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管理 无非是必要时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

得过且过的凑合,是管理大忌。管理的第一步是不放纵自己的要求、承诺、原则,不管痛苦多大,诱惑多大,骂声多大。

所谓管理 无非是必要时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

马云

很多管理者开始管理,都是先从团队下手,其实并不知道,好的管理一般是先从自己下手。管理者本身不是一把好刀,很难雕刻出一个好的团队。

管理者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告诉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自己的承诺是什么,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如果这三点没有想明白,迷迷糊糊就开始管理,大多一团糟。

管理者不必过于信奉书中的管理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管理风格形形色色,可谓是百家争鸣。这说明管理其实没有定式,无非是每一个领导者在实践中为自己量身定制了管理方式。

什么叫标准

首先管理者要明白,我需要一个什么标准的团队,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标准是什么,结果呈现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标准是什么。

不要去问成功的企业家,问自己。

当有了这个标准之后,就要严格的去执行,不能有一丝懈怠。

如果你对团队的标准模棱两可,那么你招进来的人就会参差不齐,有一两个不能行的,就会迅速形成破窗效应,尤其是小团队,这点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你对结果呈现的标准不确定,那么团队的成员就不知道做到什么样算是好,做的不好也不知道多严重,久而久之整个团队的做事风格就是中庸。当一个创业团队迫切需要突破的时候,这将杀死公司。

如果你不知道奖惩标准,那么拉车的马和拖后腿的马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内耗不是一个创业团队能够承受的起的。

柳传志跟一些企业家有一个小团队,每年定期他们会出去旅游。一次柳传志就提出一个标准,就是第二天不许有人迟到,否则他就翻脸,且一天不跟迟到的人说话。

结果第二天真有一个人迟到了,柳传志立刻就翻脸了,真的一天没有跟那个人说话。结果再往后的几天再也没有人迟到。

这就是标准。

所谓管理 无非是必要时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

柳传志

什么叫承诺

管理者要先给自己一个内心承诺,我要带领团队做一件什么事情,是不死不休的去做,还是随便做做。对内心都没有承诺的管理者,很难成为团队的发动机,因为你自己的动力都不够。

管理团队,你要把自己的承诺说出来跟团队分享。如果整个团队的目标都不一样,那不过是一群瞎马在拉车,公司注定会被车裂。

你要承诺带大家一起做成一件什么事情,要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了之后要跟大家分享什么。承诺之后你就必须去践行这个承诺。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员工来了之后都不知道公司要干嘛,愿景是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那么他将极度没有安全感。没有愿景的公司可以用钱来弥补员工的安全感,但创业公司缺的不正是钱吗?

有人说承诺就是画饼,但其实,承诺了不践行那叫画饼,承诺了且一步步实现这就是一诺千金。一个管理者承诺什么就实现什么,将会在团队中树立无限的威望,这样别人才愿意跟着你做事儿。

冯仑回忆跟王石一起登山,说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王石说什么就干什么。登山为了补充能量,再难吃的食物王石也往下咽,其他人觉得不好吃可能就选择饿着。王石说几点进帐篷睡觉,就一定几点睡觉,绝对不在帐篷里聊天,即便是外边风景再好,谁叫也不会出来。

这就是承诺。

所谓管理 无非是必要时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

冯仑

什么叫原则

管理者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些明确的原则,因为在创业道路上你需要面临的选择实在太多了,有诱惑、有压力、有痛苦。当你面临两难的时候,原则是最好的辅助者。

一个管理者没有定力,一个团队注定涣散。如果管理者禁不住诱惑,很可能让团队为了追求利益做一些不擅长的事情,进而拖垮团队;如果一个管理者在重压之下手足无措,那么团队更会像没头苍蝇;如果一个管理者在痛苦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负能量将传遍整个公司。

没有原则的管理者善变,要处理一个员工,对方百般恳求,于是你手软了,结果他为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损失。有时候觉得团队氛围不对,需要调整,结果因为拖延症始终不着手,等团队四分五裂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所谓的原则就是你必须做什么,必须什么时候做,必须不做什么,无论怎样都不做。

有次一个朋友给王石介绍了一个块很大的地用来开发别墅,地白使,赚了钱大家分钱。王石拒绝了,理由是万科不擅长做别墅。很多管理者说不做,但有了便宜就会动摇。

另外一次,王石宣布万科不再做一项业务,结果一个刚刚拿到批文的老朋友来求情,让王石再做最后一次,甚至跪下了,结果王石还是不同意,最终便宜翻脸了。

这就是原则。

所谓管理 无非是必要时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

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