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

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 位于仙源乡月山下王家屋,该屋坐西朝东,背靠青山,面临稻田,土木结构,成“凹”字型,分正屋和侧屋,侧屋东面为“山”字型垛子墙。两层,每层5厅10房,互相连通。正厅后墙上还保留着原书写的“办公厅”字样。全屋总面积748平方米。1955年由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修缮。1980年,修复后进行复原陈列,现陈列室宣传的有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少共湘鄂赣省委办公厅等,1984年9月,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新馆在县城建成后,将大部分文物移交纪念馆收藏。1959年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这是以前的老图片,现在已经修缮一新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 位于仙源乡桥头王家大屋(现仙源乡政府大楼旁)。该屋坐东朝西,两幢并列相衔接。南栋有高达10米的风火墙。土木结构,平房,分前后两进,各有12平方米的天井,天井两旁的照枋上还保存着当年书写的标语“列宁之路”、“马克思路”。全屋共4厅20间房,总面积1010平方米。该旧址建于清咸丰年间。1955年由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修复。1959年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0月21日,在由红色之旅万里行组委会、江西省旅游局主办,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大江网协办的“江西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评选活动中,仙源乡“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群”以20320票,排位第五入选。2006年5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这是以前的老图片,现在的已经修缮一新


县城毛泽东旧居

县城毛泽东旧居 康乐镇猪子墟路31号。该屋坐西朝东,系砖木结构民房,1969年按原貌修复,面积100平方米。1930年8月12日下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一军团从宜丰出发,到万载县城后,毛泽东在此屋住了一个晚上。

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黄茅毛泽东旧居

黄茅毛泽东旧居 即黄茅镇桥会公房,该屋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一厅两房,厅堂后有一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小厅。于1977年修复进行复原陈列,面积80平方米。1930年8月18日,毛泽东到达黄茅后住在这里。当天,毛泽东、朱德在黄茅主持了高级军事干部会议,作出了歼灭文家市之敌的英明决策,发布了《向文家市进军的命令》。第二天,又写了一封给赣西南特委转闽西特委并转中央的信。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旧居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旧居 在官元山西南6.5公里处的过山埚谢家上屋。该屋坐东北朝西南,背依青山,土木结构,上盖青瓦,前后分水,面积为983平方米,民国民居。1929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从湘赣边境返回湘鄂赣边区。8月8日,部队从永新出发,10日到达莲花,11日抵萍乡,14日,又一次攻克万载县城,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取得了返回边区的第一个胜利。接着向万载、铜鼓县边境游击,消灭了万载高村的一个靖卫团。红五军军部驻“万四区边特处”。后彭、滕率领的红五军与黄公略带领的湘鄂赣边境支队汇合,同住于此。他们在万载活动达数月之久。在此,参加了湘鄂赣边特委在官元山城坑召开的“九·二”扩大会,决定红五军与边境支队合编,统称红五军。下辖5个纵队,军长彭德怀、副军长黄公略、政委滕代远、参谋长邓萍。10月中旬在此召开过红五军军委会议和五军随营学校支部会议。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风尘仆仆,转战万载城乡,动员和教育群众,发展革命组织,壮大革命武装,加强湘鄂赣的武装割据,对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83年10月,该旧居经万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1960年筹建,馆址原设仙源月山下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旧址,1962年5月1日开始预展,196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共分3部分12单元,有291件展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冲击,停止开放。1982年在县城筹建新馆。1983年10月破土动工。1984年9月建成。新馆位于县城宝塔路中段,占地1474平方米。1985年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渭清题了馆标,南京军区政委杜平题了词:“欣逢开馆日,缅怀众先烈,学英雄精神,成未竟事业。”馆舍坐东朝西,面朝大街,是一座砖瓦结构的仿古建筑,四合院式,外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纪念馆共有6个展厅,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整个陈列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首为序厅,后分3部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的巩固和发展;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 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经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级烈士建筑保护单位。全馆占地6亩,座落于县城沿河东路128号。1995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9月,投资12万多元装修了该馆门面和扩建了店面,通过装修、扩建,该馆黑色的花岗岩馆面,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金光灿烂的馆标及对联,相互对应辉映,把整个烈士馆的临街门面装点得更加雄伟、庄严,展示了老区党政和群众对褒扬和慰藉革命先烈的心愿,再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貌。


万载的红色革命旧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