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结公职,篡改名册,聪明反被聪明误:清代广东“刁奸作弊案”

广东潮阳县但凡打官司,喜好株连受累无辜,以示好勇斗武。有的捏造人名,谋求利益,有的行贿改名,移罪他人。玩弄律法的讼师、刁奸狡猾的衙役,无不乐于以此为业,从而勒索通吃。知县蓝鼎元正欲厉禁,然还是止不住不良风气(方厉禁之而未止也)。某天,出了一件郑娘宝打死林嘉柱的人命案,告状时牵扯不少帮助动手的人。一位名叫郑袒的也在其中,系梅花村人。公差按地捉拿审讯,村里竟无郑袒此人。据死者母亲陈氏禀告,郑袒就是郑启亮。

蓝知县当即传唤郑启亮,据其交代:“小的名唤阿清,并非阿袒。”死者兄长林嘉树当堂力争:“这人确系阿桶,若是阿清,小的甘愿承认诬告,请判小的杀人之罪。”潮阳县本地方言,“袒”和“桶”两字读音相同,没有区别。蓝知县感到奇怪,安抚郑启亮:“今日所重,在于有无助殴,即便你是阿桶,又有何关系?”郑启亮呼天抢地:“如果小的是阿桶,助殴便是真的了。”林嘉树也指天发誓:“郑启亮如非阿桶,小的便承认是诬告。”

勾结公职,篡改名册,聪明反被聪明误:清代广东“刁奸作弊案”

蓝知县点头道:“这很容易分辨。”当即让公差从兵房拿来甲册查看,上面记有郑启亮的小名是“阿称”,字迹笔划墨色深浅一样,看不出有啥问题。“如果是阿清,那就没什么可怀疑的,然这‘称’字可疑,怕是‘桶’字改成。”再拿雍正五年的旧甲册比对,记载的也是“阿称”,但称字中间的小点,墨色显深,不像一笔写成。再观其兄长弟弟的小名,偏旁都是“木”,兄弟中怎会只郑启亮一人的小名独用“禾”字?

想到这里,蓝知县拍案怒喝:“郑启亮,你好大的胆子!你的小名果真是阿桶,竟敢改成阿称来欺骗本县,以为本县可欺吗?如今看来,你助殴之事,确凿无疑。本县且问你,你家甲册为何要改?替你修改之人是谁?”郑启亮心知没法再瞒,只得交代自己小名确实叫阿桶,之前是托县衙兵房书办林集贤代改的。公差立刻传林集贤对质,一审供出实情:因受贿三百文钱,所以代郑启亮偷偷改名。蓝知县当堂重赏林集贤四十大板,革去其兵房书办职务,并带枷示众两个月。

勾结公职,篡改名册,聪明反被聪明误:清代广东“刁奸作弊案”

至于郑启亮,也赏领一顿大板,经一番细审,才知他并未参与打人。蓝知县叹道:“郑启亮你弄巧成拙,实在太过可笑,你家住梅花乡,距县城区区二十里。郑娘宝打死林嘉柱当天,你事实上并不在场,本就风马牛不相及,本县自会审断清楚。若无串通刁滑书办偷改衙门书册之事,此时你也当平安回家去了。你为何挖空心思揣测,知道本县必会调出甲册查看?又为何费尽心机,仔细筹划,连旧甲册也一并添改?作弊如神,这实在太可怕了。哪里想得到本县审奸断案如神,就算你缝漏补缺至精至巧,到头来还不是自欺欺人(即弥缝至精至巧,终难以相欺乎)?”

众人无不磕头称赞知县神明,郑启亮以头撞地,乞求宽恕,放他回家,蓝知县再叹:“玩法蒙蔽,算不上大罪(弄法蒙蔽,非常大恶),但如今本县正为潮阳百姓铲奸除弊,却发生这等之事,此事断不可宽。你也带枷示众,让百姓们知道遵纪守法的重要。”

勾结公职,篡改名册,聪明反被聪明误:清代广东“刁奸作弊案”

从此,作弊之人渐渐收敛,蓝鼎元知县也对代写状纸的讼师严颁禁令,写状纸不许牵扯五人以上的被告,潮阳当地,诉讼喜好累及无辜这一恶俗也因此得到扭转改变。

-----------------

此案译自《鹿洲公案》中【改甲册】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