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疫情当前,我们享受了史上最长“假期”,每日闭门不出,举家宅,窝里蹲,活动空间仅限于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宅,所以慢。

生活节奏都一下子变慢,所有事情都是慢动作重播。所有人似乎无所事事而又漫无目的地必须待在一个局促的空间里生活,朝夕相对,消磨时间。

因为宅,所以长。

时间变得漫长,而又短暂。每天睁眼闭眼想的是一家三口吃什么。往往刚刚吃完早饭呢,马上又要为下一顿饭做好准备:该从冰箱里拿出来解冻的就解冻,该切的切,该洗的洗,该提前放下去炖的要放下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因为宅,所以闭。

连与外界的接触都变少,信息似乎闭塞而又畅通。每天所有消息来源就是手机,抱着手机刷着各个微信群里的消息,刷着各大网站的抗疫消息,关注本市的最新进展,盯着新增案例所在小区的最新消息。

天天足不出户,陪在家人身边,脑洞大开陪孩子玩得开心,耐心陪孩子读书。其实,这是从前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亿万人却集体做到了。

天天待在家里,读书、写作、下厨,为亲人干一些我们平时认为无聊的事情。耐心听完他们的每一句话,享受这样难得的安静和纯粹。

画面听起来似乎很美好,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却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来自灵魂深处的考验。我们的家庭和身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还好吗?让我们来听听小依的故事。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小依反映,疫情开始初期,她的小家庭生活主旋律就是一个字:吵!

吵的根源主要是两个方面: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1.家务量陡增,夫妻扯皮分工

以前,因为老公工作关系,没有双休,他轮班的时候,要么每周末仅有一天休息,要么没有。所以小依内心深处总盼望着每周有那么一天或者半天,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外出游玩,享受亲密无间的家庭时光。因为稀有,所以珍贵。

而这次,不需要期待,直接每天都能一家三口待在一起,而画面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为何?

因为日常的生活平衡被严重打破,家务量陡增,夫妻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原来小依周一到周五上班,孩子公婆带,夫妻两个下班和周末才带娃,外加请的阿姨每周会来帮忙一天,所以家务量倒是还好。

两人工作日就只剩下睡前遛娃,哄娃和陪玩;开火做饭也就是一个周末才一两次的事情,大部分还都是一家三口外出吃饭;平时家里卫生也不怎么需要打扫,每周阿姨来的时候简单处理一下即可。

所以总体而言家务量都在两人的可接受范围内,小夫妻倒是相安无事冲突不大。

然而,全面隔离令下达之后,每天宅家,不能外卖,不能和公婆串门,不能外出;一日三餐必须自己做,家务也要自己来,娃还要全天候自己带,这生活压力增加的简直不是一点半点。一天下来,比上班可要累得多。

玩手机?

那是没可能的,因为只要一拿起来,刚一岁半的宝贝就要冲过来和你一起看,抢你的手机。

睡到自然醒?

那更是没可能的,因为小宝贝到点就要开始拍脸扯头发,咿咿呀呀地拉着你起床陪她玩,不然就是喊着饿了。

因为累啊,忙啊,不习惯这样的压力和工作量啊,夫妻两个天天开始争吵不休。

无论对于谁而言,都觉得自己活得比之前累很多,幸福感下降。

一开始他们每天都要为谁做饭洗碗擦桌子,谁给娃喂饭洗澡洗衣服吵个不停,谁都觉得累,谁都不愿意多承担一点家务。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依一度觉得非常绝望,心灰意冷,感叹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甚至还动了离婚的念头。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局面怎么就没法出现呢?

不过,遇到问题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自的需求点和爆发点,都需要解决。这远远比闷着要强。

于是,小依便把每天睁眼闭眼做的事情通过备忘录写下来,直接分享出来。然后两人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平心静气坐下来协商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的部分。

小依全面负责娃的饮食起居,老公全面负责大人的日常餐饮,原则上在必要时候互相再搭把手。

然后双方达成全面和解协议,并就此约定不再因为家务事而吵架,以免伤了和气。

小依从职场女性的角色暂时抽离出来,成为宝妈一枚;老公也从大男人的角色转变为奶爸加暖男,承担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

婚姻,不过就是各退一步,各自妥协,为了适应生活及时转换角色,搭伙过日子。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2.育儿理念不一致,夫妻争论不休

按照此前的分工,老公负责大人的后勤保障工作,并尝试做一名合格的奶爸。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以前不太参与育儿的老公,而今,他居然开始要时时刻刻发表诸多言论,管东管西了。

比如,宝贝开始一些新的探索,喜欢把书架上所有的书都拿下来丢到地垫上,然后再一本本拿起来让你讲给她听。

当然这样做的话,我们每次都要去收拾就会很累,如果可以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自然很好,但是急不得。

只是急躁的老公就开始在旁边按捺不住:先是大声要求我,要管管,不能纵容宝贝如此;

看小依笑而不语,就自己上手,通过非常强硬的方式来教育宝贝。

他一面威胁宝贝要是不把书收到书架,这些书他就要全部收起来,她一本都别想看了;一面还真的这么做,不但拒绝宝贝想看其中一两本的需求,要求她必须现在马上按照要求做,而且言语特别强硬。

最后就是听到他自己一个人在那边发怒,发现宝贝完全不买账,而宝贝又因为想看的书全部被爸爸拿走没办法看,哭的哇啦哇啦的。

老公参与带娃的头几天,每天家里简直处处都是这样的大型车祸现场,吵吵嚷嚷,哭哭啼啼。

对此,小依也深感无奈。育儿方面本就不存在捷径,只有耐心细致的陪伴,体贴入微的照顾,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如果她不放手让老公尝试,那他永远只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观,冷眼看着小依手忙脚乱而不知从何入手帮忙。

可喜可贺的是,由于老公在带娃方面介入越来越多,他也开始逐渐得心应手。除了陪玩之外,喂点心,喂水果,洗衣服,准备宝贝简单的饭菜之类的事情,他也慢慢驾轻就熟。

更重要的是,因为亲子时间变多,父女的感情也变好,默契也多了几分。小宝贝其实是认人的,很多时候之所以不听话,是因为和爸爸不够熟悉。一旦两人熟悉,只要爸爸态度好,方法对,有耐心,很多事情都是事半功倍。

家庭关系的处理,没有教科书般的方法,更不存在范式,只有不断的试错。

两个人的结合,不是1+1=2,而是0.5+0.5=1

各自将身上的锋芒磨掉,带刺的部分取出,直到两颗炙热的心重新靠在一起,齐心协力奔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家庭的和谐就能够实现,自然而然地取得内心的平静。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每天宅家,关起门来,面对的无非就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现实;

面对的无非就是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而已。

然而它们却是每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缩影。

外面风风雨雨,里面就是一家三口的简单小日子,争吵在所难免,但并不是我们的主旋律。

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改变,虽然每个人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都是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心理上的变化,细微的现象折射出来的是背后的真相。

比如我们之所以争吵,主要是因为心理上不适应这种状态的突变,以及无法调试突然爆发的疫情所带来的内心焦虑感。

我们内心在焦虑,究竟这样隔离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们内心在思索,究竟在过去的时间里有没有接触过什么“危险人物“?

我们内心在着急,究竟我和我的家人会不会中招?要是无意中中招了要怎么办?


最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翻看了各种文章,有解说疫情进展的,有推荐相关传染病的电影信息的。

其中最震撼的还是看了那篇:《那些SARS 的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

原来,如果中招了SARS ,哪怕幸存,余生也基本上毁掉了。

因为抢救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激素,超过人体本身实际需要,后遗症就是股骨头陆陆续续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后半生都在不停的跑医院治疗中度过。

更为重要的是,一人感染,家属这些亲密接触者也是大概率中招。

亲情与道德之间的剧烈冲突,使得多少家庭哪怕劫后余生,原本安静祥和的家庭关系也随之荡然无存。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因为这不是共患难,而是拉下水。

于是,疫情初期的情绪,主要是焦虑和恐慌为主。只是每日这样惶惶不可终日,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同为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中招,谁都跑不掉。所有人都无可避免地必须绑在同一条船上。既如此,何不好好相伴,把剩下的每一天都当做仅有的余生来度过。不要再空留遗憾,至少在最后的岁月里,我们的回忆是美好的。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结语

疫情到来,人生似乎突然按下暂停键。虽然我们的生活一开始完全乱了套,但好在积极的心态战胜一切,生活一步步走向正轨,家庭越来越稳固,彼此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当人生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你过得还好吗?

不知道,下一次的悠长假期是什么时候?当生活回归到常态时,我们是否能把这段时间的体会和感悟有效地运用进去,让我们更加用心地生活,享受当下?

惟愿,当我们能再次在大地上自由奔跑时,不要健忘,不要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