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绝活,为什么不整理出来?

山东人在东莞


我学了几年中医,我就问二十出头刚毕业出来的中医系孩子,去医院找得到工作吗?不花一二十万找关系能进到某某医院工作?去工作了你有机会坐诊?二十出头就算你能坐诊,有人找你看病?信你?中医都和“老”字挂钩的。。。。小病吧,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流感病毒性感冒啥的,吃中药见效慢,自己难受辛苦,小孩更麻烦,结果当然是吃西药效果好,打针更快,特别是小孩折腾不起,大人也受折磨,还要请假误工,罚工资,怎么耽误的起呢。。。。大病吧,骨折,烧伤,车祸断手断脚,各种器官疾病,癌,等等等等,结果还是西药,手术。很多情况下中医成了辅助治疗而已,成了病后调理身体时才用,调理恢复过程缓慢才用一下,不是说中医不好,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不起。。。。所以萌生出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先用西药见效快治标,再用中药调理治本。。。。另外就是很多孩子去学中医的原因是家里有人在医院工作,或者家里世代就是中医行医的。有真本事绝学祖传秘方也是家传的,会公开吗?当年的上铺同学家里到他七代行医了


职业闲人1


所谓的中医绝活,大多是秘而不传的。其实拥有绝活、秘方,不告诉别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大家要生活,靠这个赚点钱,养家糊口,也不过分,拿现在的话说叫保护知识产权。就拿许多药厂生产的药品,是不能公开的。如云南白药,片仔磺,龟苓膏等。还有许多用正骨疗法的中医。


其实,所谓的偏方、秘方和手法,不过就是有一些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手段,有的秘方和手法,一经点破,大家恍然大悟。可是持有这些秘方的人,或特殊手段的人,相对是保守的,被隐瞒起来,从而,无法成为拯救病人的武器。所以说,中医的绝活也好,秘方也罢,是无法整理保存的。


以前,在我工作的单位,工作时.难免磕磕踫踫,身上手上有时碰破皮,拉个口子,有个老师傅兜里常揣着一张红纸,谁磕了碰了,他就撕一小块敷在伤口上,立马止血,比现在的创可贴好用多了。后来我问他,这是什么东西,那来的,他也叫不上名字,说是邻居一个老太太做的。这张红纸止血非常快,非常好用,具体这张纸上用什么药浸泡,无法知晓,随着老人家的离世,被带进棺材去了。还有我一个好朋友的邻居老大爷,为人和善,年青时穷沒能娶上媳妇,孤身一辈子,但手有绝活,只有几味药,治疗痔疮十拿九稳,可惜的是没能传下来,也随着老人进了棺材去了。这样的事很多,一是社会不让行医买药,二是也有保守思想,什么传男不传女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这些也是不能把中医绝活,无法整理的原因。


中医的绝活,秘方,偏方确实有很多都散落在民间,而且很多都疗效显著,药到病除,手到病除。自古就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之说。一个不懂医的人,一个不懂理论知识的人,以一个方剂,一个秘方,一个手法,给许多的病人解除了痛苦。由于社会的监管制度,和持方人的保守思想,这些都在慢慢地失传了,或己失传了。好在有许多的有识之士,或中医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走访民间,加以抢救整理。可是,那也是知识产权哪,没有经济补偿,做到整理那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整理不出来。


三禾米田


中医有绝活,也有整理出来的一些,只是现代人看不明白。

比如伤寒论的前几句。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具紧者为伤寒。

很多人之理解了字面的意思,然后看病的时候就根据这个来套病症然后开方。

但其实不然,这是在教你辩证的思路,非常需要静心去理解。比如第一句头和脖颈痛,为什么用强这个字。说明一个加重一个突出和一个思路。

他是为了告诉你,有可能全身痛但是头和颈子会特别痛,也有可能只是头和脖颈痛,也有可能头和脖颈不痛。

现在我们知道头上的血管可以算是最多的,所以当表面血液跑到表面来的时候,外面的血液增多,外面血管多的地方,肯定就会发胀强痛。

后面一句为什么用而,这个字是告诉你一个加强一个肯定,那就是一定会怕冷。

但是我们知道血液跑到外面来了,就像河里发大水了,流速就会加快,血液里面大部分都是水,血液里面的水是有温度的,外面血多了,就一定会热。

里面的血和热量跑到外面来了,所以里面就一定会冷。那么这就会导致身体有了温差,身体有了温差就会怕冷。

所以头不一定痛但是身体一定怕冷。

里面的血少了,但是气还有那么多。没有承载气的血了,气就不知道应该应该去哪里,就会在身体里面窜,可能会腹胀可能会想吐可能会打屁等等症状。

但是你不分实际情况,只要出现了头痛的就叫太阳病,只要发热出汗怕风的就是中风症。这样来套病症套药方,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不是病情反复就是没有效果。

所以,古人著书严谨有序,逻辑清晰。简单的一句话有很多意思,不去专心研究学问,就不可能明白缘由。自然就学不好。

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其他的传世之书,很多不是用着就意思变了,就是干脆没有几个能明白意思,生搬硬套玷污祖宗。

所以,不是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二就是绝活,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三就是绝活,在于你懂不懂什么是一加一。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巴不得就是什么东西都整理归纳好了,存入电脑,需要用的时候动动手指就出来了。

所以崇尚数据化,标准化,规模化等等。

所以很多徒弟学到后来就放弃学中医了,这就是一种自身已经丧失了思考和辩证的能力,学到一定程度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就在这里没有深进的可能了,不放弃也精进不了。

还有些不放弃,就这样套方套病的来,然后就有损中医的名声。被人误解被人指着骂。

还有些就是已经失传了,没有办法整理。有一个中医门派的传人,只有一个人,掌门是自己,门生也是自己。

但是他说他不会传这门艺,因为现代人多是心欲,物欲,而非医责也。

这只能是现代人的损失了。

很多人说中医高手是传说在人的口中而已,至于这个我只能说你没有见过不代表不存在。

就像每一个行业都会有顶尖的人一样。但是你在的仅仅是一个行业,你也未必会看到你所在行业的顶尖人物。再者成千上万的行业顶尖者都会给你打招呼说,我是高手吗。

别说你,就算是主席或者总统也不可能每个行业的高手都见过。所以不要说那么无知的话,对于别人来说一笑而过罢了。


美吧


我已经整理出来了,通俗易懂秘籍。



健康创新


原因有几点:

1、不是不整理出来,而是整理出来了,只是在少数人手中。

2、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珍藏的。但是就算是公布了,大部分人也无法理解。

举例来说:中医学其实是一门通过无数人不断探索、记录、规律、总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是“物理大统一理论”基础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结合起来,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是经验无法传授。这也导致了中医发展较慢,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模型。

致使这些中医绝活整理出来,残缺不齐,有些部分没有补全理论,导致只能依靠一些老专家的经历、经验去补齐。所以这才是那些绝活整理出来没有传播开的原因。

最后总结:中医学是将人体看作是一个独一的小世界运作的。(这就类似我们的地球一样。当其中一个环节、区域遭到严重破坏,人体自身就会通过整体调节来达到内部各种能量、受力从新回归平衡——这一点有点类似地球上的各种气候、环境变化。)而中医采用的不是直接插手制止某个环节现象发生,而是采用辅助、加速、协助人体自身调节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疗效慢,但是一旦治好就很难复发的原因。(大病,小病就像天气,大气冷热流动造成的波动,无法制止。

但是西医疗法,就是那里出问题治疗那里,结果啦?(就像现在的地球内部生态环境一样。整体运行体系环节机制被打破,导致都后来问题越来越多。)

这一点可以通过收集“一生看中医”;和“一生看西医”的人,到了老年身体状况做数据对比。前者身体状况总体好于后者。


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者


不请自来客。

中医有秘方和绝活。

但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下药。那种针对一种病的秘方放到现代不大好使了。因为致病的因素多了,人们饮食变了,工作的环境,药材的药效,这些因素不得不考虑。

(笔者之前想蒸些黄精来吃,结果走了几家药材批发市场都不尽人意,最后还是找的人搞来一些。不得不说,种药的,心黑,本来人工种植四年收最好,现在搞得……)


言归正传。

中医,是靠大量的经验积累的。

比如针灸。

入针角度,力度,捻针手法,对病人针感的控制,这玩意就算有老师教学着都费劲,还要总结成文字,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读者也不好理解。

就是一般的手法都这样,要是像什么“烧火山”、“透天凉”这种针法。也就存在于医案里了。

笔者废话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中医这玩意不容易量化整理。

这还不提靠这个吃饭的。

祝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整理了呀,谁告诉你没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的中医研究机构整理了现存的有效中医药著作3000余策,其中中医理论著作只有200余部。

同时也做了不少科研,发表国家级中药成果400余项,中医理论研究0项。

看了这些数据正常人应该明白了些什么。当然愚昧迷信的认为古人医术比今人都发达的那当我没说。

中医是古代中国人救病治人的医术,有优点,也有糟粕。中药更是5000年的经验瑰宝。可古人毕竟有局限性,不可能认识预测到千年后的疾病变异与发展。

很多民间中医师说古方能治癌,可是我国古代根本没有癌的概念,宋代出现的癌还是指囊肿,直到近现代才定义癌为恶性肿瘤。古人完全不知道有这病,有些sb中医说能治,你说可笑不可笑。


怪蜀黍凸-凸


不请自来!

首先,我想说不管西医或中医,都有自己的绝活,不是不想整理出来,而是很难整理出来。原因至少有:

1、需要大量高材生,而且是需要有刻苦研究精神的。

2、需要大量资金,没有钱是绝对搞不起科研的,而且科研烧钱快的像搞战争。

3、需要长时间研究,比如屠呦呦提纯青蒿素,而且不一定成功。

4、由于中国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导致很多中医精华以丢失,而且近代我国中医宝典被日本等国大量掠夺。

5、遗留下来的,有些人也不肯告诉别人。

6、古代中医的发展高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牛顿说,他们那代人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来的,大家也都认可,而我们都知道,在牛顿之前,所谓的巨人对于现代来说也不是巨人,但没有当时所谓的巨人的肩膀也没有牛顿等人的成就,没有牛顿等人的成就也不会有今天。中医也一样,古人是巨人,我们需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有所作为才能展示出中医的魅力,也就是说,我们祖先留下的中医精华只有结合我们现代人的创新才能满足现代需求

7、当下很多人不信任中医,甚至有医学专家质疑中医,得不到足够的信任也有所阻碍。

8、被一些人在中医领域进行商业炒作,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导致更多人不相信中医,使中医的前途更加渺茫,自然也导致更多人不愿意从事中医。

……

个人观点,不保证全对。


柳絮枝下


中医有二个特点:1、其理论用古代阴阳五行等辩证思想论述,加之古文比较难理解,学起来难。2、中医讲究“辨症施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光靠学习理论而不临床实践,难理解的中医理论使你感到云里雾里抓不到主线、精髓,只有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大夫。(首)


惠舒旅社老板


秘方和绝活,秘方不好说,绝活这个可以聊两句,我的一个老师,王民集老师,他针灸特别有名,而他的有名,绝活就是他的扎针,针灸手法可以称为一绝,假期经常去韩国日本给人扎针,能双手扎针,左右齐下。他这个绝活是练出来的,不容易复制的,就算整合起来不是他扎针,效果就不一样。所以中医想要整合起来不太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