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疫情當前,我們享受了史上最長“假期”,每日閉門不出,舉家宅,窩裡蹲,活動空間僅限於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因為宅,所以慢。

生活節奏都一下子變慢,所有事情都是慢動作重播。所有人似乎無所事事而又漫無目的地必須待在一個侷促的空間裡生活,朝夕相對,消磨時間。

因為宅,所以長。

時間變得漫長,而又短暫。每天睜眼閉眼想的是一家三口吃什麼。往往剛剛吃完早飯呢,馬上又要為下一頓飯做好準備:該從冰箱裡拿出來解凍的就解凍,該切的切,該洗的洗,該提前放下去燉的要放下去。週而復始,循環往復。

因為宅,所以閉。

連與外界的接觸都變少,信息似乎閉塞而又暢通。每天所有消息來源就是手機,抱著手機刷著各個微信群裡的消息,刷著各大網站的抗疫消息,關注本市的最新進展,盯著新增案例所在小區的最新消息。

天天足不出戶,陪在家人身邊,腦洞大開陪孩子玩得開心,耐心陪孩子讀書。其實,這是從前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億萬人卻集體做到了。

天天待在家裡,讀書、寫作、下廚,為親人幹一些我們平時認為無聊的事情。耐心聽完他們的每一句話,享受這樣難得的安靜和純粹。

畫面聽起來似乎很美好,然而現實卻很骨感。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卻給我們帶來難以想象的,來自靈魂深處的考驗。我們的家庭和身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你還好嗎?讓我們來聽聽小依的故事。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小依反映,疫情開始初期,她的小家庭生活主旋律就是一個字:吵!

吵的根源主要是兩個方面: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1.家務量陡增,夫妻扯皮分工

以前,因為老公工作關係,沒有雙休,他輪班的時候,要麼每週末僅有一天休息,要麼沒有。所以小依內心深處總盼望著每週有那麼一天或者半天,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地外出遊玩,享受親密無間的家庭時光。因為稀有,所以珍貴。

而這次,不需要期待,直接每天都能一家三口待在一起,而畫面卻沒有想象中的美好。為何?

因為日常的生活平衡被嚴重打破,家務量陡增,夫妻角色發生重大變化。

原來小依週一到週五上班,孩子公婆帶,夫妻兩個下班和週末才帶娃,外加請的阿姨每週會來幫忙一天,所以家務量倒是還好。

兩人工作日就只剩下睡前遛娃,哄娃和陪玩;開火做飯也就是一個週末才一兩次的事情,大部分還都是一家三口外出吃飯;平時家裡衛生也不怎麼需要打掃,每週阿姨來的時候簡單處理一下即可。

所以總體而言家務量都在兩人的可接受範圍內,小夫妻倒是相安無事衝突不大。

然而,全面隔離令下達之後,每天宅家,不能外賣,不能和公婆串門,不能外出;一日三餐必須自己做,家務也要自己來,娃還要全天候自己帶,這生活壓力增加的簡直不是一點半點。一天下來,比上班可要累得多。

玩手機?

那是沒可能的,因為只要一拿起來,剛一歲半的寶貝就要衝過來和你一起看,搶你的手機。

睡到自然醒?

那更是沒可能的,因為小寶貝到點就要開始拍臉扯頭髮,咿咿呀呀地拉著你起床陪她玩,不然就是喊著餓了。

因為累啊,忙啊,不習慣這樣的壓力和工作量啊,夫妻兩個天天開始爭吵不休。

無論對於誰而言,都覺得自己活得比之前累很多,幸福感下降。

一開始他們每天都要為誰做飯洗碗擦桌子,誰給娃餵飯洗澡洗衣服吵個不停,誰都覺得累,誰都不願意多承擔一點家務。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兩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小依一度覺得非常絕望,心灰意冷,感嘆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甚至還動了離婚的念頭。這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局面怎麼就沒法出現呢?

不過,遇到問題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雙方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了各自的需求點和爆發點,都需要解決。這遠遠比悶著要強。

於是,小依便把每天睜眼閉眼做的事情通過備忘錄寫下來,直接分享出來。然後兩人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平心靜氣坐下來協商分工,明確各自負責的部分。

小依全面負責娃的飲食起居,老公全面負責大人的日常餐飲,原則上在必要時候互相再搭把手。

然後雙方達成全面和解協議,並就此約定不再因為家務事而吵架,以免傷了和氣。

小依從職場女性的角色暫時抽離出來,成為寶媽一枚;老公也從大男人的角色轉變為奶爸加暖男,承擔所有的後勤保障工作。

婚姻,不過就是各退一步,各自妥協,為了適應生活及時轉換角色,搭夥過日子。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2.育兒理念不一致,夫妻爭論不休

按照此前的分工,老公負責大人的後勤保障工作,並嘗試做一名合格的奶爸。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以前不太參與育兒的老公,而今,他居然開始要時時刻刻發表諸多言論,管東管西了。

比如,寶貝開始一些新的探索,喜歡把書架上所有的書都拿下來丟到地墊上,然後再一本本拿起來讓你講給她聽。

當然這樣做的話,我們每次都要去收拾就會很累,如果可以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自然很好,但是急不得。

只是急躁的老公就開始在旁邊按捺不住:先是大聲要求我,要管管,不能縱容寶貝如此;

看小依笑而不語,就自己上手,通過非常強硬的方式來教育寶貝。

他一面威脅寶貝要是不把書收到書架,這些書他就要全部收起來,她一本都別想看了;一面還真的這麼做,不但拒絕寶貝想看其中一兩本的需求,要求她必須現在馬上按照要求做,而且言語特別強硬。

最後就是聽到他自己一個人在那邊發怒,發現寶貝完全不買賬,而寶貝又因為想看的書全部被爸爸拿走沒辦法看,哭的哇啦哇啦的。

老公參與帶娃的頭幾天,每天家裡簡直處處都是這樣的大型車禍現場,吵吵嚷嚷,哭哭啼啼。

對此,小依也深感無奈。育兒方面本就不存在捷徑,只有耐心細緻的陪伴,體貼入微的照顧,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時間能夠證明一切。如果她不放手讓老公嘗試,那他永遠只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觀,冷眼看著小依手忙腳亂而不知從何入手幫忙。

可喜可賀的是,由於老公在帶娃方面介入越來越多,他也開始逐漸得心應手。除了陪玩之外,喂點心,喂水果,洗衣服,準備寶貝簡單的飯菜之類的事情,他也慢慢駕輕就熟。

更重要的是,因為親子時間變多,父女的感情也變好,默契也多了幾分。小寶貝其實是認人的,很多時候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和爸爸不夠熟悉。一旦兩人熟悉,只要爸爸態度好,方法對,有耐心,很多事情都是事半功倍。

家庭關係的處理,沒有教科書般的方法,更不存在範式,只有不斷的試錯。

兩個人的結合,不是1+1=2,而是0.5+0.5=1

各自將身上的鋒芒磨掉,帶刺的部分取出,直到兩顆炙熱的心重新靠在一起,齊心協力奔著同一個方向努力。家庭的和諧就能夠實現,自然而然地取得內心的平靜。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每天宅家,關起門來,面對的無非就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現實;

面對的無非就是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協調等等,諸如此類的芝麻綠豆大的事情而已。

然而它們卻是每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縮影。

外面風風雨雨,裡面就是一家三口的簡單小日子,爭吵在所難免,但並不是我們的主旋律。

面對生活突如其來的改變,雖然每個人表面上看不出來,實際上都是通過一些細節來體現心理上的變化,細微的現象折射出來的是背後的真相。

比如我們之所以爭吵,主要是因為心理上不適應這種狀態的突變,以及無法調試突然爆發的疫情所帶來的內心焦慮感。

我們內心在焦慮,究竟這樣隔離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我們內心在思索,究竟在過去的時間裡有沒有接觸過什麼“危險人物“?

我們內心在著急,究竟我和我的家人會不會中招?要是無意中中招了要怎麼辦?


最初,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翻看了各種文章,有解說疫情進展的,有推薦相關傳染病的電影信息的。

其中最震撼的還是看了那篇:《那些SARS 的倖存者後來怎麼樣了?》

原來,如果中招了SARS ,哪怕倖存,餘生也基本上毀掉了。

因為搶救過程中運用了大量激素,超過人體本身實際需要,後遺症就是股骨頭陸陸續續壞死,喪失勞動能力,後半生都在不停的跑醫院治療中度過。

更為重要的是,一人感染,家屬這些親密接觸者也是大概率中招。

親情與道德之間的劇烈衝突,使得多少家庭哪怕劫後餘生,原本安靜祥和的家庭關係也隨之蕩然無存。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因為這不是共患難,而是拉下水。

於是,疫情初期的情緒,主要是焦慮和恐慌為主。只是每日這樣惶惶不可終日,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同為一家人,只要有一箇中招,誰都跑不掉。所有人都無可避免地必須綁在同一條船上。既如此,何不好好相伴,把剩下的每一天都當做僅有的餘生來度過。不要再空留遺憾,至少在最後的歲月裡,我們的回憶是美好的。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結語

疫情到來,人生似乎突然按下暫停鍵。雖然我們的生活一開始完全亂了套,但好在積極的心態戰勝一切,生活一步步走向正軌,家庭越來越穩固,彼此的心靠得越來越近。

當人生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你過得還好嗎?

不知道,下一次的悠長假期是什麼時候?當生活迴歸到常態時,我們是否能把這段時間的體會和感悟有效地運用進去,讓我們更加用心地生活,享受當下?

惟願,當我們能再次在大地上自由奔跑時,不要健忘,不要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