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杨金水一听见海瑞审案,突然之间就疯了?

青灯问史


当杨金水听见海瑞提审郑泌昌何茂才的时候,杨金水突然之间就疯了。杨金水为什么会疯,是真的疯了还是装疯,从后来的结果看,是装疯。那么,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应该首先问,要是他不装疯,结果会怎样?看多数派给你数字分析。

1个大明朝的国库:空空如也

要不是因为这1个大明的国库真空了,嘉靖皇帝也许对浙江贪墨一案不会如此重视。可是现状是,国库亏空已成既定事实,国库没有钱,边关不稳,倭寇横行,国家政策难以实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偌大的帝国。嘉靖皇帝要的不是案件本身涉及的事,他关心的是钱哪里去了。这是其一。其二,要说我大明王朝没钱,在面子上肯定挂不住,江山都是姓朱的,怎么会弄到这般田地。嘉靖皇帝脸上挂不住。其三,要是传出去,是嘉靖皇帝打主意要钱,等于自个儿打自个儿的脸,莫说是皇帝,普通人也做不出来。

1个嘉靖点化的瓷球:外松内紧

鉴于这些原因,嘉靖皇帝心里的意思杨金水十分清楚,这也是嘉靖皇帝给吕方1个瓷球所要表达的意思:再怎么扯也不能扯了皇帝的脸面,扯着了皇帝的脸面,那就是动摇了大明朝的根基,到时候皇帝怎么处理,还有什么威严在?

1个首富沈一石:无头公案

杨金水是宫里派往江南制造局的监工,代表的是皇帝,在浙江十几年,主要就是为朝廷买卖丝绸,并赚取银两,可是浙江实现改稻种桑发生了毁堤淹田的大案,接着沈一石一死,成为无头案,按照抄没沈一石的现货,大部分丝绸都被贪墨了,杨金水难逃干系。说实在,杨金水贪墨了多少,无从知道,但是上上下下的行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对沈一石说:我知道你自己也剩不下多少了。

如果他不装疯,他倒不是最大的背锅人,无非就是一死,最大的背锅人是吕方。因为皇帝不会自己去背锅,拿吕方开刀就成了定局。

1张大明皇帝的脸:丢不起

其实,到嘉靖三十九年,倒严的形势已经基本形成,严嵩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嘉靖已经看在眼里,只等有利时机的出现,要是这事出在江南制造局,出在宫中,那么倒严的局势或者说倒严这盘棋,嘉靖就下不下去了。在这个时候,关键点就在于杨金水身上。杨金水即使死死咬住不开口,那么吕方这条线,换句话说,嘉靖皇帝自身这条线就动摇了,怎么去倒严呢?那嘉靖皇帝朱厚熜就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倒严的形势就丧失了主动权。

杨金水要是自杀了呢?在这个时候,什么人都可以死,就是杨金水不能死,因为他是最大的知情人,他要是真死了,最后的背锅人还是吕方,至少吕方失察之罪不可免。杨金水心里十分清楚,朝廷的大局是倒严,但是倒严又还没有到最成熟的时候,如果此时死了,严党至少还可以多活跃很多年,他不能毁了这盘棋。

总结4个1,杨金水生不能生,死不能死,就只有装疯。唯有装疯,才可以暂时避祸,才有机会为嘉靖皇帝下完这盘棋。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青灯问史


首先来看一下海瑞是怎么审这个案子的。海瑞从淳安赶到浙江以后,他见到了自己的好友王用汲,两人作了一番交谈。王用汲是一个聪明人,他很快就说出了这件案子背后的深意:

为什么这个案子的主审官是赵中丞,两个陪审管是你和我?赵中丞是徐阁老的学生,你和我又是高大人和张大人推举的人。愣要说派系,我们三个都是裕王爷身边的人。这么大的案子,皇上为什么会同意全用裕王爷的人来查?其用意只有一个——倒严!

王用汲向海瑞说明了这个案子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审案的关键:

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小事就是和郑必昌、何茂才以及严党相关的事情,而大事便是指的和嘉靖有关的事情。所以审案子的关键就是郑必昌、何茂才可以有罪,严党也可以有罪,但是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嘉靖皇帝是一点罪过都没有的。

接着王用汲向海瑞讲述了为什么他们两个接待规格那么高的,原因就是织造局插手这个案子了。同时,抄沈一石家产的钱也没有收归国库,而是被织造局私用了。加上海瑞想起沈一石账册上的一些内幕,这个时候的海瑞是非常愤怒的。

王用汲不愿意陪着海瑞去审案,所以海瑞便只能一个人提审他们两人。这时候杨金水得知消息,赶紧带着锦衣卫跑过去盯着。

海瑞还是厉害,立刻就抓住要害来问。他先询问了郑必昌抄没沈一石家产的去向。当然,这个时候的郑必昌还是心存希望的,他还是希望严世蕃和杨金水等人会保他。所以他回答还是非常理智的。抄没沈一石家产的事情,无论是郑必昌还是何茂才,那么两个并没有过错,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不过海瑞还是穷追猛打,拿出了杀手锏:

我现在就上疏朝廷,同时行文都察院、大理寺和户部。 让朝廷的有司衙门都给我一个明断。沈一石的家产到底该不该追缴回来充归国库?

为什么海瑞提起这个,能够威胁到郑必昌和杨金水呢?其实前面王用汲也说了,“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像沈一石家产的事情很明显就是大事。假如海瑞真的上疏朝廷,那么朝廷追问起来自然就能够查到是织造局拿走了沈一石的家产。这就意味是嘉靖皇帝最后把银子拿走了。很明显,这样就坏了嘉靖的名声。

杨金水是做什么?杨金水是吕芳派到浙江去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嘉靖的利益。用杨金水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要“看住这个家”。假如海瑞真的把这个事情捅到朝廷里面,不要说杨金水活不了,吕芳也是要受责罚的。

海瑞审完郑必昌,接着便开始审问何茂才。这次海瑞更厉害,他审问出毁堤淹田的真相。这次其实事情更大,因为毁堤淹田这个事情可是胡宗宪已经结案的。为了了结这个案子,胡宗宪杀了马宁远、常伯熙等人。对于胡宗宪的处置,嘉靖也是默许的。

现在海瑞把这个案子重新提出来,不仅涉及了严世蕃、郑必昌、何茂才,更是牵扯到了胡宗宪、甚至是嘉靖本人。东南战事吃紧,胡宗宪现在正在打仗,肯定不能因为这个案子贻误战绩。嘉靖默许的重案,肯定不能推翻,不然皇帝颜面何存?

其实这个时候的杨金水虽然受到了惊吓,但是他还是冷静的,而且他也是有选择的。为什么这样讲?海瑞手里有圣旨,他是奉嘉靖的旨意来进行审案。所以无论是织造局、还是锦衣卫、都动不了他。不要看杨金水他们权力大,但是实际上他们只能奉命行事,不能够向皇帝替意见,因为他们不是大臣,只是皇帝的奴仆。

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能阻止海瑞,那便是赵贞吉。海瑞只是一个陪审官,赵贞吉才是主审。现在审案弄成这种局面,只有赵贞吉出面上疏朝廷,罢免了海瑞,这个案子也算平安解决了。

可是赵贞吉不是郑必昌、何茂才,愿意听杨金水的。海瑞之所以能去连夜审问郑必昌、何茂才,其实也是赵贞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

赵贞吉是从外面调过来的,浙江的事情实际上还是杨金水说了算。无论是查抄沈一石的家,还是变卖沈一石的家产,杨金水才是真正掌控一切的人。这个时候,赵贞吉根本说不上话,只能按照杨金水的意思去做。

海瑞提审犯人,作为主审的赵贞吉为什么无动于衷,根本不去管呢?因为王用汲也说过,这可不是个朝廷大案,赵贞吉怎么可能如此随意呢?原因很简单,赵贞吉是世故。他让海瑞自己去审案,倘若惹出了事情,那便是海瑞的过错,因为供词都是海瑞审出来的。倘若有功劳,他也可以借着这个事情向嘉靖表忠心。

现在案子审成这样,赵贞吉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篓子还是海瑞捅的,杨金水现在只能来求他。所以赵贞吉显得非常悠闲,便是这个原因。他借着海瑞直接扳倒了在浙江多年的杨金水。

此时的杨金水其实已经到了绝路了,倘若他放任不管,这个时候局面就失控了。但是他所处的位置,赵贞吉有意与他为难,他没有办法中止海瑞审案。

所以后来他就只能装疯了,目的也是为了中止审案,因为杨金水可是这个案子的关键人物之一,很多事情都和他密切相关。很多人在想,为什么杨金水不一死了之呢?毕竟装疯其实更受罪,会遭受各种非人的虐待。

前面说过,杨金水是这个案子的关键人物。郑必昌、何茂才以及沈一石的事情牵涉的也只是织造局。作为织造局的负责人,他活着一天,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这里。要想往上面查,必须要过杨金水一关。换句话来说,杨金水是替吕芳在挡着。如果他死了,吕芳这个时候就必须站出来负责。陈洪为什么不相信杨金水疯了,为什么要一直逼问杨金水,目的也是在这里。他想通过杨金水扳倒吕芳。


历史是什么


杨金水的疯是以嘉靖为首的宫廷势力、以裕王徐阶海瑞为首的清流文官集团和以严嵩严世蕃为首的贪官集团三方势力权利斗争矛盾集中爆发的产物:

首先,杨金水当时面对的现实形势,作为犯人的身份,不得不接受庭审,而这个审他的人又是天下闻名的狠人海瑞(没有污点没有把柄,无所畏惧,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问,谁都不怕,一个打破砂锅追究到底的主,连皇帝都不怕),这种情况下,没有根据的谎话是应付不过去的,只能说实话才能解决被庭审的疑问。

其次,但是杨金水为什么不能说实话呢,因为他还有两个身份:宫里皇上的奴才,贪官严嵩严世蕃的勾结者。明白这点脉络就变得很清晰了。

1.作为皇上的奴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主子忠诚,谁都明白,没有主子的授意,给他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胡作非为,所以只能执行主子的授意,他只是执行者。如果他说出他犯罪的实话,会给皇上抹黑,会给他的顶头上司吕芳抹黑,而这俩人其实是杨金水的“家人”和自己人,也是真正想保杨金水的,所以杨金水要想活命,要想不给自己人抹黑,不牵连皇上和吕芳,就不能拖他俩下水,所以就绝对不能说实话。

2.作为严嵩严世蕃贪赃枉法的勾结者,说了实话,势必牵扯出这俩人,但是当时皇上制衡整个文官集团的形势,还有当时国库危急以及东南沿海剿倭打仗的国家形势,都还需要这俩人的势力来平衡和解决问题,如果牵扯出来这俩人倒了台,不但皇上会被架空,甚至还会引起国家动乱。而这样杨金水不但成了贪赃枉法的罪人,还会成为不忠不义的小人,不顾国家大局的历史罪人,这是他更加承受不起的。

3.其实,杨金水还有个隐藏的私人身份,芸娘的对食和沈一石的朋友,对这俩人其实他是有感情的,想为这俩人多着想一点,他说了实话也都会被牵连出来。

综上所述,逃避不了海瑞的雷霆审问,又无法说出实话,这个时候,就只有一个选择:装疯


一帅影视


其实杨金水也是大明王朝制度牺牲品,出口的丝绸需要更大产业链支持,土地兼并突出,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杨金水只好装疯。否则就会牵连吕方和嘉靖。

嘉靖自己也知道,所以给了一个套球给吕方,意思是环环相套,也知道是系统出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