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洞庭碧螺春

不是所有的“龍井”都叫“西湖龍井”,同樣,不是所有的“碧螺春”都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上好的碧螺春條索緊結,蛾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開水中,只見杯中猶如雪片飛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葉。湯色碧綠,味道清雅,經久不散。碧螺春因其碧綠澄清,形似螺旋,產於春季而得名。/<font>


茶路——洞庭碧螺春


多人會問碧螺春的原產地到底在哪裡呢?話說有好幾個地區都產碧螺春。在這裡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碧螺春的原產地是蘇州的東山和西山,現在的蘇州吳中區一代。在古代叫做(吳縣),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由於東、西山地理環境獨特,四季花朵不斷,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陸羽茶經“茶之出”中曾提到過:“蘇州長州生洞庭山”。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茶而細,味甚甘香,俗稱為“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font>

3月初,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確實是一個尋山覓茶的好日子,由於阿浩就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自然要去探一探洞庭碧螺春的魅力之處,就帶著家人驅車從蘇州吳江區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到達了蘇州太湖邊的西山島(西洞庭山所在地,過去叫西山鎮,今改名為金庭鎮)。/<font>


茶路——洞庭碧螺春


抱著興奮且激動的內心一路上並沒有感覺有多慢,很快的功夫就來到了目的地:西山。陽光明媚,茶農已經開始陸續採摘第一批的嫩芽了。這次,我專門提前聯繫了自己的一位朋友茶農世家小徐,他家鄉下就是蘇州洞庭西山的,聽他說從祖爺爺輩就開始種茶、炒茶,由於現在的茶商的收購價格一直壓得很低,弄茶葉又辛苦又掙不到錢,他們當地的年輕人基本都去城裡上班了,只剩下家裡老人在弄茶,他能堅持到現在,傳承這份茶葉的態度我真是佩服。在約好的地點碰了頭,中午在小徐家吃了一頓田園美味,蔬菜都是自己種植現吃現摘的,飯後便馬不停蹄的跟著小徐和他爺爺去茶園參觀學習了。


茶路——洞庭碧螺春


茶農小徐的爺爺有超過40年和洞庭碧螺春打交道的經驗,通過向他們請教,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洞庭碧螺春的知識。洞庭碧螺春茶樹的栽種和其它茶葉茶區有很大不同,一般都是和果樹間隔栽種,在過去,由於土地資源有限,茶葉需求量小,村民們以種植果樹為主,茶樹為輔,後來隨著茶葉需求的增加,逐步演變成茶樹為主,果樹為輔,茶樹中種植果樹的結果,使得茶葉有了誘人的果香,而這果香,也就成了正宗洞庭碧螺春的一大特色。邊走邊學習爺爺和我們介紹上午6點左右,就開始上山,還有一些清晨的露水還沒散去,忙碌的茶農及茶場的採茶工已經急切的這一天收穫的開始。經過前一天下午日光及一晚露水的孕育,碧螺春茶樹的枝條間嫩芽長出了不少,有點已經適合今日的採摘。中午時分,依然有茶農在採摘,手眼並用,雙手的採摘速度顯示出了幾十年採茶的功力。經過了一上午的採摘,一路上有許多茶農及茶場採茶工陸陸續續帶著一上午的收穫往回趕,回到茶場的採茶工進行著回廠後的第二道工序“挑揀”。/<font>

和某些綠茶品種大力炒作“明前茶”的概念不同,洞庭碧螺春並不特意強調“明前茶”概念,每年3月中旬到4月初大約20多天的採摘期,按標準採摘嫩芽或一葉一芽,經過經驗師傅的加工炒制,工藝和火候的把握才是出產高品質洞庭碧螺春的關鍵。目前市場上對於“明前茶”概念的炒作確實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起碼對於洞庭碧螺春是這樣的。/<font>


茶路——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炒制環節最為重要,傍晚時分,終於有幸能看到專門的炒茶師傅上場炒制碧螺春,大都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炒制特點可以總結為“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既成”。通過殺青、揉捻、搓團顯毫、文火乾燥這些需要耗時四十分鐘的步驟後,一鍋3兩的碧螺春茶葉終於出鍋。這一天,這杯洞庭山碧螺春茶,完美的呈現在你面前。/<font>


茶路——洞庭碧螺春


品嚐碧螺春頗有情趣。品飲時,採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先衝開水後放茶。或用70~80C的開水沖泡。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font>

此行茶路——洞庭碧螺春讓我感觸頗深,碧螺春的甘香還在我舌尖中回味,洞庭西山的茶情世味讓我流連忘返。我的茶路還在繼續,我是阿浩,一名獨立尋茶師,走遍千山萬水,尋覓天下好茶!/<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