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山東省東平縣常莊古民居群。常莊村始建於明朝初期,顏姓、趙姓等在此生活繁衍,不斷增修擴建,形成現在規模。其古民居至多,堪稱“魯西第一民居群”。常莊古民居群基本保存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清代民俗建築的重要史料。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古民居群包括常莊寨、顏氏大街南院和北院老宅、一一五師東進支隊司令部辦公室、保險樓、風凰嘴老宅、會客大廳以及其他多處民居大約共30戶計500餘間,為平房、磚石牆,木頂架,一門雙窗,券式,內有木梯通頂部,當地村民稱為“掛屋子”。特別是顏家大街南院老宅南北長100米,東西寬80四,共計30餘間房屋;有的為平頂房,有的為四合院建築,佈局合理,保存十分完好。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在古民居群中,有一個重要的顏氏家族的代表性建築——復聖祠,又稱“顏氏詞”、“顏家廟”,是常莊顏氏家族祭祀先祖、商議本族要事的地方。創建於明代早期,毀於明末戰亂,清乾隆七年復建,民國年間進行過重修。祠內現存正殿三間,頂脊磚雕四條龍,吻獸高突,保存基本完整。面闊23米、進8米、高4米,三開間,面闊 米,進深6米、高6米,石柱高4米。門殿廈柱上刻聯“視聽音動杏壇間天心獨見,虞夏商周隨蒼內五道維新”。復聖祠內原來碑刻較多,現存清乾隆七年、二十年和咸豐元年重修碑各一方,記載了東平州顏氏氏族人建廟祭奠復聖之盛舉。其中有乾隆七年庠生顏淑清作《望後人建祠堂》,草書碑,鑲於廟門內東壁上。復聖祠保存了清早期建築風格,保存基本完整,脊上龍形紋飾代表了其建築規格之高。碑文記載了東平顏氏祭典及皇恩頻加的史實。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常莊寨,據傳是清乾隆年間修建,原是鄉人為保護生命財產安全所建。寨牆高20米,周長約4800米,全是石料。東、南、西、三面,牆寬八十公分,牆裡屯土十米高,頂部四米寬。北石牆高三米,上面可以跑馬。西北、東北和正南面,寨門高大,上面都有裝火藥的土大炮。據載,炮燈出去有半畝地的一片,威力相當大。東西兩邊,各有一個便門,顯得很矮小。莊東西南三面,都有護城河,深五米,寬十米,水從東北進,西北出,經金線河,再入匯河。五門都有人把守,早開,晚關。常莊寨是村裡抵禦敵人入侵的保護工事,現在在原北寨門處遺存一段寨牆。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大圈門”和“窟窿門”這兩處宅院都是富家的宅院。“大圈門”位於常莊的中心,因其大門高大成圈,胡村人稱為“大圈門”,明末建築全是青磚灰瓦,三進三出的大院子,有兩層的小樓,有寬敞的廳房。特別是這座廳房,畫棟雕樑,擺設典雅莊重,古色古香,羅政委就住在這廳房裡。院子臨街的四周,都是平房,上面設防,易守難攻。“窟窿門”,因其大門較高深,象個黑暗的洞口,故村人稱其“窟窿門”,位於常莊東北角,北靠馬山,宅子是大戶家的,院大牆高,陳司令就住在剛進門西側的小院裡。臨街是一排平房,寬大明亮,東面平房是個書房,質樸幽靜。1939年春,由羅榮恆和陳光率領的115師,進入山東。羅政委住在“大圈門”裡,陳司令住在“窟窿門”裡。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保險樓位於常莊西南部,是清末民國初大戶顏景航家的宅院,面積十餘畝,房屋數十間。村人因這座石樓堅固安全,故以“保險樓”稱這座大院。保院樓全用一塊塊上千斤重的大青石建成,為二屋,當時為了收集到上好的石材,顏景航向鄉人許諾,每塊青石一塊現大洋。因為石料齊整,壘牆石縫都沒用石灰填補。牆的四周留有碗口大的槍眼,樓下還暗置了地洞,樓上也壘起了槍垛口。現在保險樓遺蹟尚存。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原創)常莊村古民居群掠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