面對弟弟對他財富的質疑,也會冷靜理性地解釋。

這讓我想起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演講時,說的關於“做事”一段話。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區別?


不做事的人經常討論一些抽象的問題:情感和理智哪個重要?理想和現實怎麼能平衡?遠方和苟且怎麼選擇?著眼未來和回到初心哪個更重要?你媽和我,你救誰?


而做事者,考慮得更加務實,都是關於見招後怎麼拆招,最關心自己手頭的事的具體難處。

看紀錄片時,我看到彈幕屏幕中不少人認為弟弟雖窮,但是靈魂自由。

OK,倘若大衛真就是採菊東籬下的心態,倒也活得瀟灑快活。

關鍵在於,他對哥哥擁有的財富是極其仇視的。

弟弟不希望有錢嗎?

他是希望的。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但他不僅沒做些什麼去改善財務情況,反而處處抨擊有錢人,營造出“是我不想要這樣生活”的氛圍。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心理學家麥基說: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為什麼說做事與不做事的人,是兩個次元?

因為你只有開始做事時,才能和問題拉近距離,進而一步步看透本質,改變現狀。

你想在某個環境中有所發展,首先要接受現狀,才可能去改變。一味靠臆想彌補現實的缺憾,只會讓二者差距越來越大。

02

將希望寄託於他人,等於奉上主動權

儘管兄弟關係很僵硬,但大衛不止一次地向哥哥尋求幫助(要錢)。

紀錄片中,兄弟第一次衝突是由於一艘船。

弟弟認為哥哥承諾過送自己一艘船,卻沒有兌現,實在太虛偽了,這就是富人的德性!

哥哥耐心地向他解釋,船從荷蘭運過來需要拆解,這會讓價格高得離譜。他完全不買賬,始終重複著同一句話:

“你買了嗎?你買了嗎?買了還是沒買?……”

絲毫不記得哥哥曾掏錢幫他出書、給過近10萬英鎊,與母親一起幫他處理過諸多麻煩。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再比如,大衛說,有一次他問伊凡能不能借3萬英鎊給他做生意?

伊凡給了他一張支票和一封信,裡面寫到“我對因為成功而感到內疚這件事既噁心又疲憊”。

這句話又刺痛了大衛。

在他看來,哥哥是千萬富翁,可就是不想幫助自己。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說白了,他希望哥哥對他的人生負責。

習慣將錯誤歸因到外部或他人,其實意味著兩點:

1、你自己做不到。

2、你逃避自己做不到這件事。

這或許與兄弟兩人從小受到的不同待遇有一定關係。

父母偏愛弟弟,對他格外寬容,在哥哥8歲幫人遛狗、修理草坪掙錢時,弟弟每天都在搞破壞,並輕易得到父母包容。

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心理學家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兩歲多的寶寶跑動時不小心被椅子絆倒,大哭起來。

媽媽馬上跑過去抱起他,然後拍打著椅子說:“寶寶不哭不哭,媽媽幫你打這個壞椅子。”

心理學家非常困惑,過了一會她對這位媽媽說:

“這和椅子沒關係,是他不小心絆倒了。你應該讓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錯了什麼就應該自己承擔。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慢慢懂得,在他與這個世界發生關係時,他所應負的責任是什麼。”

這道理不難懂,只是被許多人忽視。

一旦習慣將過錯推到別人身上,不僅自己變得憤世嫉俗,還容易停在原地無法採取真正有效的方法扭轉局面。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03 認知增長,從解決問題開始

當然,並不是說弟弟因為貧窮就一無是處,哥哥因為有錢就無懈可擊。

其實弟弟有不少優點,比如很擅長和人交流,比如很擅長銷售,用哥哥的話說“他是個很棒的推銷員啊。他那麼迷人,對人又好。”

哥哥呢,也有一些缺點。

他在體驗弟弟生活時頗有牴觸,連和弟弟一起在車內過夜都不願意,偶爾散發出“何不食肉糜”的優越感。

只是這些,在“什麼造成了他們的財富差距”這點上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人覺得,兄弟兩人差距之所以這麼大,最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知的不同所致。

這說法也沒錯。

但我越發感覺到,一個人的認知,是隨著他所做的事的價值而增長的。

前兩週,一個讀者和我聊起他在上海的情況。他無奈地說,收入只有5,6千,這半年以來都很迷茫,也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我很理解這種沮喪,可沮喪之後,是不是可以試著做些更有價值的事呢?

這半年裡:

有沒有和老闆提過加薪?

有沒有想辦法增加新的收入渠道?

你的能力在行業中大概在什麼水平?

如果你遇到困難總是採取被動接受or消極逃避的方式,那麼,你做的事情和你的認知其實很難有所突破。就像有些人只懂得亡羊補牢,而有些人懂得主動出擊殺狼。

如愛默生所言,“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當你挽起袖子認真去解決一些根本性問題時,你開始觸碰到更多的信息,有了長遠規劃,認知也不知不覺爬上新的高度,繼而幫助你的財富也爬上新的高度。

週而復始,把你從困境中逐漸解套出來。

所以,請不要把懶散與懈怠合理化,這隻會讓你離理想的世界越來越遠。

起點固然重要,只是人的一生,不僅有一個起點,還有無數個轉折點。你的行走的方向和姿勢,將決定你走向何方。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幸好,這點每個人都一樣。

● 作者: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簡書經管類優秀作者、螞蟻財富/招行/雪球等平臺特邀作者,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ID:hi-lingongzi)。

■ End ■

▪葡萄酒已成社交新寵,聽說你還不懂?

▪雷軍手機屏保上熱搜:為什麼說管理者「能不管的事就一定不管」?

▪小米高顏值CFO晉升總裁,張勇繼任阿里董事局主席:掌握商業的語言,才能走得更遠

▪揭露李佳琦現象:你有多懂營銷,你的人生就能多好

B站10万人围观这部穷富纪录片: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这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