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哪个的历史意义更大?

子枫蓁蓁


我认为是明朝。有很多历史学家研究历史都喜欢研究明朝。比较流行且著名的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当然还有一些小说,也是体现了明朝的风俗和社会状况,最著名的当然要数《金瓶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明朝后期其实已经滋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资本主义的萌芽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到了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又将这种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以至于八国联军打进来,人家拿着枪和大炮,我们甚至都没见过。

从政治的角度看,明朝最有意思的就是上层统治者中皇帝,大臣和太监的争权问题。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除外,他们的子孙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臣的监管。再加上后来的太监掌权,像不像美国的三权分立。这里我要说一句,其实三权分立本质和中央集权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可以留给读者自己思考。

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朝实在是没什么大思想家。拿的出手的可能就是曹雪芹,那也是清朝初期的。但是你要说到明朝,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王阳明。影响力实在太大,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可以这么说,他就是明朝的孔子。

从社会体制的角度看,明朝实在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朝代。有历史学家形容他们的体制是双轨制,也就是说下层的百姓和上层的官员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百姓甚至不会发觉有官府的存在。虽然当时官员腐败,但是这种境界于当时的百姓不得不说是一种幸事。

说了这么多,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xx名宿李小牙


中国的历史朝代都是一种传承和延续,明清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他们都对历史有很大的贡献,而且都具有正反性。

比如清朝存国296年,清末饱受列强欺侮,签订了N多不平等条约,即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无比的窝火,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一些进步意义。

正因为清末清政府的极度腐败懦弱和无能,才涌现了众多的积极求变的分子,维新派,革命党等等;还包括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以及文学的发展,比如番薯被全面的官方的推广《红楼梦》、《儒林外史》、《四库全书》等著作,都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里我们就摘选大明朝的部分进步意义的表现来说说吧。

大明朝的高光时刻

01 军事

剿灭叛乱,内斗什么的就不说了,说说明末数次击败日本以及西方殖民列强,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

a 屯门海战,又称珠江口海战。发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对象,葡萄牙;结果,明军获胜,收回葡萄牙非法占领几年的“屯门海澳”地区(今深圳后海湾、内伶仃岛及香港青山一带)。

b 西草湾海战。发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对象,葡萄牙;结果,明军完胜,俘虏葡军指挥别都卢在内的数十葡军,押送京师,枭首示众;至此葡军放弃武力侵略明边境的野心。

c 2次抗倭援朝战争。发生于1592至1598年,以明军为主的中朝联军,将日本侵略者赶回了老家,奠定了朝鲜半岛以后300年的和平局面。

d 澎湖海战。发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对象荷兰,结果,荷军败退,明朝收复澎湖列岛。

e 料罗湾海战。发生于崇祯六年(1633年),对象荷兰,结果,荷军惨败,明朝水师成为东南亚海域的绝对老大,荷兰放弃武力打开明朝海关的念头。

02 经济

明朝当然还是小农经济为主,但是

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粮食产品呈现专业化和商业化。商业的税收成为了明政府收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从业者地位提高,有的商人把资本直接投入生产,雇佣大量平民百姓进行生产,这不就是如今社会雇工的雏形吗?

并且闻名中华的以“晋商,徽商,粤商”为首的商帮也于此蓬勃发展。

03 文化

明朝的大思想家一大堆,我个人认为尤其以王守仁为最,“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字阳明),是当时的主流学说,即便现在都仍有影响。

在文学著作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三出自于明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加上《金瓶梅》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奇书”,当然最后一个因为题材问题,成为了禁书。

“三言二拍”之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在科学著作类,徐光启著作的《农政全书》以及他和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宋应星著作的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郑和的《郑和航海图》;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李时珍的医学典籍《本草纲目》;吴有性创立了“瘟疫学说”的《瘟疫论》。(电影《大明劫》里的主角之一“吴又可”就是“吴有性”)

在戏曲方面昆曲的长足发展,以至于出现了极负盛名的汤显祖的《牡丹亭》。

在绘画方面“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还有嘉靖年间的徐渭都是绘画大家,其实他们很多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比如唐寅,不仅很会画画,书法也很好;徐渭,在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里的那个徐渭就是这个人,会画画,会戏曲,会军事。

在建筑方面,最大的一个例子,现今的故宫就是明朝时期的底子。

结语

明清合计572年,在此期间,他们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方方面面,农业,商业,工业,科技,地理,医学等等等等无所不及,清朝承继的明朝,很多方面有突破也有很多方面有倒退,但无论怎样,同属于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延续就表明了他们对历史的贡献不能被独立分割!



史海浮沉假行僧


清朝是比较强大的,时代在进步,清朝也在进步,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到了清朝开始还是可以的,但是后来的皇帝就实行闭关政策,使得我们和西方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到最后被别人侵略。

至于清朝末年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那是封建统治的必然结果,赶上什么朝代都好不哪去,清朝为此已经背负不少骂名了。

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是:适者生存。从朝代先后顺序来看,清朝是在明朝之后,按理说,清朝各方面都会比前朝还要发达和强大。

到了清朝,每一次和列强的交锋都是以中方落败而结束,为何两个隔得这么近的朝代军事实力却悬殊如此之大呢。这主要得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方面,明朝水军吃过一次亏后就“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研究敌人的火器,发展军事武器和科技。再加上明朝水军水上交战经验丰富,自然能赢得战争的先机。但清朝一味故步自封,完全否定了外来的一切。

满清时期,最为阴暗的举措便是闭关政策,这是促使满清与世界隔断的一大原因,封闭落后的思想让人民看不到生活希望,经济文化自然也是固守自封。另外,由于满清统治者的愚昧,竟然把明朝研发的各类超级武器给烧掉、埋掉,技术的中断,也是导致满清后期被外敌入侵的时候无力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统治者的无能奢靡,骄奢淫逸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前有慈禧太后,后有傀儡溥仪,才学之人皆是报国无门。满清统治者自私、贪婪的特性,活生生的断送了清朝的国运





近代史探索


中国历史上明清两朝,对中国历史贡献还是挺大的,虽然比不上汉唐,但论其影响,也有其显著的特点。要说明和清其实对中国的贡献各有千秋。

究竟谁对中国好的影响大呢?

1、明朝虽比不上汉、唐,但可以与之相媲美。

中国的近代科学是在明朝中后期产生的,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科技精英”,比如徐光启等人。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明朝的科技可谓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高峰(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已经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别是明朝的火枪火器和红衣大炮等,都已经成建制装备部队。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间可以确定为嘉靖年间,也就是1530年左右。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而西方国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为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1760年!当时明朝的科技是绝对领先西方国家的!整整比我大明朝晚了二百多年!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2、明朝在贸易和海外联系上,经过了郑和七次下西洋,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布威于四方。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3、文学发展上虽比不上唐宋,但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骚客,比如著名的“明四家”:文征明、唐寅(唐伯虎)、沈周、仇英。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饱含的无不是对明朝的思念。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就其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而言,无不与明朝息息相关。

4、在军事上,明朝打败了盘踞中原的蒙古人,属于把汉人的江山从蒙古人手中夺了回来。基于当时的民族感情,可以说振奋了民族精神。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5、民族气节方面。明朝奉行对外不和亲、不纳贡、不配款、不割地、不称臣。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明朝皇帝的家传密旨,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事后证明,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明朝拒绝了瓦剌的种种要求,宁可换个皇帝,也绝不低头。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崇祯皇帝宁可在京城吊死殉国,也不肯南下。更不可能向农民起义军和皇太极称臣。

6、延续了汉唐时期的威武血性。清朝入关后,虽然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日”,但是人们抵抗异族的血性越来越高涨,即便鸡蛋碰石头,也在所不惜。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1、清朝拓展了中国的疆域。当时清朝的疆域从康熙时期的600多万平方公里,通过西入外蒙,一统疆藏,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就地盘来讲,比元朝的疆域还要大。

2、在财政方面,自从大清入关开始到清朝灭亡的280年间,几乎都处于盛世时期。相对于前朝,经济上基本没有出现衰退。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3、“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基础。通过“洋务运动”,中国的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可以说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要知道,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的还是1895年大清定型的汉阳造步枪。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型轮船,1918年出厂于大清遗留的江南造船厂。直到四十年后,国产第二艘万吨级轮船才在大连造船厂下水。

4、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生产于安庆机械所,黄鹄号;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生产于安庆机械所;

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69年生产于马尾造船厂;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中国第一艘1800马力军舰,1872年生产于江南制造局。排水量达2800吨。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潜艇,1880年生产于天津制造局,当时也是世界第一艘十字舵尾浆水滴型潜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

……

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讲到这里,你才发现,真的不能妄下结论。

仔细的阅读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中国人的历史朝代,缺一不可!

明朝和清朝,到底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其实不一而足。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距离我们越近的朝代,其历史意义越大。

清朝的灭亡,让皇帝永远成为了“历史”。这在表面上,是一项跨时代改变。之后,虽然很多人都想当皇帝。但是,都没成功。家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向北扩大了疆域,也是在历史上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而且,之前的中原汉族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很弱。清朝推行中央集权,让边疆更加稳固。尤其是清朝对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对于现代中国版图的确定意义重大。

清朝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也有贡献,也是在清朝,我国人口猛增到4亿。

当然,清朝的软弱,让国人忍受百年屈辱。这件事的反面教育意义,也是前无古人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我认为两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对来说,我觉得清朝贡献更大一点。

第一,清朝奠定了我国现在的历史版图。明朝时期,我国实际控制的版图也就是关内汉地。整个西南,西北,在东北,顶多是我们的实力范围,谈不上版图,清朝时期,我国版图达到1300多万平方千米,首先,清朝入关本身就是带着“嫁妆”入关的,这个嫁妆就是东北。第二,乾隆时期,消灭了长达七十年的老对手准格尔汗国,也就是历史上的西域,这是自唐末以来西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长达一千年。第三,西藏,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统一管理西藏大小事务,有效的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从领土上讲清政府是合格的。

第二,清朝的皇帝普遍个人素质高,可以说清朝的“人祸”少一点,明朝的皇帝大多很奇葩,不是喜欢道术就是喜欢木匠,很个性,上层的奇葩导致下层老百姓经受人祸,清朝皇帝普遍很勤政,几乎没有昏君,从这点讲清朝比明朝要好。

第三,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其先天性的不足,再加上与以往朝代相比国际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正在进入工业社会,然而清朝它故步自封,输在“势”上,没有顺势而为,但清朝还是在艰难的维系着帝国的统一,所以我认为清朝比明朝要好一点。


驼阳古道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被合称为“明清”,因此经常被许多历史爱好者拿来作对比,双方吵得喋喋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们今天就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外战成绩、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这5个方面,来看一看,鼎盛时期的清朝和明朝,谁更厉害一些。

国土面积

王朝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土面积。

明朝刚刚建立时,只是一个南方政权。朱元璋经过连年征战,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将元朝统治者赶回蒙古。朱棣即位后,继续征伐北元。此外,还在东北方向不断扩充明朝的疆域。因此,永乐时期,明朝的国土面积达到最高峰值——据《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记载,当时明朝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汉朝和宋朝。

明史记载:“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清朝在关外兴起时,仅是一块弹丸之地。在与明朝的对峙中,清朝不断蚕食明朝的土地,得以逐渐壮大。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成为新的大一统王朝。随后,清朝消灭了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南明政权等,统一了全国。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4朝100多年的不断扩张,到1820年,国土面积达到最高峰值——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为1316万平方公里,是汉朝的2.16倍,是唐朝的1.06倍,是宋朝的4.7倍,是明朝的1.32倍。

不过,在那以后,清朝的国土面积就不再增加。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包括香港、台湾等在内的国土被割让给西方列强,到1908年,清朝国土面积已经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时候清朝国土面积依然远超明朝。

从国土面积来看,清朝强于明朝。

人口数量

只有足够发达的经济实力,才能支撑足够多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也是衡量王朝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明朝鼎盛时期的人口数量,历来说法不一。

赵文林、谢淑君在《中国人口史》中提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最高峰值,实际人口约1亿人。王育民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则认为,明朝在万历年间达到人口最高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中提出,明朝在1630年达到人口最高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认为明朝在1600年约有1.97亿人。

综合而论,明朝人口最高峰值在1亿人至1.97亿人之间。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复苏,再得益于美洲作物番薯等引进中国,使得人口数量呈急剧上升的态势,超过了明朝。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记载,清朝在18世纪末,人口数量就突破了3亿,到晚清时期,更是突破了4亿。

1901年,李鸿章奉命与西方列强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在《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出于羞辱中国的意思,就按照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罚金”的标准,索赔4.5亿白银。这就是说,当时中国人已经达到了4.5亿,是明朝人口数量的2倍多。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清朝再得1分。

外战成绩

明朝对外战争的数量不多,影响比较大的有5次。

一是明成祖朱棣远征安南(越南),以碾压式的胜利结束了战争。二是1521年——1522年与葡萄牙之间的一次战争,一战屯门,二战西草湾,均战胜了葡萄牙。三是1592年——1598年爆发的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军队跨国出战,在朝鲜半岛击败了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使得日本在300年间不敢染指朝鲜半岛。四是1633年与荷兰进行的料罗湾大海战,明朝军队在郑芝龙的帮助下,击败了荷兰与海盗的联军。五是1637年,明朝军队在广州击败了侵入中国内河的英国船队,迫使英国赔偿白银2800两。

这5次外战中,除了第5次规模较小外,其余几次外战规模都比较大,超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明朝军队取得了全胜的骄人战绩。特别是第4次和第5次,都发生在明朝末年。明朝统治摇摇欲坠之下,竟然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由于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朝晚期发生的对外战争特别多,而且输得很惨。为公平起见,我们就不记录这些外战,只记录清朝“康乾盛世”时的外战。

从1685年到1792年,清朝一共举行了雅克萨之战、清缅战争、清攻安南阮惠之战、廓尔喀之役4次对外战争,作战的对手分别是沙俄、缅甸、安南(越南)、廓尔喀(尼泊尔)。除了沙俄是大国外,其余3国都是小国。在这4次外战中,雅克萨之战、廓尔喀之役是名副其实的胜仗,清缅战争、清攻安南阮惠之战都打了败仗。特别是清缅战争,清朝军队4次出击,均伤亡惨重,3任云贵总督刘藻、杨应琚、明瑞,要么因谎报大捷自杀,要么因错误指挥战死疆场。就连乾隆皇帝晚年时都不得不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以外战成绩而言,明朝强于清朝,拿到1分。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被称为“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欧洲资本主义能够迅猛发展,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明朝和清朝的思想文化如何呢?

明朝时期,涌现了王阳明、李贽、顾宪成、高攀龙、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儒学大家。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书院,冲击了官学的垄断地位,并带动了自由探讨辩论的学风。在明朝,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只要中了秀才就入了士的行列,中了举人一生吃穿不愁,中了进士则前途一片大好。许多宰辅之臣,直接就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如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朝廷很尊重读书人,能容纳他们的过错,甚至出现了骂皇帝越狠,升官越快的现象。

在比较宽容的环境下,明朝文化繁荣发达,产生了四大古典名著中的3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著名的《金瓶梅》《牡丹亭》等小说戏剧作品。同时,书法、诗文、绘画等领域名家辈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

清朝入关之初,就掐断了明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思潮。所谓的“康乾盛世”,也是文字狱最惨烈的时期。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就动辄得咎。甚至皇帝怀疑文字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哪怕纯属捕风捉影,也会大兴牢狱之灾,让无数读书人家破人亡。

文字狱的盛行,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乾隆皇帝编撰一部《四库全书》,又毁掉了数量更多的古籍,形同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幸运的是,一部《红楼梦》流传下来,成为清朝思想文化成就的一个标志。

从思想文化上来看,明朝胜于清朝,再得1分。

科学技术

明朝时期,农学、医药学、金属冶炼、建筑与造园技术、造船与航海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方面有了极大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了一批献身科学的杰出科学家,如李时珍、朱载堉、徐宏祖、宋应星、徐光启、李之藻等。如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他主动放弃了王位,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

盘点一下明朝时期科学技术上的世界第一:郑和七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白猿献三光图》记载了132幅云图,是世界上第一张云图,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李之藻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世界上最详细、最准确的世界地图……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西学东渐,明朝没有当作洪水猛兽,而是吸纳融合。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科学家还与利玛窦、熊三拔等西方科学家进行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科技著作,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测量法文》等。

清朝时期,受文字狱和闭关锁国的双重影响,科学技术加速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是科学技术的爱好者,如康熙皇帝就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皇宫建立实验室,亲自动手为子女接种牛痘。可是,他们只是将科学研究当作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禁止西方科学技术在民间流传。因此,在整个清朝,西方科学技术只能享受“奇技淫巧”的待遇。

在科学技术上,明朝再得1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科技与文化成就》《细说大明大全集》《中国文明史·清代前朝》等】


把我早安晚安给了谁


明朝我认为意义更大。明朝时期农学,医药学,金属冶炼,建筑与造园技术,造船与航海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方面有了极大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清朝时期,受文字狱和闭关锁国的双重影响,科学技术加速衰落,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文化上,明朝文化繁荣发达,产生了四大名著中的3部等小说戏剧作品。清朝文字狱的惨烈时期,让无数读书人家破人亡,形同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正恩先生


清朝在于稳定疆域的意义更大~明朝皇帝集权没有达到顶峰,有内阁分权。嘉靖、万历长时间不上朝国家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内阁制承担了不小的责任,有条不紊的推动国家机器的运转!明朝对疆域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只有云南沐王府在传统意义上确定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而清朝皇权集中达到了顶峰,皇帝更是说一不二的权威,对国家疆域更是有了初步的界定,《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更是体现了界约的重要性,更有西藏、新疆叛乱的平定中国现有疆域正是因为清朝的基础而留存~~~~


月淡风清


这个要看从哪个方面来说。

疆土

这个明朝肯定不如清朝。

毕竟明朝疆土北方一直没有出长城,要不怎么天子守国门呢,北京都是国门了,北边家门口一直守着鞑靼和瓦剌两个蒙古的朝廷。

可是清朝解决了蒙古这个困扰了汉朝民族多年的邻居,而且解决了西藏和台湾问题。最盛时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等清朝结束丢了很多领土,但是瑕不掩瑜,领土历史意义还是很重大,基本奠定了现在领土的雏形。

科技文化

明朝八股取士导致中国科技止步不前,开始西学东渐,说明中国局部落后于西方,但是中国还在学习可以补充短板,

而清朝时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导致中国科技和西方差距越拉越大,基本上就不在一个年代了,产生了代差。1840年人家打我们就跟打傻子一样。要说都没有什么历史意义,瘸子里面拔将军。

明朝优于清朝吧。

军事

不说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明朝末年,败军之将郑成功可以打败西方世界的霸主荷兰,收复台湾。

而清朝的军事,算了不说了,不然1300多万怎么变成960万的。连小日本都败了。相比之下,万历的抗日援朝成绩不俗。

明朝强过清朝。

国民性

明朝从异族统治下解救了汉民族,夸张点说重新挽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清朝的汉民族求为奴才而不可得,终于奴性成了鲁迅先生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相比之下明朝的历史意义优于清朝。

经济

明朝一直是出口大于进口,大量白银进入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清朝前期也一直是出口大于进口,后来英国输入了鸦片,大量白银外流。然后就是战争输了赔款,马关条约和庚子赔款,6.5亿两,加上利息10亿多两白银。中国还失去了经济独立性,资本主义萌芽被彻底扼杀,虽然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但是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缺乏独立性。

民国独立很多年之后,中国一边抗日还一边还日本的赔款。明朝绝对大于清朝。

综上所述,并不能说明朝和清朝的历史意义谁更大大。毕竟环境不一样。只能是在某一方面看谁更强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