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大家好,我是海洋。我的小4馬上要8千公里了,寶馬的首保官方公里數是10000-12000公里,但是我平時激烈駕駛比較多,所以我準備提前去做個首保。


大多數朋友的首保二保應該都是4S店送的,我買車的時候因為價格比較低,所以沒有送保養,而且我後期準備改裝,質保基本上是不在乎了。

既然沒有送,那我尋思著就不在4S店做首保了唄?我也有熟悉的改裝店可以做保養,換個機油三濾什麼的技術含量不高,技師認真負責就行了。有人會說。機油有什麼好聊的,根據《車主手冊》上面說的標號買就行了,您說的也對!但是原廠的推薦機油都是普通的油,想玩車或者想改善一下肯定是要自己去研究機油的,每款機油的側重點都不同,有的可以讓動力更順反應更快,有的長效性更好,有的清潔性更強,門道多著呢!如果自個兒不懂的話,還不是任人宰割嘛。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今兒就跟大家聊聊機油,我會從成分、結構、標準到產品跟大家詳細聊聊。

首先我們要知道機油到底是啥?機油的構成,其實也不是那麼複雜,主要由兩部分:基礎油和添加劑

雖然添加劑很重要,但添加劑到底不是機油的主體,基礎油佔了整瓶機油85%左右的重量,所以,我們先來講基礎油,基礎油是怎麼分級的?礦物質和合成的區別是什麼?

基礎油

早在1919年美國就成立了為基礎油制定標準的組織——美國石油協會(API),當時它由近400家從事石油勘探、運輸、煉油和銷售的企業組成,目標是為了規範整個成品油的質量,此後他們將機油的基礎油分為五類: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礦物質基礎油(一類和二類)的天生劣勢在於它是直接從天然資源中提煉的機油,有些雜質也在所難免。而全合成機油是全人工合成的,相當的純淨。不過近年來隨著工藝的提升,礦物質機油雜質含量已經很少了,但在整體穩定性上,終究要低全合成機油一檔。

第三類基礎油原料和前兩類是一樣的,是現在市場上忽悠的最厲害的。代表性的就是嘉實多公司從1999年開始開始使用III類基礎油VHVI(代替原來配方的PAO,貼上合成油的標籤,而現在國內很多品牌也照搬。

隨著加工工藝的提高,現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氫裂化--異構脫蠟)雪佛龍公司專利;MSDW(加氫處理--加氫異構化和加氫裂化--選擇性脫蠟)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XHVI(加氫異構化生產超高黏度指數)殼牌公司專利,現在都稱為合成基礎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術,稱為合成科技。

第四類就是大家所說的全合成油,聚α-烯烴(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技術。

嚴格意義上全合成機油指的是100%用四類基礎油PAO(聚a-烯烴)或者五類基礎油(人工合成的酯類)的產品。

第五類基礎油基本上都是賽車用的,含酯類,民用很少,論潤滑性能,酯類是最好的。但酯類基礎油遇水不穩定,易腐蝕,對油封及塗料的相容性差,並且生產成本較高。其實主要還是貴,衰減快,壽命短,例如摩特300V最多開3000-5000公里就要換。

添加劑

機油的添加劑的意義在於加強機油的幾大功能:潤滑功能、清潔功能、冷卻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等。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清淨劑


發動機在高溫操作時會產生漆膜(主要是烴類在高溫和金屬的催化作用下,經氧化、聚合生成的膠質、瀝青質等高分子聚合物。)和積碳的現象,這些必須靠機油中的清淨劑來清除,其成分為金屬鹽類。

分散劑


發動機在低溫操作時,如非高速長時間行駛,會產生所謂的油泥為防止其產生,機油中必須添加分散劑,將油泥均勻的分散在機油中避免油泥沉積在機油濾清器,汽門推杆及活塞環上,造成潤滑油路不順而致使未被潤滑的部分鑿成磨損。

抗氧化劑


機油在發動機的高溫下,特別容易與空氣造成氧化反應,機油氧化之後顏色會加深,黏度會提高,因而增加引擎的負荷,同時氧化之後產生的有機酸也會腐蝕引擎的零件,因此保持機油的氧化穩定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極高溫的渦輪引擎。

防鏽添加劑


為防止發動機的金屬零件生鏽,理所當然必須添加防鏽劑,此種添加劑的成份均含有一極性基,利用分子間的極性吸附於金屬表面,保護金屬免受空氣,水分及鹽分侵蝕而生鏽。

抗腐蝕添加劑


與防鏽添加劑一樣,但前者用於保護鐵族金屬之零件而後者則用於保護非鐵金屬和合金零件免於硫份和有機酸之腐蝕。

粘度指數改進劑


基礎油受限於原油之本質,其黏度指數只能藉加工工藝改善至一定程度之後便須靠黏度指數改善劑了,也因為黏度指數改善劑的發明才有復級黏度的機油產生。

降凝劑


又稱傾點下降劑所謂流動點就是測定某一特定油料,當其開始不能流動的那一點溫度,加上3℃便是傾點,機油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蠟的成份(蠟雖然在基礎油煉製時已經去除,但仍然不能達100%),而這些蠟在低溫一旦成為晶體固結時,會阻止機油的流動,為了使引擎在冬天能夠順利啟動,必須在機油中添加抑制劑使流動點降低,阻止蠟份結晶,而適應寒冷的氣候。

抗磨損添加劑


發動機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會出現所謂的邊界潤滑的情況,也就是金屬活動面在高熱膨脹的情況下,將油膜擠開,而形成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直接摩擦,為防止這種情況產生,必須添加抗磨損添加劑這種添加劑在接觸金屬時,便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一層保護膜來保護金屬使之在彼此接觸時免於磨損。

消泡劑


機油在發動機內被反覆的攪動,自然會產生泡沫,而有泡沫的地方就是沒有油膜的地方,發動機便失去保護,而另一方面,有泡沫的地方,同時也代表與空氣的接觸面增大了,也加速其氧化,因此需添加消泡劑以避免泡沫之產生。

染色劑


染色劑都是識別用的,如汽車之自動變速箱油均染成紅色,以便漏油時有利辨識維修。

機油的行業標準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大家所說的5W-40這樣的標號,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發佈了SAE J300,今天我們能使用各種級別的潤滑油來應對不同的車型、天氣、地區,都始於這裡。除此之外,美國石油協會除了為基礎油制定了標準還制定了API標準,此標準注重的是潤滑油的加速能力、降噪能力、長效性能和TBN含量等方面。

還有國際通用的ILSAC、日本的JASO和歐洲的ACEA等,機油指標有四個,100℃運動粘度、總鹼值、150℃高溫高速剪切動力粘度、傾點。

其中100℃運動粘度和傾點比較重要。

100℃運動粘度是選油的首要指標,用來表現一款油的真正粘度。由於曲軸箱內需要潤滑的各個部位的工況不同,所以就要求機油在不同工況中都能表現出適當的粘度和潤滑性能。100℃的機油粘度顯然是機油潤滑性能的核心指標。SAE將機油在100℃的運動粘度從5.6cst-26cst區間進行了分級。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100CST的數值越高,說明在100°時的粘度就越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會推薦使用30、40的機油,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溫度在高速運轉時會達到約400℃,如果粘度低的機油,就好像流水,不能起到為發動機內部件潤滑的效果了。而相對的,日系車推薦20的機油,因為日系汽車一般是自吸,發動機溫度相對較低,不需要、有時甚至不要去用粘度過高的機油。

所以,100CST參數是一個沒有好壞的指標,但卻是選擇最適合你發動機的機油很重要的參數。

傾點(低溫流動值)北方車主冬季用油的重要參考指標,能表現出一款油耐低溫的極值。傾點是表達機油在低溫環境下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理論上講機油傾點才是機油能夠影響到發動機能否正常啟動的主要指數。

說到這裡機油在大家的心中應該有了初步的瞭解了,接下來就是說說品牌了。

品牌

美孚、殼牌、嘉實多,三大牌

,合作的廠家多,受眾多,認知度也高,技術也好,我前面也說了好多機油專利都是這三大牌的。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美孚下面三大系列:美孚1號、速霸、力霸。美孚1號是全合成油,裡面還分金美孚、銀美孚,金美孚只有0W-40,銀美孚有5W-30(還有個綠裝)、5W-40、5W-50。美孚1號的優點就是萬金油,什麼車都能用,各項性能也是頂級的,市面上假貨也多,大家買的時候要注意。

速霸和力霸就是半合成和礦物油。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殼牌也是按顏色分的,灰色超凡喜力是和美孚1號一個級別的全合成油,藍色喜力是半合成,黃色喜力是差一點的半合成,紅色和白色喜力就是礦物油了。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嘉實多機油的產品分為五大系列,分別是極護、磁護、金嘉護、銀嘉護以及嘉力,極護是和美孚1號、超凡喜力一個級別的全合成油,磁護啟停保也是全合成,磁護是半合成,剩下的都是礦物油。

嘉實多極護的液鈦配方很有特點,可以減少沉積物,增加抗磨性等等,寶馬B48發動機之前就是嘉實多極護貼牌合作的,現在是和殼牌的灰色超凡喜力貼牌合作的。除了這些我還能選擇力魔的高科技系列、雷神系列,力魔相信很多大眾車主都很熟悉。

4系首保我決定不去4S店,自己換機油

如果想追求一些性能的提升,還可以選擇摩特300V、紅線等等這些賽用或者娛樂競技的機油,這些就是前文說到的加入了脂類的,這類機油差不多2000-3000公里就要換了,價格也高,反正目前我是捨不得的。

好了,機油的事情今天就說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咱們回見。

圖片、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