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患病经济拮据等,而是子女不孝,你怎么看?

老左心理工作室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理解“孝”!也就是说子女怎样做算孝?做到什么程度算孝?在不同的老人眼里答案是不一样的。

前些天看到一篇报道,讲得是一位八十多岁母亲,不去养老院,不接受外人的照顾,就是要儿子24小时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最后的结果是把儿子送进医院。

现在还有许多老人仍然抱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一味心思的认定养老必须靠子女,坚决排斥养老院,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之举,。殊不知目前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已经成为倒金字塔,下边是小两口(他们还有1—2个子女),上面有四个老人,老人的上边还有若干老人。现如今,膨胀的物价,竞争激烈的职场,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都让80后、90后感到亚历山大。对于他们而言,因为步入社会时间不长,经济基础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让塔尖人不堪重负。除了经济压力,空巢现象,也让防老变得力不从心。不是他们不孝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老人要认识到这个现实,先改变对养老生活的认识,丢掉旧的观念,依靠子女养老是不现实的。我也是奔七十的人了,几年前就和老伴商量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尽量不要给子女添麻烦,我们有自己的住房,在失能之前,我们采取居家养老,之后呢就去养老院,储蓄不够就把住房卖掉。作为父母,如果你还疼爱你的孩子,如果你还希望他们的能够幸福快乐,就请你放下自私,能够有尊严的生活。

作为年轻人一代,也要把父母的养老问题放在心里,可以坦诚与父母讨论今后养老生活的想法,平日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让老人感觉到你们还惦记着他们,千万不要以工作忙有时间为借口,谁会相信能忙到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心里装着父母,能为他们着想,即便不能在床边照顾,也是尽孝了。


云台山风光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为什么?关键是老人对“孝”要求的尺度。我的祖父在他将八十岁的时候,还在为我着想。有一天他看了我一眼又把头转到另一边,慢慢的说,我再能活几年帮你盖两间房。我那时是一个穷教员,已成家,租房。爷爷有退休金,但都贴补我忠厚老实的父亲了。他临死身无分文。也可以说“两袖清风”。如果像现在的电视剧无事生非那“痛苦”自然不离左右,结伴终生。



守绌田园


我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患病也好,经济拮据也好,儿女不孝顺也好,其实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觉得身体健康最重要。身体健康,经济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自己豁达一点,当不能依靠别人的时候,自己内心如果能够平静,儿女孝不孝顺其实都不重要了。只要身体健康,老年人其实需求并不多,所以经济拮据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相反,如果自己身体不健康,随时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行动不方便,即便是自己有钱,吃穿用度都不愁,那也不会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了。就算是子女都很孝顺,但是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工作,自己身体不健康也给他们增添很多负担,自己也于心不忍。况且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真正能够全天候守在你身边,孝敬你的能够有多少呢?

衷心祝愿所有的老人都身体健康,平安幸福,让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做到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们福、禄、寿齐全,即便是走也是有尊严,体体面面的走。


大器6250


此话不全对,因为当今人们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一心向钱看,什么礼仪,什么孝道,都统统抛到了脑后,只认钱!

我认为老人们如有一定的独立的自己的存款,那么晚年的生活,就会比较安逸!

如老年人晚年什么没有,那么作为儿女们,对父母们就是一般,有病时,儿女们也就是走过场,顾大面的,象征性的去医院看一看!

如父母有经济能力,孩子们,会拚命地给父母看病,因为不花自己的钱,而且还能落下好名声!

所以老人要想让孩子们对自己好,那有钱是必须的!


老郭正能量


题主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孝值几文钱?老年人最好的结局是钱多点,病少点,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走的时候突然点。最差的结局是钱少,病痛多,快死不断气,还指望子女孝顺那种。


秦老头9


旧时有“养儿防老”之说,养儿 是为了传宗接代,并使自己老有所养。 可是如今有的儿子不孝,还骂老人“老

不死”,这该怎么办?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 要处理好家庭中老、少两代人的关系 实在是不容易。因为老、少两代人看 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均有差

异。  面对现实,老年人对子女不要过 分依恋,对子女的孝顺不要有过高的 期待。

  我们且设想一下,假如老年 人把自己物质上、精神上所有的幸 福都寄托在儿女身上,那么儿女是 会不堪重负的,老人也得不到属于自 己的快乐。

要相互理解、尊重和宽容。作为 现代道德组成部分的“敬老”,是一 种经过现代文化洗礼的“孝”,它应 当与“慈”相对应

作为子女,孝顺

和尊重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而且 也是整个人类都需要遵循的生活原则; 同时,作为父母,也应当把子女看作 是有完整人格尊严的“人”,给予子 女相应的慈爱和尊重。

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不可偏废。古语说:“上善若 水,上行下效。”“养不教,父之过。” 子女讲了过激的话,老人要反省自己



感情影视


确实。子女不孝是老人无解之痛,但有史以来这种事太多了,为什么不接受教训呢?说到低,仍是旧思想作怪!不过00后一代到老年时,百分之九十以上,不会再有这种困扰。看看多少丁克,多少不婚,多少独生,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在进步!而那些老人,只能悔恨和叹息了。


明越清泉


痛苦的根源无非两个,一个是自责,觉得孩子教育有问题,当初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忽略了很多东西,但为时已晚。另一个是责他,觉得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孩子没有教养,不懂得感恩父母,痛恨养了一个白眼狼。金钱方面多一点多花,少点少花,属于物质层面的,而儿女不孝之痛苦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属于精神层面的。


梦境云霄


孝字上面有多重意思看你如何理解。老人去世,堂屋爱挂上几块布,上面写着,某某为救病中的母亲在大雪天卧冰取鲤。还有一些我忘了。难道这孝值得嘉奖?小时侯,我见老人去世,发丧那天,孝子都得光着脚送老人上山,运气好的碰上好天气,运气差的碰上下雪天,孝子端着灵牌打着赤脚送老人上山,难道这就是孝?老人若能在棺木里活过来,看到这一幕,不知作何感想。这人呀,刻薄别人,不冷不澡,刻薄自己的儿孙,恐怕也就认怂了。


茶中客


年纪大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过的拮据开始变得正常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对于经济的条件应该也不是很看重。

身体方面的痛苦也是日劳月积,这个时候对于活下去的寄托变得越来越少,毕竟也看透很多东西。

那能提供精神安慰的亲情也让这段岁月有了依偎。

老有所依就像成是活下去的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