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张居正大传》一书,是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由近代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朱东润所著。该书以时间为轴线,述说了张居正跌宕起伏传奇人生。

明朝末年政治混乱,国库空虚,边疆不宁。

张居正在自己政治理想和改革信念的支撑下,不顾个人身前身后的利益,在政治上推进“考成法”,经济上执行“一条鞭法”,国防上抗击“鞑靼和倭寇”,民生上大力“治河”,这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扶明朝大厦于微倾,让明朝国力蒸蒸日上。

在其身后仅九个月,万历便下诏取消张居正“上柱国、太师”的封号,并剥夺其“文忠”的谥号。万历首辅“生前显赫,死后悲凉”,为何毁誉参半?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极为精辟客观。非常符合历史上真实张居正形象特点。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01 “工于谋国”,为实现理想身体力行

(1)扎实自身--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张居正十岁便通六经大义,十二岁在荆州投考并获得知府看重,成为进士才二十三岁,这源自于他天赋异常及自学成才。

在他登上首辅之位后,即锐意改革、打破利益格局,大力推进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改革事项,并大胆启用“干将”和“循吏”。

在改革之初,他遭受了整个官僚阶级的唾骂,士人言官的非议。

可他丝毫不为之所动,依然坚定不移地推动万历新政实施、以巩固前期改革所打牢的良好基础。

张居正能够在官场保守势力的联合反对中,顺利实施新政改革,首先源于他自身坚定的政治改革信念。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2)抓住机遇——幼主登基、太后信任

明朝废除了宰相,以内阁代行部分宰相权力。内阁共三到五位阁员,由首辅领导,共同行使内阁权力。

内阁的日常职责只是参与处理文武百官的奏折,并代替皇帝撰写答复的草稿,即“票拟”, “票拟”的文件均须递到宫里,对于一般事项,皆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而重大事项则必须由皇帝亲笔回复。

因此,首辅的权力只在“票拟”一项,且受到皇帝和宫内太监的掣肘。

万历皇帝登基时不到十来岁,并不懂治国理政,因此皇权由他的母亲李太后掌握。李太后颇有识人之才,选择一心为国的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初登相位时,仅四十四岁,正值年富力强。此时的他在朝廷是先帝托孤大臣、内阁新首辅,在宫里则是李太后的政治盟友,小皇帝的老师。

李太后和皇帝对其十分器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居正实质上是代理“皇帝”,以首辅之名,行皇权之实。正是因为张居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才让他在新政实施中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3)团结伙伴——太监总管冯保的密切配合

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规定“内臣不得干政”,这是明朝初期的铁律,但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皇帝身上负担日益繁重,到明中后期之后太监便有了参与处理朝廷事务的机会。

一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设立,奏折“批红”制度的确立,太监掌权有了法律基础,因而内廷太监的权力日益扩大,太监的势力也日益见涨,司礼监掌印太监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内相”。

张居正初登首辅位时,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冯保。

他是李太后身边的心腹太监,在万历朝的政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减少宫内对于自身权力的限制,使自己的政令畅通无阻,张居正对于冯保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妥协,冯保则报之以新政实施中的密切配合。

皇宫内掌印太监和内阁首辅内外联合、密切合作,张居正才能稳居首辅之位,并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02 “拙于谋身”,公而忘私必有大成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虽然万历刚登基时只是一只没有威慑力的“小幼虎”,且被李太后“关在笼子里”(权力受监督)。

李太后任命张居正为皇帝的老师,相当于一个“训虎师”,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伤。

幼虎一天天长大,且日益渴望冲出牢笼,打破各类规则,拥抱原本属于自己的至高无上“皇权”。

张居正饱读史书,知晓春秋大义,洞悉人心,在这方面很可能有自己的担忧。

他十分清楚,如果自己给小皇帝太多的枷锁和阴影,则当其亲政后解除皇权限制,自己将会面临怎么样悲惨的结局。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但他想到自己推行的“万历新政”已经初见成效,当时明王朝发展向好,国库充盈、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为了谋取自己身前身后的利益,自己煞费苦心的政治改革成果将会消失殆尽,大明江山又会风雨飘摇,黎民百姓又会陷入水深火热。

这与他一心为国为民的政治信念大相径庭。

因此为了继续践行自己远大的理想,他喊出“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的豪言壮语,主动放弃了“谋身”,即使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从不懈怠地推进新政。

《张居正大传》| 再现改革巨匠的权谋与智慧,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读罢《张居正大传》,纵观其一生,他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的的终生信念,为新政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自己最后全部气力的场景让人感动涕零。

张居正既是一位政治理想家,又是一位改革实干家。

在他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国家繁荣富强、政府廉洁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的远大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谋国”,自愿放弃了“谋身”,真正做到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