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雪落茫茫,大地煥然一新。每臨此景,古人詩詞中多有寫雪之作,且錦篇迭出,汗牛充棟。而作為一代偉人、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也不乏詠雪的佳構。

感悟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臨窗奉讀主席詩詞,跳入眼簾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寫雪景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曰: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這首詞寫於1930年2月紅軍越過武夷山,進入贛南,經廣昌進軍攻打吉安之時。雖系毛澤東馬上即興之作,然激情澎湃,意涵豐富,構思新奇,筆力勁健。通篇讀來,筆隨心至,一氣呵成,彷彿是一幅雄壯的雪裡行軍圖:畫面上漫天風雪中,紅旗在翻舞,人馬在飛騰,山嶽在動搖。上片寫行軍途中所見,下片寫行軍目標所向。篇幅雖短,騰挪跌宕,富於變化,波瀾無窮。喜見毛澤東寫作此詞時那種輕鬆、愉悅、自信、豪放的心境。

  “雪裡行軍情更迫”一句,首次發表時原為“雪裡行軍無翠柏”。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澤東詩詞》時,詞中“無翠柏”改為“情更迫”。這一改,不僅寫雪繪人,更直寫人的內心,景、情、事盡在其中了。

  如果說,毛澤東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是乘興之作,那麼他的另一首寫雪景的詞作,則更是大氣磅礴,興會淋漓,被人允為古今之絕唱。

  那是1936年2月,中央紅軍剛剛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兩個月後,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把陝北秦晉高原裝點成銀裝素裹的潔白世界。這時,正為軍委擴大會議後,紅軍東征山西的步伐大大加快而興奮無比的毛澤東,放眼“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山河,遐想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胸中湧起澎湃的詩情,遂欣然命筆,一氣吟哦成那為世人稱頌不已的詞作名篇。這就是後來為南社盟主柳亞子“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未能抗乎”的《沁園春·雪》。

感悟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所有詩詞中的巔峰之作,壓卷之作,傳之久遠,家喻戶曉。這是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首毛澤東詩詞,發表時正值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關頭,為國人所津津樂道,且引發軒然大波,是古今任何一首詩詞都不能比擬的。

此事起源於1945年,這年的8月時局突變,日本宣佈投降,蔣介石不準中共軍隊受降,毛澤東直面宣佈“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全國內戰一觸即發,舉國人心震盪。28日,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舉行和平談判。

在重慶,毛澤東除談判外,還忙於會客。到重慶的第三天,柳亞子即去拜會毛澤東,呈上七律一首並向主席索句。10月7日,協定即將簽訂,毛澤東忙裡偷閒,將寫於近十年前的《沁園春·雪》,重新抄寫給了柳亞子作為回贈。

待毛澤東回延安時,重慶《新華日報》同天就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而毛澤東的原詞卻未發表,這極大地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這時曾在重慶被安排接受過毛澤東接見的“二流堂”文化名人黃苗子,獲悉了毛澤東的這首傳抄的《沁園春·雪》詞,便將這首詞交給在重慶擔任《新民報晚刊》副刊編輯的老友吳祖光,吳隨即在11月14日的副刊《西方夜譚》上發表,還特地加了段編者按語,稱讚這首詞“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詞一經發表,轟動山城,迅速傳遍全國。重慶《大公報》又將柳亞子的“和詞”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集中在一起,以醒目的版面隆重刊出。人心所向,輿論沸騰,使得國民黨當局驚恐萬狀。因為毛澤東所以回贈柳亞子的這首詞,寓意極為深刻。詞中所詠之雪,不是一般的雪,是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的雪;是結束了空前壯舉長征,一連粉碎蔣介石國民黨三次“圍剿”,正欲揮師東征抗日之際,在中國北方所見的雪;是詩人融入自己的情懷、抱負、理想、願景的雪。

感悟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7年,《詩刊》1月號,首次發表經毛澤東親自審訂的這首詞。直到1958年12月,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上對這首詞的標題註釋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